目前分類:禪理論 (4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統統都是魔說的!

   


「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


       大珠慧海和尚有一段公案:

 
  維摩座主問:

「經云:彼外道六師等是汝之師,
      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   祖   師   禪

 
 吳  立  民

 
祖師禪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離言絕思,是般若的最高境界。
因其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有別於如來禪獨立城為祖師禪系。
修祖師禪的重要方法是看話頭、起疑情,離四句,絕百非。
檢視歷史上南北之爭的公案,可以發現各有其開宗立說的內在理路。
神會對弘揚南禪固有貢獻,但其一味主張頓悟禪風
埋下了禪宗衰頹的種子

宗密對禪宗南北、頓漸之爭進行的調和圓融
對中國禪宗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  不  屬  修

轉載自【唐岐偶思】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
意謂道乃超越了言語文字的描述。

「道不屬修」的「道」,是指語言道斷,心行處滅中不生不滅的佛性,
也是具足無量功能的清淨覺性;「不屬修」意謂著本來就存在。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穿衣吃飯中解脫
 



「禪」是徹徹底底的、純粹的佛教,
甚至它淨化了佛,淨化了佛教概念。

它是精華之精華,
是最純淨的禪定(dhyan),
是意識最純淨的開花。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 悟  與  證 悟
 
西   妙

                              

 
《法華經》云:

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何等大事因緣?
          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雲門宗 ─ 涵蓋乾坤

1QG53H4N  


對 “ 涵蓋乾坤 ”,雲門宗禪人有如下的象徵:

1“ 天上有星皆拱北。”           
  2“ 乾坤並萬象,地獄及天堂。
                物物皆真見,頭頭用不傷。”  
 3“ 日出東方夜落西。”            
4“ 匝地普天。”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凡夫若知即是聖人,
     
聖人若會即是凡夫
  





興陽讓和尚。因僧問。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時如何。

讓曰。其問甚諦當。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華經】

毫無隱秘的直示我們:
「一切眾生本具與佛同樣靈明、微妙、
圓滿、廓徹的寂滅心體。」
以之修行,無不成就。

故而該經最關緊要的精髓,即在開示悟入佛知見
歷代宗師為敦促學人用功,誘導行人省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案︰我是誰? 




「我是誰?」

不真正是一個問題;因此它永遠無法被回答。
既無法被別人、也無法被你自己回答。

那麼它是什麼? 它是一個公案。

問「我是誰?」是十足的荒謬可笑的。
藉著問它,不要期望有一天你將會得到解答。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文: 唐  岐




一、真如

一切眾生皆具有圓滿佛性,這「佛性」有許多異名,
如「真如」、「法性」、「清淨心性」、
「本來面目」、「本際」、「心的實相」 、「菩提」等等。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  派  偏  執


 
 
淨土所偏
 

有人說:修淨土者,乃為心性畏怯,
故希望有個佛可以靠,有個淨土可以去。

這本是無可厚非的,甚至在修行上,
唯以「持名」為內攝的方法,這也不能說錯。

然若在理論上,只強調淨土而捨淨心,
只期勉於他力而捨自力,只強調信仰而捨智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智 諭 法師
 



   釋迦世尊,秉智運悲,
廣為眾生披宣教義。
於一說無量,於無量說一。

        於一說
無量者,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也。
於無量說一者,一切法悉歸畢竟空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作者 : 馬俊紅 萬全勇
 


 
摘     要:

禪宗宣導的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既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
更是融合了中國固有文化思想,
因此與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大相徑庭。

本文試圖運用佛教的有關理論,
對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進行一番探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眨  眼  之  間



對於想要知道自己的人,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是知識之路:
 
閱讀經典、研究過去的學者、盡可能收集很多的概念。
那是比較容易的路。
只因為那比較容易並沒什麼錯,但那也是錯的。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就在腳跟下





    僧問:「學人乍入叢林,   
             乞師指示。」   

 趙州:「喫粥了也未?」
 曰:「喫粥了也。」

師曰:「洗缽盂去。」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   的   漸  
 
撰文: 果  煜 法師




「頓悟就即成佛嗎?」

雖禪宗常這麼講,但是否成佛?
其實乃牽涉到「成佛的定義」。

如說:頓悟,即覺悟到法的精義。這應無疑慮。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云 何 是 佛 法?
 
 
 

益州保唐寺 ─  無住禪師

初得法于無相大師。
時杜公與戎帥召三學碩德俱會寺中。
 
致禮訖,公問曰:

「弟子聞金和尚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證相應,豈關言說
 
撰文:  智 諭 法師



 
頓教法門,唯證相應,豈關言說?
故頓教法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云:

我法甚深,唯證乃知。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略論禪宗的證悟之道  
 
 作者: 聖凱法師  
 

 

中國佛教的特質, 
在於 ─ 禪。

自從達摩東來傳法,後來一花開五葉,
禪宗逐漸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主流,
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  煜  法師




【楞嚴經文】

如耳周聽,十方無遺。
動若邇遙,靜無邊際。
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