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理論 (424)
- Jun 14 Fri 2013 10:20
統統都是魔說的!
- Jun 10 Mon 2013 20:54
論祖師禪
論 祖 師 禪
吳 立 民
祖師禪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離言絕思,是般若的最高境界。
因其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有別於如來禪獨立城為祖師禪系。
修祖師禪的重要方法是看話頭、起疑情,離四句,絕百非。
檢視歷史上南北之爭的公案,可以發現各有其開宗立說的內在理路。
神會對弘揚南禪固有貢獻,但其一味主張頓悟禪風,
也埋下了禪宗衰頹的種子。
而宗密對禪宗南北、頓漸之爭進行的調和圓融,
對中國禪宗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因其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有別於如來禪獨立城為祖師禪系。
修祖師禪的重要方法是看話頭、起疑情,離四句,絕百非。
檢視歷史上南北之爭的公案,可以發現各有其開宗立說的內在理路。
神會對弘揚南禪固有貢獻,但其一味主張頓悟禪風,
也埋下了禪宗衰頹的種子。
而宗密對禪宗南北、頓漸之爭進行的調和圓融,
對中國禪宗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 May 19 Sun 2013 22:08
道不屬修
道 不 屬 修
轉載自【唐岐偶思】

轉載自【唐岐偶思】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
意謂道乃超越了言語文字的描述。
「道不屬修」的「道」,是指語言道斷,心行處滅中不生不滅的佛性,
也是具足無量功能的清淨覺性;「不屬修」意謂著本來就存在。
意謂道乃超越了言語文字的描述。
「道不屬修」的「道」,是指語言道斷,心行處滅中不生不滅的佛性,
也是具足無量功能的清淨覺性;「不屬修」意謂著本來就存在。
- Apr 27 Sat 2013 03:24
穿衣吃飯中解脫
- Apr 04 Thu 2013 20:01
雲門宗 ─ 涵蓋乾坤
雲門宗 ─ 涵蓋乾坤
- Mar 31 Sun 2013 00:24
凡夫若知即是聖人,聖人若會即是凡夫
- Mar 18 Mon 2013 16:25
開 示 悟 入
開 示 悟 入
【法華經】
毫無隱秘的直示我們:
「一切眾生本具與佛同樣靈明、微妙、
圓滿、廓徹的寂滅心體。」
以之修行,無不成就。
故而該經最關緊要的精髓,即在開示悟入佛知見。
歷代宗師為敦促學人用功,誘導行人省悟,
- Mar 18 Mon 2013 00:37
公案︰我是誰?
公案︰我是誰?

「我是誰?」
不真正是一個問題;因此它永遠無法被回答。

「我是誰?」
不真正是一個問題;因此它永遠無法被回答。
既無法被別人、也無法被你自己回答。
那麼它是什麼? 它是一個公案。
問「我是誰?」是十足的荒謬可笑的。
藉著問它,不要期望有一天你將會得到解答。
- Mar 16 Sat 2013 12:16
清淨心性
清 淨 心 性
文: 唐 岐
一、真如
一切眾生皆具有圓滿佛性,這「佛性」有許多異名,
如「真如」、「法性」、「清淨心性」、
「本來面目」、「本際」、「心的實相」 、「菩提」等等。
- Mar 12 Tue 2013 17:00
宗派偏執
宗 派 偏 執


淨土所偏
有人說:修淨土者,乃為心性畏怯,
故希望有個佛可以靠,有個淨土可以去。
這本是無可厚非的,甚至在修行上,
唯以「持名」為內攝的方法,這也不能說錯。
然若在理論上,只強調淨土而捨淨心,
只期勉於他力而捨自力,只強調信仰而捨智慧,
- Mar 12 Tue 2013 16:40
無量義
- Mar 11 Mon 2013 13:19
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作者 : 馬俊紅 萬全勇
摘 要:
禪宗宣導的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既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
更是融合了中國固有文化思想,
因此與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大相徑庭。
本文試圖運用佛教的有關理論,
對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進行一番探討,
- Mar 08 Fri 2013 15:24
眨眼之間
眨 眼 之 間
對於想要知道自己的人,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是知識之路:
閱讀經典、研究過去的學者、盡可能收集很多的概念。
那是比較容易的路。
只因為那比較容易並沒什麼錯,但那也是錯的。
- Mar 06 Wed 2013 01:18
悟的漸次
- Feb 23 Sat 2013 16:43
云何是佛法?
- Feb 23 Sat 2013 08:57
唯證相應,豈關言說
- Feb 21 Thu 2013 15:25
略論禪宗的證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