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理論 (4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覺 醒  與  超 然

                                                              
                                                                        作者 :   淨慧
 
main382.jpg  
                                  
  
 
太虛大師曾說“ 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 ”,
而禪的特質又是什麼呢?

中國禪宗特別是四祖開創的禪風形成了祖師禪,
可以說中國禪的特質就是祖師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  是  一  盞  燈

 

7795407-lg.jpg  

                        

       禪宗是中國佛教最大的宗派。
       太虛大師說過: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

       禪文化是佛教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過去對東方的文明和人類的精神世界曾經作出過積極的貢獻;
       現在,在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仍然起著有益的作用,
       並對世界產生著廣泛的影響。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無難,但觀自在

  
元音老人主講
        
    8334454-lg.jpg  
 
 
      學佛      並不困難

   因為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性。
   只是大家不識,追逐外境執取色相,忘記自己本來面目而造業受報,
   沉淪六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   祖   師   禪

                                                                          
                                                                           吳立民
 
untitled.bmp  


 
祖師禪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離言絕思,是般若的最高境界。
因其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有別於如來禪獨立城為祖師禪系。
修祖師禪的重要方法是看話頭、起疑情,離四句,絕百非。
檢視歷史上南北之爭的公案,可以發現各有其開宗立說的內在理路。
神會對弘揚南禪固有貢獻,但其一味主張頓悟禪風,
也埋下了禪宗衰頹的種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不用脩,但莫汙染

 

untitled  

                                    

                                      馬祖.道一禪師

                                       一日示眾云:「道不用脩,但莫汙染。」
 
                                       何為汙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汙染。
                                       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同根、物我一體
 
 
 untitled.bmp  

 
陸亙大夫久參南泉。
一天他問∶「僧肇法師說∶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也太奇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境 ─ 悟才能到

             1099524650.jpg  

 
                                                          如何才能達到解脫呢?
                                         禪是否達到了?
 

                  當我們說我們生活著,意義是謂我們生活於這個二元的與對立的世界。
                  因此,從這個世界解脫,可能會被人認為是離開這個世界,或者,如果可能,
                  用什麼方法把它否定。

文章標籤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默   照   禪
 
untitled.bmp   
 

禪是現成的,禪的世界是無礙的;
而禪是用來修身養性的法門,
    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佛陀依禪觀開悟成佛,佛教是依於禪觀修証, 
而開展出來的宗教。

自「釋尊拈花、迦葉微笑」的機緣後,
禪法的傳承,從西方到東土,從達摩到惠能,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聞覺知 與 見性
                                               
slide0009_image013.jpg   



所謂「見性」:
是指體驗到了心的「清淨覺性」,
心的本來面目。
 
《楞嚴經》的「七處徵心」與「八還辯見」這二章,
對「明心見性」過程之本末推究,說得甚為詳述。
今就「七處徵心之一隅來探討所謂「見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43092-md.jpg  


生死是一種時空形式,生時必定佔有一個空間;
死後軀殼不存在了,就失去生前所佔有的空間。

由生到死的一段距離,便是時間。
最足以說明無常的生滅的,莫過於生死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不盡的「祖師西來意」

 
思      齊

1.jpg  

 
“ 祖師西來意 ”是禪林常用語,
含義與“ 佛法大意 ”同,
又稱西來祖師意、西來意、祖意,
表示佛法之奧義,禪理之真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充滿的空:佛教的靈魂

 

                                                       1Q4522110511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承      擔

 
 
 
有一位心地非常謙虛的主管,
某天,突然跑來向我遞辭呈。

我大吃一驚,因為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屬為重的人,
以每年公司分紅為例,他總是將自己的一份轉給部屬。
失去他,將會是一個公司的大損失,
每年的考績都顯示他很受部屬的支持。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空 觀 的 岐 路 

文: 唐 岐




「空觀」是空無自性的般若觀察,由於觀察的過程,
不離止觀,所以「空觀」也是所謂「止觀修習」。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
談到「修無分別智」中的「空觀」有種種錯誤的「邪見」。
這些「邪見」在現今也很常見,慨略歸結如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本不有,何處存心?
 



志明禪師問:

「若言無心是道,瓦礫無心亦應是道?」

又曰:

「身心本來是道,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 禪 的 先 決 條 件
 
虛雲和尚講述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
      污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
      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
      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眼宗 ─ 心物一體論

    

法眼宗人看來,一般的人都是把心與物割裂開來,
不能從物上見心(本心)若能從物上見心,
       心物打成一片,就不會有「心外有法」和「心法不周」的問題了。


       禪宗人常論心與法的關係,「」乃含外界事物佛法等多重含義。
心與外物、心與佛法的關係       如何,是佛教心性論的重大問題,
心與外界是主體客體的關係,心與佛法是主體修持成佛的       關係,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頓悟之人更有修否?

            
 
 
                          溈山.靈佑禪師上堂:

                              「夫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
                                  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
                                  從上諸聖只說濁邊過患,若無如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
                                  譬如秋水澄渟,清淨無為,澹濘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悟道路上的十種歧途
 
 作者 :   達  照   法 師



   

修行路上的歧途,大致而言有十種是我們很容易誤會的,
主要是把定力智慧這兩者混為一談,這定、慧為什麼會分不清楚呢?
因為在我們一般人的心中,修行所要追求的是一種內心的境界,
一種思想上的感受,一種境界當中的感受。

其實在所有的一切感受中最高的感受就是不感受,也就是三昧正定
叫作不受一切受,是名正受。但是在我們修行當中,特別是修心密的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  亦  是 
 
 


小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禪師,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後遊講肆,聽講圓覺,
至「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
 
因而有省。


作頌曰: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