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 五 圓 通
菩薩大羅漢的修行入手處
《楞嚴經》主要闡明「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理,
並解說三摩地之法與菩薩之階位。
本經的重點之一就是提出「廿五圓通」—
佛陀請在會場的廿五位大菩薩和大阿羅漢,
介紹他們入三摩地的方便法門和修行的經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 相 離 相 篇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之後,肅立向佛自述證道經過說:
「我當初發心,從佛剃度出家,常聞如來宣說世間是苦,無甚可樂,
我就依教修觀,一日進城乞食途中,只顧觀想,沒有看到路上有毒刺,
信歩而行,毒刺穿足,痛切心髓,恰遇若事,我就佇立不行,
觀察這知道劇痛的是誰?
由是而知身體之中,有一能覺痛的心,才能知有此劇痛,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即相離相」圓通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眼 識 悟 入 法 門
一、六識圓通法門簡介
六識者乃指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為依,對色、聲、香、味、觸、法等
六塵境,起見、聞、嗅、味、觸、知等了別認識的作用而生識,謂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根、塵、識三和合才能起六識功用,缺一即非現量所生之識。
前言五根是扶塵根,司感覺外塵境之功用,五識才是勝義根,因能生起五識之功用,
但此五識功用分別卻非常麤略,頗似無分別之根性,故《八識規矩頌》言癡者難分識與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 利 槃 陀 伽
─ 鼻 根 悟 入 法 門 ─
《楞嚴經》曰:「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
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
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王、藥上 菩薩

一、味塵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並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 大 悟 入 法 門
一、水大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
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
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
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當為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空大悟入法門
一、空大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虛空藏菩薩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
爾時手持,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 大 悟 入 法 門
一、根大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專為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色 塵 悟 入 法 門
一、色塵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
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不二,成無學道。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
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觸 塵 悟 入 法 門
一、觸塵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
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
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
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識 大 悟 入 法 門
一、識大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
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
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
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
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耳 識 悟 入 法 門
一、耳識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
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
修普賢行,從我立名。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
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 識 悟 入 法 門
一、意識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初於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
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
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鬚髮自落,我遊十方得無罣礙,神通發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 根 悟 入 法 門
一、意根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恆河沙。
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讓眾生證得空性。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
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楞嚴經》曰: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
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
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 塵 悟 入 法 門
一、法塵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於往劫,於此世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
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金光,塗佛形像。
自爾以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鼻 識 悟 入 法 門
一、鼻識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
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
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
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 根 悟 入 法 門
一、前言
本來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本節何以僅謂五根圓通?
乃係最後會假由觀世音菩薩,來總結所有修行法門中,普被諸機的耳根圓通法門,
由觀音大士殿後來述說,且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耳根圓通,亦與七大
( 地、水、火、風、識、空、根大等)中之根大相同,且以耳根來代表六根,歸於七大項下。
故此處先由五菩薩來宣說眼、鼻、舌、身、意等五根圓通法門。
根者包括感覺器官與其特殊功能,除意根係無色根,乃心所依而生起的心理作用之心法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 識 悟 入 法 門
一、身識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 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親隨佛,逾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親見如來,降伏諸魔,
制諸外道,解脫世間,貪欲諸漏。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悉皆清淨,
身心寂滅,成阿羅漢。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