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六祖檀經 (17)
- Jul 29 Wed 2015 14:06
般若三昧
- Feb 03 Fri 2017 11:33
《壇經》的禪學奧秘
《壇經》的禪學奧秘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672-2181728143.jpg&width=560&height=325)
慧能的禪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壇經》一書中,
《壇經》是慧能一生講授佛法的記錄,
是佛學思想史上的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壇經》被尊稱為禪宗的“宗經”,
在中國古代僧人所編撰的佛學著作中,
只有《壇經》是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典籍。
- Apr 20 Wed 2016 01:13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六祖壇經 ─ 機緣品.志道篇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115-2038110901.jpg&width=580&height=329)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115-2038110901.jpg&width=580&height=329)
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請益曰:
「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師曰:「汝何處未明?」
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 Mar 08 Tue 2016 21:43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師陞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
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 Feb 29 Mon 2016 23:52
論六祖革命
論 六 祖 革 命
【 內 容 提 要 】
有文章認為,真正的中國佛教始于「六祖革命」,
而六祖慧能對傳統佛教的革命性變革主要表現在:
一、是把傳統佛教的真如佛,變為心性佛;
而六祖慧能對傳統佛教的革命性變革主要表現在:
一、是把傳統佛教的真如佛,變為心性佛;
- Feb 28 Sun 2016 23:29
常 與 無常
常 與 無常
一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
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
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
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
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
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剌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 Aug 23 Sun 2015 20:16
頓法與漸法
頓 法 與 漸 法
六祖壇經 ─ 頓漸品.志誠篇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703-257182508.jpg&width=599&height=392)
時,六祖居曹溪.寶林寺;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于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 Jun 17 Wed 2015 00:45
六 祖 壇 經─行由品
- May 03 Sun 2015 23:03
常定,何有出入?
- May 07 Wed 2014 00:49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廣州志道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南海人。
初參六祖,問道:
「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
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初參六祖,問道:
「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
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六祖道:「汝何處未明?」
志道禪師回答道: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 May 07 Wed 2014 00:48
頓法 與 漸法
- Oct 07 Mon 2013 21:08
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
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
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
- Jul 30 Tue 2013 01:11
無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
無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676-2131888936.jpg&width=444&height=435)
信州智常禪師,一日參六祖。
祖問:「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師曰:
「學人近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
未決狐疑。至吉州遇人指迷,
令投和尚,伏願垂慈攝受。」
師曰:
「學人近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
未決狐疑。至吉州遇人指迷,
令投和尚,伏願垂慈攝受。」
- Jul 30 Tue 2013 00:14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忘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忘
洪州法達禪師,7歲出家,專念《法華經》。
長大後去參見六祖慧能大師,頂禮時頭不點地。
六祖呵斥說:「頭不碰地,還不如不禮!
你心裏一定有什麼東西,平時學什麼?」
法達說:「念《法華經》三千部。」
- Jul 27 Fri 2012 16:00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 Apr 16 Mon 2012 22:00
一念自知非,靈光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