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理論 (4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略 談 色 空 不 二

文: 唐 岐




心經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空二法含蓋了整個大半部佛法。
就世間的空,是指空間、虛空,色則是指質礙的;
二者是相反的性質,那麼佛法怎麼說色不異空呢?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瞌  睡  作  麼 ? 
 
 
17436096-md.jpg


玄沙師備禪師

上堂:良久曰:

「我為汝得徹困,也還會麼?」

僧問:「寂寂無言時如何?」
師曰:「寐語作麼?」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         二
 
作者 : 姚展雄
  
  


禪在哪裡?

禪不在深山古寺裏,禪不在寂寂禪堂上,
禪不在宴坐冥想間,禪不在浩瀚佛經中。
淨土非遙,靈山不遠,
禪就在我們每個人舉心動念的當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輪 明 月 映 天 心
 
作者 : 張文良
 
  
 
 
提到趙州禪師,
學人大都知道禪宗史上一著名公案:
據史載,有兩個人去參訪趙州。

州問一人:“曾到此間否?”
答:“曾到。”州:“吃茶去!”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不附物,一劍揮盡 

作者 : 持   中
  
 


曹洞宗  ─  由洞山良价與其弟子曹山本寂創立。
                      良价禪師治所在今江西宜豐縣洞山。


良价的弟子 ─ 本寂,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宜豐洞山)普利院學法數年,
後到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弘揚師法。由於良价住洞山,
本寂居曹山,所以禪林中把師徒兩人創立、弘揚的新禪宗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唐岐偶思
 
 
 

佛法的「空」,
無法用一個比喻就能作完整的形容,
也無法在單方面作詳細的描述。

龍樹菩薩的《中論》,
對「空」的闡述,相當的完整又詳細。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晚上遇一故友,放懷一聊。

朋友知我正處窘境,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勸我,
歸途疑為王摩詰詩句,回家翻閱典籍,果不其然。
 
    王維這首“ 終南別業 ”全篇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頭和尚的人生禪 

 
    


石頭和尚系唐代禪宗高僧,
俗家名陳希遷。

他十二歲時到廣東曹溪參謁六祖惠能大師,後大師圓寂,
他又依囑“尋去”,歸於青原行思門下,得師真傳。

天寶元年受請住持湖南衡山南嶽寺,寺東有石狀如台,
他在石上結庵,並自號“石頭”。廣德二年,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宗語言的風格與智慧  
 
 作者 :   徐  琳  
 



俗語大多來自民間口頭,鄙俚質樸。
俗語的通俗化特點,恰好與禪宗語言風格相適應,
因此成為禪籍語言的主要表達形式。

許多禪師在上堂說法、應機接人時喜用俗語,
使之成為禪師接引後學的一種方便施設,發揮著特殊作用。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宗假借牛為心性的意象牧牛牧心
      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詩人善取柳、竹、鳥、馬、月、石、山水,
      乃至黃昏、夢境為意象,將之擬人化、象徵化,對應自己的人格情趣

      譬如李白筆下的陸游詩中的,仿佛詩人自己的化身;
      提起菊花,便聯想起陶淵明繁華落盡見真淳”的身影。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丟 掉 那 些 聲 音
     
  

 
我們詢問真理,
而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卻與真理背道而馳。
因為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隱含著 ──
別人有可能給你解答。

詢問本身暗示著 ── 別人可以告訴你真理是什麼。
但是,沒有人能告訴你真理是什麼,
真理無法用語言傳遞。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絕學無為閒道人
 



六祖大師的弟子永嘉大師,
在〈證道歌〉中一開始就這麼說:

「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所謂絕學,就是杜絕心外馳求的見聞覺知式學習,
無為,則是為而不著、為而常淨、為而無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如何表達?
 



      有一次,大慈已經開悟之後,
他對弟子們說:

      『我不會進一步解釋答辯;      
        你們要知道,這只是疾病。』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無知、無不知
 
唐岐偶思

  

                                       

《宗鏡錄》說:
般若無知者,是一論之宏綱,宗鏡之大體。」

般若無知的理清與認明,是修証上的一大指標。
般若是智,無知是智體。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色空相即的般若空觀

 


             般若空觀五蘊皆空」旨在破除我執
並進一步破除法執。但破有易沉空
因此《大般若經》從煩惱、菩提不二的角度,
強調五蘊真智,這實際上已經蘊含著色空不二的命題

《心經》
作為《大般若經》提綱
             五蘊即真智,也是應有的潛在涵義。
在般若空觀的「五蘊皆空」義之後,
             經文對之作進一步的深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陸亙大夫久參南泉。一天他問:
「僧肇法師說: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也太奇怪。」
 
南泉用手指了指庭院裡的花,對他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頓    與    漸




荷澤神會問於六祖,

 「先頓而後漸,先漸而後頓。
          不悟頓漸人,心裡常迷悶。」
 
祖曰:

「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台山雲居智禪師,嘗有華嚴院。

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

師曰:

「清淨之性,本來湛然。
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
長短、取捨,體自翛然。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禪要以悟為期 
 
開示:  虛雲老和尚   




參禪要以悟為期,
也就是說參禪最後要達到的目的,
就是要開悟,
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禪宗的根本心髓
 
 作者: 胡春業  
 
pcs01.jpg  
 

一、    祖師禪的心印是般若
 
中華禪宗是自開山祖師達摩以來,以弘傳祖師禪
為特色的一個佛教宗派。祖師禪為明心見性之禪

中國佛教的特質在
而禪的特質及其精髓在於般若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