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與 性

有一學僧至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
“ 禪 - 是心的別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真如實性,
禪宗祖師們將此“心”易名為“性”,請問禪師,心與性之差別如何?”
慧忠毫不隱藏的回答道:“ 迷時則有差別,悟時則無差別。”
學僧又再進一步的問道:
“ 經上說:佛性是常,心是無常,為什麼你會說無差別呢?”
慧忠國師耐煩的舉喻說明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 橫 鼻 直
《星雲禪話》

日本曹洞宗的開山祖師永平道元禪師,他在還沒有悟道之前,
曾經來到中國學習佛法。其間,參禮過多位大德,也遊歷了多所名山古剎,
最後回到浙江天童山,在當時的住持長翁如淨(天童如淨禪師)門下,
參學三年後豁然大悟,得到如淨禪師的印可。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個 人 承 擔

楊岐方會禪師,江西袁州人,原姓冷。
少年時代就很機警聰明,在湖南潭州道吾山出家,閱讀經典,
有過目不忘之譽。
他追隨慈明禪師很長一段時間,自願負責監院工作,雖然十年歲月,
但未能有所省悟。每次請求參問,慈明禪師總是回答他道:
「你的工作繁重,以後再說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禪 的 心 要

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惟寬禪師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寬:「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
應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漢,在處立名,名雖不一,
水性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禪,身口意合一而修,
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於中,妄起分別?」
白居易:「既無分別,何以修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 臺 寒 山 子

天臺山 ─ 寒山子,因眾僧炙茄次,
將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
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麼?」
僧曰:「這風顛漢!」
山向傍僧曰:「你道這僧,費卻我多少鹽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 學 反 思
(肖永明)
“中國佛教的特質在於禪”,這是太虛大師的論斷,現在也可以說是一種共許共識。但是,什麼才是禪的特質?
就雲裏霧裏,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流弊所及,當代中國紛紜出現的各種“禪”,呈現出一種泛化而又神秘化的趨勢。
一方面,似乎什麼都是禪,禪泛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禪又似乎什麼都不是,禪神秘到了無人能“會”的境地。
如此泛化而又神秘化,不僅禪將不禪,而且會危及整個中國佛教的慧命賡續。
現在,對於禪,是到了歧路問津、抉擇源流、追本還原的時候了。
一、關於禪的淵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 不 懂

王輔益是個非常發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
只要有空就往東禪寺裡跑,
常常幫園頭師種菜澆水,要不就幫典座師劈柴煮飯。
如果碰到無名禪師對信徒說法,或與學僧小參開示時,
他總聚精會神的用心聽講。
有一次,王輔益在禪堂外靜然的望著學僧,個個眼觀鼻,鼻觀心的禪姿,
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剛巧,無名禪師從他身邊經過,問道:「你為什麼嘆氣呢?」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水 中 倒 影

據《大莊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說過這樣一個充滿哲理的故事:
有一個富家媳婦,因為常常被婆婆責駡,便賭氣走進林中,想自殺了結性命,
自殺沒有成功,她便爬到樹上,想暫時安歇一個晚上。屬下有一個池塘,
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這時走來一個婢女,挑著水桶準備取水,看見水中的倒影,以為就是自己,
便自言自語地說道:「我長的這樣美麗端莊,為什麼替人挑水呢?」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 禪 隨 筆
元音老人

當一切都沒有,而了了分明的這個靈知是什麼?
在這上面猛著精彩,就是開悟。開悟後,綿密保任,一切境界都無令著,
無絲毫影響,就是大徹大悟。
反過來,假如心有所著,有絲毫粘著,就是凡夫。
悟了心不動,時時刻刻都是妙用。絲毫不著相,神通就顯現。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 僧 好 殺

趙州從諗禪師與僧眾遊園,兔子受驚逃走,有人問:
「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免子會害怕?」
趙州答:「因為老僧好殺。」
佛經中記載兔子、鴿子等小動物會親近釋迦牟尼佛,一點也不害怕;
高僧傳也曾說有些小動物以至毒蛇猛獸會跟祖師大德做朋友,
馴良如自家所豢養,甚至形同弟子。像趙州禪師這樣得道的高僧,
必然深懷慈悲,具有大感化力,動物應該不會畏懼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拂 塵 說 法
洞山.良价禪師在溈山.靈佑禪師處參學時,曾請示溈山禪師道:
「老師!南陽慧忠國師的無情說法公案,我不明白,有情說法,
這是公認的,但無情怎麼會說法呢?例如桌、椅、板凳怎麼會說法呢?
老師!能否請您方便指示一下?」
溈山禪師豎起拂塵說道:「這個你明白嗎?」
洞山禪師誠實答道:「不明白!請老師慈悲指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蒼天! 蒼天!

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
(識起迷情於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謂本來體性也。)
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云:「蒼天,蒼天。」
(庵中主者,猶如虛空,了無一物,故曰蒼天。)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那個是如來?
─ 大珠慧海禪師 ─
時有法師數人來謁,曰:「擬伸一問,師還對否?」
師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問:「如何是佛?」
師曰:「清潭對面,非佛而誰?」眾皆茫然。
僧良久,又問:「師說何法度人?」
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 魔

講止觀慧座主問:「禪師辨得魔否?」
大珠慧海禪師曰: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陰魔,
或起不起是煩惱魔,我正法中無如是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恁 麼 老 婆

雪峰問:「南泉斬猫兒,意旨如何?」
德山禪師乃打趁。
却喚曰:「會麼?」
峰曰:「不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 說 破

「不說破」並不是不明白說
般若直觀的本性中有某種東西是智性化作用所把握不住的,
它排斥一切所謂的明白說出。這並不是有意規避明白說出。
由於般若直觀超越二分法的兩邊,因此它不肯委身於任何一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聲色純真,如何是道?

潭州秀溪和尚,谷山問:「聲色純真,如何是道?」
師曰:「亂道作麼?」谷山卻從東過西立。
師曰:「若不恁麼,即禍事也。」谷山又從西過東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佛在那裡?
《星雲禪話》

南塔.光涌(湧)禪師是唐末五代的僧人,俗姓章,江西豐城人。
相傳他出生的時候,因為有神光照耀門庭而取名「光涌」,
少年時便聰慧過人。
後來,他皈投在仰山.慧寂禪師門下學習,參學其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行亦禪,坐亦禪

問:永嘉玄覺大師在「證道歌」中有一段話: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是不是說,不論你在做什麼事,心中感到自在安然,
就是一種禪的體驗呢?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是誰呢?

趙州禪師問溈山靈佑:
「 什麼是歷代禪宗祖師的意圖?」
溈山禪師叫侍者道:「 快把椅子拿來!」
趙州禪師說:
「 自從我成為一寺之主以來,還沒有見過一位真正的禪者。」
此時,正有一位學僧在旁,問道:
「假如碰見真正禪者,你將要怎樣?」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