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 禪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杭州天龍和尚之法嗣。
剛開始住庵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尼師父,名叫實際,前來參禮。
她戴著斗笠,手執錫杖,圍著俱胝和尚繞了三匝,說道:
“ 道得即下笠子。”如是問了三遍,俱胝和尚均無言以對。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 位 真 人
巖頭、雪峰、欽山等三位禪師,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定上座。
巖頭禪師問定上座說:「您從那裡來?」
定上座回答:「我從臨濟院來。」
巖頭禪師順口問說:「臨濟老師還好嗎?」
定上座老實地回答:「已經圓寂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 泉 斬 貓
南泉.普願禪師 v.s. 趙州.從諗禪師
唐代普願禪師出於著名的馬祖道一門下。
他在池州三十多年不下南泉山,人稱「南泉普願」。
有一天,南泉禪院東西兩堂的和尚在爭奪一隻貓,
南泉便抓起這隻貓來,對大家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 有 靈 利 底 !
京兆府翠微無學禪師,丹霞無然禪師之法嗣,俗姓及籍貫不詳。
初參丹霞天然禪師,即問:「如何是諸佛師?」
丹霞禪師呵叱道:
「幸自(正自、本自)可憐生(可惜),須要執巾帚作麼?」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 常 心 是 道
南泉因趙州問:
「如何是道?」
泉云:
「平常心是道。」
州云:「還可趣向否?」
泉云:「擬向即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 月 之 別
《六祖壇經》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無盡藏尼對六祖慧能說:
「我研讀《涅槃經》多年,劫仍有許多不解之處,希望能得到指教。」
慧能對她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明 師 吐 血
義寂法師一次在螺溪定慧寺講經說法,提到佛經中曾說:
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披彌勒百尺之身。但卻一語帶過,未作解釋。
這便引起一位聽講僧人的疑雲。那位僧人名叫興教明師,年方弱冠。
他想,飲光怎麽能「持釋迦丈六之衣,披彌勒百尺之身」呢?
是否釋迦的僧衣並非真的丈六,而應更長一些呢?
彌勒的身量並非真的百尺,而應略短一些呢?
對他來說,這可是個天大的難題。
他不敢去問義寂,便去天臺雲居寺求教德韶國師。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 說!
文殊心道禪師是一位禪者,參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多年,
可是對心識的問題仍不能契會,於是就行腳參訪。
一日到太平佛監禪師的地方,想以「趙州庭前樹」的公案,
向佛監禪師請示,但自覺禪師預先知道他的意思,就刻意說:
「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庭 前 柏 樹 子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答∶「庭前柏樹子。」
僧說∶「你不要用境示來人。」
趙州說∶「我不用境示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是亡僧面前觸目菩提?
長沙岑禪師因僧亡,以手摩之,曰:
“ 大眾,此僧卻真實,為諸人提綱商量,會麼?”
乃有偈曰:
“ 目前無一法,當處亦無人。蕩蕩金剛體,非妄亦非真。”
又曰: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真誦無響,真聽無聞
皓月‧供奉禪師有一天請示趙州從稔禪師道:
「如何是陀羅尼 ( 密咒 ) ?」
趙州禪師不開口,以手指指著禪床右邊。
皓月:
「這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 緣 所 成
《星雲禪話》 作者:星雲大師
羅漢.桂琛禪師去參訪玄沙.師備禪師。
玄沙知道桂琛研究唯識法相學,因而指著一張竹椅問他: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張竹椅喚作什麼?」
桂琛回答:「既曰唯識,又曰唯心,那就從唯識唯心去會好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被 人 借 去 了
《星雲禪話》
有兩位學僧分別住在上庵及下庵,彼此多日沒有見面。
有一天兩人相遇,住在上庵的學僧就對住在下庵的學僧說:
「多日不見,你在忙些什麼?」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業能招幻所治
天臺國清寺師靜上座,玄沙師備禪師之法嗣,姓氏未詳。
初禮玄沙,遇玄沙禪師示眾云:
“ 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
後來,師靜上座就此話入室參玄沙禪師,問道:
“ 只如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麼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你 悟 了 什 麼?
《星雲禪話》作者:星雲大師
唐末五代時候的鼓山神晏禪師,是大梁(河南開封)人。
年少時隨衛州(今河南)白鹿山道規禪師出家,於嵩嶽受具足戒。
此後參學於各方叢林,叩問過不少禪林大德,雖然懂得一些禪語機鋒,
卻只是皮毛知解,並不是真正的開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禪 即 生 活
日本的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對他說:
「你堪為法器,現今也有了初步的成就,從今以後,
你應該發心再去親近善知識,不要忘記行腳雲遊,
因為行腳雲遊是禪者的任務,是禪者的修行。」
有一年,峨山聽說白隱.慧鶴禪師在江戶開講《碧巖錄》,
於是前往參訪白隱禪師,並呈上自己的見解,誰知白隱禪師看了以後
卻說:「你從惡知識處得來的見解,大多臭氣薰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汝 義 以 何 為 宗?
知見愈多,去道日遠。
華嚴經 :
「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於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
「若住於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痴邪見增,永不見諸佛。」
三祖僧璨.信心銘:「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老 子 : 「為學日增,聞道日損,損之又損,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路卻遍地行走
《星雲禪話》 作者:星雲大師
唐朝的睦州道明禪師,人稱「陳尊宿」。
他常以機峰峻險的方式來接引學人,舉揚禪法活潑而著名。
某天,睦州道明禪師在晚上小參時對眾僧說:
「你們一眾人等,都沒有人能找到一個入門之處,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星雲禪話】 作者: 星雲大師
佛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
大聲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僧問雲門這是什麼意思,雲門說:
「可惜我當時不在場,我要在場的話,一棍子打死餵狗,
貴圖天下太平。」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
順宗有一次問佛光如滿禪師道:
「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
如滿禪師答道: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