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禪 隨 筆
元音老人
當一切都沒有,而了了分明的這個靈知是什麼?
在這上面猛著精彩,就是開悟。開悟後,綿密保任,一切境界都無令著,
無絲毫影響,就是大徹大悟。
反過來,假如心有所著,有絲毫粘著,就是凡夫。
悟了心不動,時時刻刻都是妙用。絲毫不著相,神通就顯現。
儘管顯一切境相,不動心,不著相。
在這上面猛著精彩,就是開悟。開悟後,綿密保任,一切境界都無令著,
無絲毫影響,就是大徹大悟。
反過來,假如心有所著,有絲毫粘著,就是凡夫。
悟了心不動,時時刻刻都是妙用。絲毫不著相,神通就顯現。
儘管顯一切境相,不動心,不著相。
時時心空,不生一念,應緣接物時,如鏡照物,毫無愛憎取捨之心,
間有念起,亦不隨之流轉,即是活佛,他何求哉!
間有念起,亦不隨之流轉,即是活佛,他何求哉!
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來的。
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
由這個大能量產生一切。
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
由這個大能量產生一切。
見性之後,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假相,不執它。
反過來,這一切都是自性的顯現,處處都是自性,處處見性,不染著,
綿密保護,直至證成大道。如果見性之後,不保護,仍有染著,
那末,五十陰魔現前,依前流浪六道。
反過來,這一切都是自性的顯現,處處都是自性,處處見性,不染著,
綿密保護,直至證成大道。如果見性之後,不保護,仍有染著,
那末,五十陰魔現前,依前流浪六道。
做功夫,並無難處,亦無甚妙法,但莫求真,莫求玄妙,只息下一切心看,
看心息下時,無心可心、無念可念時,是什麼光景?還是你自己本來面目否?
此是千鈞一髮之機,稍縱即逝,若停機佇思,便被它影子惑矣!
看心息下時,無心可心、無念可念時,是什麼光景?還是你自己本來面目否?
此是千鈞一髮之機,稍縱即逝,若停機佇思,便被它影子惑矣!
其實,即此前後念斷、超然無著現量之景,便是你安身立命處也。
這一點切莫看得尋常,更不可忽略錯過!須於識得後綿密保護,
使其常能如此,以一切定力、慧力、道力,八萬四千功德,恒沙妙用,
全由此一點中啟發出來也。
這一點切莫看得尋常,更不可忽略錯過!須於識得後綿密保護,
使其常能如此,以一切定力、慧力、道力,八萬四千功德,恒沙妙用,
全由此一點中啟發出來也。
行人往往因多生曆劫習氣深故,刹那別境現前,便又忘失了。
故貴在擒得住。但此一事是極現成平常的,卻不可看輕它;
亦是極奇妙,不易做到的,卻不可執取它。
故貴在擒得住。但此一事是極現成平常的,卻不可看輕它;
亦是極奇妙,不易做到的,卻不可執取它。
著意,便落能所比量(比較﹑分別),心又息不下,又非是也。
是以功夫有兩頭難:
一是:下手必專一,咬定實在難;
二是:末後要忘而活潑化解難。
功夫要打成一片,自必要千錘百煉,使其純熟而不死執。
此事壞在容易忘失,難以純熟,難以老實,難以靈活,其他別無妙法。
是以功夫有兩頭難:
一是:下手必專一,咬定實在難;
二是:末後要忘而活潑化解難。
功夫要打成一片,自必要千錘百煉,使其純熟而不死執。
此事壞在容易忘失,難以純熟,難以老實,難以靈活,其他別無妙法。
禪宗是直下見性頓悟成佛的,不是次第漸修法門。
古德嘗曰:「等妙二覺,猶是提草鞋漢。」禪 —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
是一絲不掛,一塵不染,赤裸裸、淨灑灑的。
既無相對的客觀物境,亦無主觀能見能聞的人,更有誰來作誰的主呢?
……答云:「作得主」,這不是有落處、有相對的主客了嗎?
這和赤裸裸的禪就不相應了。這答話在宗下說來是「傷鋒犯手不剿絕」。
……主人公原來不在別處,
舉凡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無不是主人公之顯現,
鳥語花香、鶯歌燕舞,無不是主人公之妙用,
有什麼主不主,更有什麼作不作!
古德嘗曰:「等妙二覺,猶是提草鞋漢。」禪 —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
是一絲不掛,一塵不染,赤裸裸、淨灑灑的。
既無相對的客觀物境,亦無主觀能見能聞的人,更有誰來作誰的主呢?
……答云:「作得主」,這不是有落處、有相對的主客了嗎?
這和赤裸裸的禪就不相應了。這答話在宗下說來是「傷鋒犯手不剿絕」。
……主人公原來不在別處,
舉凡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無不是主人公之顯現,
鳥語花香、鶯歌燕舞,無不是主人公之妙用,
有什麼主不主,更有什麼作不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