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達到解脫呢?
禪是否達到了?
禪是否達到了?
當我們說我們生活著,意義是謂我們生活於這個二元的與對立的世界。
因此,從這個世界解脫,可能會被人認為是離開這個世界,或者,如果可能,
用什麼方法把它否定。
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把我們自己撤出世界之外。
如此,我們可以說,解脫就是自我毀滅。佛教教人自我毀滅嗎?
不瞭解佛教真義的人往往產生這種解釋。
因此,從這個世界解脫,可能會被人認為是離開這個世界,或者,如果可能,
用什麼方法把它否定。
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把我們自己撤出世界之外。
如此,我們可以說,解脫就是自我毀滅。佛教教人自我毀滅嗎?
不瞭解佛教真義的人往往產生這種解釋。
事實是,這一種解釋還不是解脫的解釋,它未瞭解到佛教「無分別」的道理。
禪宗就是應此而生,確認它的方法是「教外」的 ( 經典之外的 ) ,並且
「不立文字」( 獨立於文字之外 ) 。
下面一則問答說明瞭這一點:
石霜問道吾 :
「你去世之後,如果有人問我佛教的最終真理是什麼,我如何說?」
禪宗就是應此而生,確認它的方法是「教外」的 ( 經典之外的 ) ,並且
「不立文字」( 獨立於文字之外 ) 。
下面一則問答說明瞭這一點:
石霜問道吾 :
「你去世之後,如果有人問我佛教的最終真理是什麼,我如何說?」
道吾未做回答,卻喚沙彌。沙彌應諾。
道吾說:「壺裏添滿淨水。」然後他沈默片刻,轉過來對石霜說:
「你剛才問我什麼?」石霜又把問題重複一次。於此,道吾站起來走開了。
道吾說:「壺裏添滿淨水。」然後他沈默片刻,轉過來對石霜說:
「你剛才問我什麼?」石霜又把問題重複一次。於此,道吾站起來走開了。
石霜是一個聰慧的佛門弟子,就以他的智性悟力所能觸及的範圍而言,
無疑是能夠瞭解佛家教訓的。當他向道吾提出佛教的最終真理問題時,
他所缺少的乃是不能以禪宗的方法去抓住這真理。
道吾對於這個情形瞭解得十分清楚。
如果他想沿著哲學思想的路途為石霜做解釋,他當然可以從諸種經典引用章句,
而由此進入語言文字的解釋。但道吾是一位禪師;他懂得這種解釋的無用。
因此他叫他的侍者,侍者立即回應。
他叫他把水灌到壺裏,而這件事就立刻做了。
他沈默了片刻,因為他沒有什麼其他的話要說,沒有什麼其他的事要做。
佛教的最終真理不能越乎此。
無疑是能夠瞭解佛家教訓的。當他向道吾提出佛教的最終真理問題時,
他所缺少的乃是不能以禪宗的方法去抓住這真理。
道吾對於這個情形瞭解得十分清楚。
如果他想沿著哲學思想的路途為石霜做解釋,他當然可以從諸種經典引用章句,
而由此進入語言文字的解釋。但道吾是一位禪師;他懂得這種解釋的無用。
因此他叫他的侍者,侍者立即回應。
他叫他把水灌到壺裏,而這件事就立刻做了。
他沈默了片刻,因為他沒有什麼其他的話要說,沒有什麼其他的事要做。
佛教的最終真理不能越乎此。
但道吾是個心腸慈善的人,確實是太慈善了,所以他再問石霜問題是什麼。
然而,石霜還不夠聰明,不能看出發生在他眼前的整個事情之意義。
於是他又愚笨的把已經回答的問題再問一遍。
這時道吾從屋子離開。
事實上,這突然的離開,告訴了石霜一切他所要知道的。
然而,石霜還不夠聰明,不能看出發生在他眼前的整個事情之意義。
於是他又愚笨的把已經回答的問題再問一遍。
這時道吾從屋子離開。
事實上,這突然的離開,告訴了石霜一切他所要知道的。
有人會說,這樣的回答使得尋問者不知所從,因為他還是象原先一樣無知,
甚至比原先更為無知。但是,哲學的解釋或定義是否能做任何更好的回答?
它能夠使發問者對最終的真理有真正的了悟嗎?
這可能會使得他的知識更富於辨證性,然而,這個辨證性卻不能清除他的疑惑 ─
即是,不能堅定他對佛教的信念。僅是知識的堆積,僅是陳舊概念的儲藏,
正好扼殺瞭解脫的可能性。
我們太習於所謂的解釋,
而因此以為只要有一個解釋,
就不再有什麼好問的地方。
但實情是:
沒有什麼解釋是更勝於體驗的,
而真實的體驗乃是達到佛境所需的一切。
佛境生活的目標乃是在生活中務實地體驗、感受,
而不是把生活載滿諸種、諸樣的解釋。
摘自【禪學隨筆】 作者: 鈴木大拙
甚至比原先更為無知。但是,哲學的解釋或定義是否能做任何更好的回答?
它能夠使發問者對最終的真理有真正的了悟嗎?
這可能會使得他的知識更富於辨證性,然而,這個辨證性卻不能清除他的疑惑 ─
即是,不能堅定他對佛教的信念。僅是知識的堆積,僅是陳舊概念的儲藏,
正好扼殺瞭解脫的可能性。
我們太習於所謂的解釋,
而因此以為只要有一個解釋,
就不再有什麼好問的地方。
但實情是:
沒有什麼解釋是更勝於體驗的,
而真實的體驗乃是達到佛境所需的一切。
佛境生活的目標乃是在生活中務實地體驗、感受,
而不是把生活載滿諸種、諸樣的解釋。
摘自【禪學隨筆】 作者: 鈴木大拙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