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50)
- May 28 Sat 2016 23:04
觀察者與參與者
- May 26 Thu 2016 19:59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May 25 Wed 2016 23:10
道在何處 ?
- May 24 Tue 2016 10:30
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
- May 23 Mon 2016 01:23
覺知的本質
覺知的本質就是:
只要成為一面鏡子。
只要成為一面鏡子。
鏡子沒有它自己的選擇,任何來到它面前的東西,
它就反映出來,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
不管是美的或是醜的,它都如實反映出來。
它就反映出來,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
不管是美的或是醜的,它都如實反映出來。
鏡子不會有所偏好,它也不會判斷、不會譴責。
- May 21 Sat 2016 22:30
幸福無法比較
幸福無法比較
當一個人威風時,總是特別容易得意忘形,尤其是在網路上。
猶記得考上研究所那天,喜孜孜地上網與人分享喜悅。
霍然瞟見一位暱稱「幸福人」的,不知怎麼回事,
我的好勝心及優越感油然而生,竟產生了和她一較長短的念頭。
我的好勝心及優越感油然而生,竟產生了和她一較長短的念頭。
我大言不慚地表示:
「我剛考上國立研究所,有個疼我的男朋友
和經濟寬裕的父母,你有比我更幸福嗎?」
「我剛考上國立研究所,有個疼我的男朋友
和經濟寬裕的父母,你有比我更幸福嗎?」
- May 19 Thu 2016 12:50
略論禪宗的證悟之道
- May 16 Mon 2016 23:24
蘇東坡的參禪三偈
- May 11 Wed 2016 20:06
何為見性?
何 為 見 性 ?
【觀心工夫】 元音老人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973-3561694191.jpg&width=450&height=401)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973-3561694191.jpg&width=450&height=401)
所謂「見性」者,明白也。
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
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
見性是見無所見,沒有一點東西的。
譬如現在你們大家把念頭一斷,什麼也不想,
一切的現象都在你們的視線之內,但是你們沒有著哪樣東西哪個人,
雖然有許多人很多東西,但見無所見,不知道誰是張三,誰是李四,
- May 11 Wed 2016 18:38
此時此地
- May 07 Sat 2016 01:07
共說無生話
共 說 無 生 話
─ 龐 蘊 居 士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918-3471729315.jpg&width=635&height=377)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918-3471729315.jpg&width=635&height=377)
釋尊成道之處 ─ 菩提伽耶 圖為摩訶菩提寺
大唐元和年間(八○六~八二○年),襄州有位名叫龐蘊的居士,
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有《龐居士語錄》流傳至今。
龐居士字道玄,生於儒家書香門第,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
因而立志求真見性,修行禪法。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
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有《龐居士語錄》流傳至今。
龐居士字道玄,生於儒家書香門第,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
因而立志求真見性,修行禪法。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
- May 02 Mon 2016 00:52
欲行大道,莫示小徑
欲行大道,莫示小徑
《 維摩詰經 》
佛告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汝行諸維摩詰問疾!」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
憶念往昔於大林中,在一樹下,為諸新學比丘說法時,
維摩詰來謂我言:
維摩詰來謂我言:
- May 02 Mon 2016 00:40
怎樣了生死
- Apr 27 Wed 2016 18:03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序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序
華嚴經王,為釋迦如來於此娑婆世界示現成道後,
最初所轉之根本教輪,示眾生入佛知見,
明人人具如來福德智慧,依法修行皆可成佛之真理,
共分上、中、下三部。
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本,
共分上、中、下三部。
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本,
因非凡夫之心識量所能理解,
故龍樹菩薩僅以其簡略之下部華嚴宏傳於世,
故龍樹菩薩僅以其簡略之下部華嚴宏傳於世,
而其中十地品一節,即係世尊於大自在天王宮殿法會中
- Apr 26 Tue 2016 19:44
見惑、思惑
見 惑、思 惑
見惑、思惑
為三界分段生死之根本主因
依小乘.俱舍宗來說,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
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叫做「見惑」,
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瞋痴等五煩惱,叫做「思惑」。
見惑又作見煩惱、見障。指在見道時所斷滅之惑。
修道時所斷滅之惑,則稱修惑(或思惑)。
- Apr 20 Wed 2016 15:16
去 掉 夢 想!
- Apr 18 Mon 2016 14:02
從你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