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
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
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
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
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師又曰:「汝名什麼?」
師又曰:「汝名什麼?」
曰:「名法達。」
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
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
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
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
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
「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
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
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
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
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
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
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
故云開佛知見。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
故云開佛知見。
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
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
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
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聽吾偈曰: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
「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