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味 禪

廬山 ─ 歸宗寺,智常禪師,上堂曰:
「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時不能自成自立,虛度時光。
諸子莫錯用心,無人替汝,亦無汝用心處。莫就他覓,從前秪是依他解發,
言皆滯光不透脫,秖為目前有物。」
僧問:「如何是玄旨?」 師曰:「無人能會。」
曰:「向者如何?」 師曰:「有向即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 遊

不論你的頭腦向內在或向外在,
漫遊到哪裡,
就在這個地方,這個!
這個頭腦就是門 — 就是這個頭腦。
不論它漫遊到哪裡,不論它在想什麼、沉思什麼、夢想什麼……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它就像它本來的樣子

生活需要巨大的勇氣,
怯懦的人只是活著,他們並非在生活。
因為他們的整個生命朝向恐懼,
而朝向恐懼的生命要比死更加糟糕。
他們生活在一種妄想中。
他們害怕一切。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 中 的 佛 光

( 四川.重慶 大足石刻 普賢菩薩像 )
在自己心情最沮喪、消沈的一段日子裡,
偶然看到一則禪宗的故事,
然後心情開朗,止不住自言一句:
「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地簡單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Healing Code
療 癒 密 碼
The Healing Code
療 癒 密 碼
四大療癒中心:
發現療癒密碼,其實等於發現了人體的四大療癒中心。
四大療癒中心,等於體內每個細胞的控制中心樞,
它們的運作模式好比隱藏的保險絲盒,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生與誦經超度
一位農夫請法師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
法事完畢之後,農夫問道:
「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法事中得到益處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邯 鄲 學 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
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
低人一等 — 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
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 頭 主 義

果煜法師
自小生長於單純、素樸的農村社會,見識原很貧乏;
然隨著年歲的增長,一股深究宇宙真相的熱忱,
卻驅使他不斷深入百家爭鳴的領域中,於是從傳統的「老莊哲學」,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的層次與境界

佛 在宇宙中來說是第一因,並非第二因。
佛並不是有誰來創造他,不能有人來創造他,
不能有人教他的,若有人教他,他就是第二因,
就不是絕對、至高無上的一個靈體了。
佛住常寂光淨土,時空統一,
於是,「眾生」就度盡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大 自 在 王 如 來
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
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
答曰:「本心常現前,汝自不見?」
問曰:「心既見在,何故不見?」
師曰:「汝曾作夢否?」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 存 順 逆
【心的詩偈·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若要至道、佛道現前,就不該存有「順」「逆」兩種心。
何者是「順」? 何者是「逆」呢?
「順」是指喜歡的心,「逆」是指不喜歡的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見到瑞相了嗎?
趙州從諗禪師十八歲時到河南初參南泉普願禪師,
當時南泉禪師正躺著休息,見來人年輕,就沒有起身,仍然躺著問道:
「你從哪裡來?」
趙州禪師恭敬地答道:「從瑞像院來。」
南泉故意問道:「見到瑞相了嗎?」
趙州禪師微微一笑,說:「不見瑞相,只見臥如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詢 問 真 理
我們詢問真理,而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
卻與真理背道而馳。
因為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隱含著:
別人有可能給你解答。
詢問本身暗示著:別人可以告訴你真理是什麼。
但是,沒有人能告訴你真理是什麼,真理無法用語言傳遞。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 所 得

從前,呂純陽祖師修道有成後,四方雲遊。
一次,走到了黃龍山,看見山頂上有紫雲結蓋。
這是瑞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修道人才能看得見。
他知道山上有得道高人,於是上山參訪。
到了山上,看見一座寺院。
這時,維那師正拈香請黃龍祖師出來說法,呂純陽趕忙進入殿內。
黃龍祖師上了法座之後,厲聲說:「座旁有竊法者!」
呂純陽一聽,心想:哎呀,這是說我呢,你們都是和尚,只有我是道士,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陀 羅 尼

「陀羅尼」,梵文 dhāraṇī,漢譯為「真言」、「密語」、
「明」、「咒」、「總持」,是佛教裡面佛菩薩及護法龍天,
及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們,所通用的一種音聲語言。
「陀羅尼」稱為「真言」,
那是因為這種音聲是超越時空而不變的,
例如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億劫,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書 信 一 封
王 驤 陸 居士
鐘鼎(元音老人)賢契:
接信並款收到。
心菊是用功的人,又是個不會用功的人。
凡用功者莫不求有所得,即是不會用功者。
更有一班以為即此便是,不求深造,於力上加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受一塵;不捨一法
從鑑定 蕭平實 亂捅〈溈山涅槃〉來勘驗此人落腳之處?
發問者: 老和尚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 2005-10-29 15:41:03
解決時間: 2005-11-11 21:06:33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3 評論: 0 意見: 21
溈山.靈祐禪師問雲巖云:「聞汝久在藥山 (藥山.惟儼),是否?」
雲巖云:「是。」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

禪學的精髓,
在於對生活和一般事物之中,
獲得一種新的觀點。
如果
我們想了解禪的內在生命,就要拋棄那些支配我們日常生活
的思想習慣,就必須看看有沒有其他判斷事物的方法,
或者說,我們日常生活方式,是否足以使我們精神的需要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傻 瓜 的 權 杖

一天,一個國王叫來他聰明的小丑,
在整個王宮前給了他一根棍子,說:
「把這根棍子拿去,作為一柄權杖,保存好它,
直到你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傻瓜。
如果你找到了,就把這根權杖給他。」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國王病了,躺著快要死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提非慈善
撰文: 果煜 法師

為有疑情故,乃能有道心;
或為有疑情故,乃能有覺悟。
由是為有疑情,
菩提心才能對應而生。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