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0019_image058  

   是透過自身的空性來覺知心念的方法。

禪宗行者相信,當我們概念性地去思考某事,
我們便切斷了本身與禪真正本質的關連。

  以禪的觀點來看,唯有藉由超越我們對萬物的既定看法,
  及體驗其『如來』或本性,我們才能確實明瞭一件事物、
  一項經驗或領悟的真面貎。

 
  禪宗行者讓自己専心一致,無它念。
  他們相信,開悟超越了言語的範疇,
並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經驗內,
  而這些事物與經驗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前面。
 
  有句禪門公案說:

  開悟前,你劈材、挑水;
         開悟後,你還是劈材、挑水。

  因為開悟者雖然不會去改變任何事物,
但是一切卻在他面前改變了;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
在不曾改變任何事物的同時,開悟改變了一切。
 
  多數閱讀和研究開悟相關知識的人,
都對開悟抱持著先入為主的看法;
  且如同其它的概念,一旦我們對開悟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
  自然也會受到架構它的語言所侷限。

  由此可見,這公案驗證了開悟並不是一個概念。
  多數人認為一旦開悟,外在的生活便會產生奇蹟似的變化。

  他們想像自己會突然身穿長袍,放下所有的工作,
  把時間都花在趺坐山頂,一整天都在無比喜悅中入定。
 
  對禪宗行者來說,在他開悟之前,
  劈材和挑水似乎是俗世中一項重複、無聊的雜事。

  在開悟後,他對劈材和挑水,
及俗世中一切事物的感受產生劇烈的變化。
  他發現,開悟存在於劈材和挑水中,
開悟也存在於整天都趺坐山頂上。
 
  開悟前世界看起來是三度間,既無聊又枯燥。
  事實上,世界並非三度空間,只要你能察覺,便一點也不覺得它無聊。

  生活是由數百萬次元構成,對一個覺醒的心念而言,
  生活本身或者一件日常生活中重複最多次的雜事,
也絕不是無聊又枯燥,因為萬物體內存在著無限量。

  開悟前:
 
那位行者的思考、概念及心理常規,
              阻礙了他對於存在於萬物內無量光明的感受。

  開悟後:
 
雖然那位行者依然在劈材和挑水,但是他的心念
              卻持續地游移在光明的喜的境。

  因此,上述禪門公案的重點是,開悟並非你所想的,
  因為開悟超出你思考力和理解力,一旦開悟,
你未必要住在僧院裡,你能過著一般人的生活,
從事你所選擇的一切決定,因為整個宇宙都已變成你的僧院。

  開悟是對生命的徹底覺醒,全無心理上的造作,
開悟即是喜、即是樂,生命中一切美麗的圓滿,
開悟是心念的圓滿境界,也是對實相的『親見』。
  
  開悟是唯一能使你得到恆常快樂的事物。
  只要體驗到開悟它無形的無盡光明所帶來的大樂、平靜及圓滿,
  萬事皆美好。你會覺得快樂又自在,因為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一旦開悟,你便能無懼無苦、如己所願地做一切想做的事,
  你能選擇一分職業,也能選擇居住在僧院裡;
  你可以去滑雪、結婚、不結婚、變得富有、享有名聲,
  或是默默無聞地住在喜馬拉雅山高處的洞穴裡,
  一切都任由你選擇。

  若未開悟,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嚴峻冷酷的。
  除非你早夭,否則早晚都會看到所愛的人一個個死去,單單如此,
  已夠讓你痛苦萬分。

  若一旦開悟,你便明瞭 ─ 萬物皆不是真正死亡,
  在生命結束之際,眾生只不過是做了形相上的改變。
  當你開悟後,你便能明瞭一切都是永恆的。

  未開悟者,往往將所見到的世界稱之為生活,
  但這樣的世界只能算是一場夢。

  猶如夢中所見的事物顯然地具有實體性,
  在我們的經驗裡,日常生活也彷彿是具有實體的,
  不過當一天、一種經驗、或一種感覺不復存在時,
  它便喪失了本身明顯的實體性,這種情形就好比是夢中的事物,
  往往在你醒來後便失去了真實感。
 
  在你的生活裡,體驗到世界是無常的;
  不論是經驗一切的你,或是在你過去或未來所認識的人,
  以及所擁有的感受與經驗、經過的時間、地點……在在都是無常的。

  它們僅存在了一剎那,便消逝到不可知的無形永恆裡。
  萬物皆源自永恆,也終將回到永恆。

  不過在來去匆匆無常實相的背後,存在著另一種事物,
  一種更深奧、更恆常的不變實相,
我們稱這樣的實相為 ─   「涅 槃」


上文引用自【遨遊喜馬拉雅】  
作者:Frederick Lenz    譯者:林慧卿
中天出版社  發行




【附錄】張拙秀才悟道因緣

張拙秀才,石霜慶緒禪師之法嗣,生平不祥。
因受禪月大師指點,前來參石霜禪師。

張拙秀才道:「姓張名拙。」

石霜禪道:「覓巧尚不得,拙自何來?」
張秀才一聽,豁然有省,乃呈偈曰:

   
「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石霜禪師於是印可了張秀才,並接受他成為自己的得法弟子。


無來無去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
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間。
                                                              
─  菩提達摩  ─


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珍珠,
無名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

─  二祖慧可  ─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  傅大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