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之外,即無有佛
【頓悟入道要門論】 大珠慧海禪師
有法師問:念佛是有相大乘,禪師意如何?
師曰:無相猶非大乘,何況有相?
經云: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又問:願生淨土,未審實有淨土否?
師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淨土;
譬如生國王家,決定紹王業,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
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
又問:每聞說道,未審何人能見?
師曰:有慧眼者能見。
曰:甚樂大乘,如何學得?
師曰:悟即得,不悟不得。
曰:如何得悟去?
師曰:但諦觀。
曰:似何物?
師曰:無物似。
曰:應是畢竟空。
師曰:空無畢竟。
曰:應是有。
師曰:有而無相。
曰:不悟如何?
師曰:大德自不悟,亦無人相障。
又問:佛法在於三際否?
師曰:見在無相,不在其外;
應用無窮,不在於內;中間無住處,三際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師曰:汝正說混之一字時,在內外否?
曰:弟子究檢內外無蹤跡。
師曰:若無蹤跡,明知上來語不混。
曰:如何得作佛?
師曰:是心即佛,是心作佛。
曰:眾生入地獄,佛性入否?
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
曰:無。
師曰:眾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何?
師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
性無形相,隨用立名。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師曰:無相猶非大乘,何況有相?
經云: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又問:願生淨土,未審實有淨土否?
師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淨土;
譬如生國王家,決定紹王業,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
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
又問:每聞說道,未審何人能見?
師曰:有慧眼者能見。
曰:甚樂大乘,如何學得?
師曰:悟即得,不悟不得。
曰:如何得悟去?
師曰:但諦觀。
曰:似何物?
師曰:無物似。
曰:應是畢竟空。
師曰:空無畢竟。
曰:應是有。
師曰:有而無相。
曰:不悟如何?
師曰:大德自不悟,亦無人相障。
又問:佛法在於三際否?
師曰:見在無相,不在其外;
應用無窮,不在於內;中間無住處,三際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師曰:汝正說混之一字時,在內外否?
曰:弟子究檢內外無蹤跡。
師曰:若無蹤跡,明知上來語不混。
曰:如何得作佛?
師曰:是心即佛,是心作佛。
曰:眾生入地獄,佛性入否?
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
曰:無。
師曰:眾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何?
師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
性無形相,隨用立名。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僧問:何者是佛?
師曰:離心之外,即無有佛。
曰:何者是法身?
師曰:心是法身,謂能生萬法,故號法界之身。
起信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即依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又問:何名有大經卷,內在一微塵?
師曰:智慧是經卷。
經云: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內在一微塵中。
一塵者,是一念心塵也,
故云一念塵中,演出河沙偈,時人自不識。
師曰:離心之外,即無有佛。
曰:何者是法身?
師曰:心是法身,謂能生萬法,故號法界之身。
起信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即依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又問:何名有大經卷,內在一微塵?
師曰:智慧是經卷。
經云: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內在一微塵中。
一塵者,是一念心塵也,
故云一念塵中,演出河沙偈,時人自不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