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希運 禪師

諸 佛 不 欺
黃檗禪師出家後,認為『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
因此過了三十年禪者的生活,卻從來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
但他內心深處,非常記掛年邁的母親。五十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
不自覺的就往故鄉的方向走去。
母親也思念出家的兒子,可是毫無音訊,每天從早到晚哀傷的哭泣著,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靈.神贊 禪師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百丈.懷海禪師之法嗣,姓氏不詳,
出家後從本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腳參禮百丈禪師,得以開悟見性。
開悟後即回大中寺,欲點化其本師,以報剃度之恩。
剛返回之時,本師問道:“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
神贊禪師道:“ 並無事業。”
從此以後,神贊禪師便留在本師身邊,做各種雜務。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雲.志勤 禪師

靈雲志勤禪師,長慶大安禪師之法嗣,福州長溪人。
初禮大溈,久未契悟。時長慶大安禪師于溈山充當典座。
一日經行,靈雲禪師見桃花灼灼,因而悟道,
平生疑處,一時消歇。於是作偈曰:
“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竺.證悟法師
臨安府(今杭州市)上竺圓智證悟法師,俗姓林,台州人,
本習天臺,依台蓮仙法師修行。
有一天,證悟法師向白蓮法師問起具變之道。
(理具事變,體同用異。具是就體而言,變是就相、用而言)
白蓮法師指著行燈(行夜路時所用之燈)道:
“ 如此燈者,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頭.希遷禪師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青原.行思禪師之法嗣,
端州高要人,俗姓陳。
大概是宿世修行的緣故,母親自懷上他以後,即不喜歡葷腥;
降生後,不哭不鬧,從不給保母添麻煩。希遷自幼聰慧,
七八歲時就萌發了出家的念頭。他對鄉民迷信鬼神、
殺生祭祀的風氣很不滿,經常“ 往毀叢祠,奪牛而歸。”
出家後,希遷禪師即前往曹溪親近六祖,可惜的是,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濟.紹修禪師
撫州龍濟紹修禪師,羅漢桂琛禪師之法嗣,姓氏未詳。
初與法眼禪師(清涼文益)同參地藏桂琛和尚。
時洪進禪師(後住襄州清溪山)亦在地藏和尚座下參學,居第一座。
一天,有兩位僧人上堂禮拜地藏和尚。地藏和尚道:“ 俱錯 ”。
兩位僧人茫然無語。下堂後,兩位僧人向紹修禪師請益。
紹修禪師道:“汝自巍巍堂堂,卻禮拜擬問他人,豈不是錯?”
洪進禪師聽了紹修禪師的應答,認為未能契旨。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山.惟儼 禪師

(751~834)唐代禪僧,屬青原行思之法系,山西絳州人,俗姓韓。
十七歲依廣東潮陽西山慧照禪師出家。
大曆八年(773),二十九歲就衡山希澡受具足戒。
博通經論,嚴持戒律。後參謁石頭希遷,密領玄旨,證得心法並嗣其法。
前後服侍石頭禪師共計十三年,其間嘗住灃州(湖南省)藥山(芍藥山)。
參謁馬祖道一,言下契悟,奉侍三年。後復還石頭,為其法嗣。
不久,至澧州藥山,廣開法筵,四眾雲集,大振宗風。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台.智者大師

智顗 (538~597),隋代荊州華容(今湖南華容縣)人,俗姓陳,
父親是梁朝的將軍。智者大師,是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
(一說三祖,即以慧文、慧思為初祖、二祖)。
其母在懷孕時,曾夢見五彩的香煙繚繞在懷,
想要拂去時,卻聽到有人說:
「這是宿世的因緣,寄託王道,福德自至,為甚麼要拂去呢?」
當師出生的那一夜晚,滿室通明,直到第二天夜裡,光明才散去。
全家大喜,欲殺豬宰雞慶賀一番,不料火燒不起來,湯也燒不熱,
慶祝的事很不順,又突然有二僧人敲門,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 士 行
─ 漢土第一位依法受戒之比丘 ─

朱士行,曹魏時代之穎川(河南許州)人,少年出家。
曹魏嘉平年中(249~253),曇柯迦羅傳來《僧祇戒本》,
並提創行羯摩法受戒,師依法受戒成為比丘,不同於之前僅僅以離俗出家
的為僧者;因此,後人將師當作漢土真正比丘的第一人。
師出家之後,專心致力於研讀經典。當時最流行的譯本是《道行般若》
(漢靈帝時竺佛朔譯出,亦即《小品般若經》之舊本,文句比較簡略,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頭山 慧忠禪師
禪宗四祖道信禪師旁出法嗣:
第一世法融禪師 第二世智巖禪師
第三世慧方禪師 第四世法持禪師
第五世智威禪師 第六世慧忠禪師
潤州鶴林寺玄素禪師、杭州徑山道欽禪師二人,
俱為第五世智威禪師弟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禪宗二祖阿難尊者

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姓剎帝利,父斛飯王,實如來從弟也。
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梵云「阿難」,此云「慶喜」,
以如來成道日生,故名也。
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見一奇特事。」
佛曰:「見何奇特事?」
阿難曰:「入城見一攢人作舞,出城總見無常。」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祖慧可大師悟道因緣
二祖慧可大師,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縣西北)人。
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擔心無子,心想:
“ 我家崇善,豈令無子?”於是便天天祈求諸佛菩薩保佑,
希望能生個兒子,繼承祖業。就這樣虔誠地祈禱了一段時間,
終於有一天黃昏,感應到佛光滿室,
不久慧可的母親便懷孕了。
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後,父母便給他起名為“光”。
慧可自幼志氣不凡,為人曠達,博聞強記,廣涉儒書,尤精《詩》、《易》,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洞山.良价禪師
─ 曹洞宗的創始人 ─

洞山.良价禪師(807~869)禪宗曹洞宗之開祖。
唐代會稽(浙江會稽)人,俗姓俞。幼從師誦《般若心經》,
至「無眼耳鼻舌身意」時,忽以手捫面,問曰︰
「我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知其資稟異賦,
即指往五洩山禮靈默禪師披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龍禪師 v.s. 呂洞賓
--- < 心經抉隱 > 元音老人 ---

從前,純陽祖師 ─ 呂洞賓修道有成後,四方雲遊。
一次,走到了黃龍山,看見山頂上有紫雲結蓋。
這是瑞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修道人才能看得見。
他知道山上有得道高人,於是上山參訪。
到了山上,看見一座寺院。
這時,維那師正拈香請黃龍祖師出來說法,呂純陽趕忙進入殿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 大 士 講 經

南朝梁武帝時婺州有一位傅大士,居雲黃山,手栽二樹,
謂之雙林,自稱善慧菩薩。
在他到南京城裡賣魚時,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梁武帝請名僧志公講《金剛經》,志公說自己不會講,
市井中有位賣魚的傅大士,能講此經。武帝便召他到禁中。
大士上臺後,拍了一下驚堂木,便下臺了。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鳥窠.道林禪師

鳥窠禪師俗姓潘,杭州人,九歲出家,二十一歲受戒。
禪師本號道林,鳥窠是大家起給他的綽號。
那麼,為什麼大家叫他鳥窠禪師呢?
原來,禪師一次雲遊西湖,見湖北秦望山中有一老松,松枝繁茂,
盤屈如蓋。禪師心中歡喜,便爬上樹,在松枝之間住了起來,
如鳥兒一般,故此時人稱之為「鳥窠禪師」。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 嚴 宗 初 祖
─ 杜 順 大師 ─

法順(557~640A.D.),唐代雍州萬年(陝西)人,一說敦煌人,
俗姓杜,故世稱杜順。又稱為華嚴和尚、帝心尊者、敦煌菩薩。
又稱其為華嚴宗初祖,此說法開始於圭峰宗密(為華嚴五祖),
盛傳師有種種神異的事跡,所以《續高僧傳》卷二十五把師的傳記編在
《感通類》裡。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沙.師備 禪師
(835 ~ 908) 唐末五代梁僧。玄沙宗一大師,法名師備,
福州閩縣人也,俗姓謝。幼好垂釣,泛小艇於南臺江,狎諸漁者。
唐咸通 (860 ~ 873) 初年,年甫三十,忽慕出塵,乃棄釣舟,
投芙蓉山靈訓禪師落髮,往豫章開元寺道玄律師受具足戒。
布衲芒屨,行頭陀法,常終日宴坐,眾皆異之,稱備頭陀。
與雪峰義存,本法門昆仲,而親近若師資。雪峰以其苦行,呼為頭陀。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 安 法 師
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三七九年),襄陽城內外正在展開一場浴血拼殺。
前秦軍隊在苻丕指揮下全力攻城,東晉守軍拼死抵抗。一時鼓炮震天,
號角齊鳴。城下秦軍前仆後繼,衝鋒不斷,城上晉兵放出滾木硝石,
竭力防守。箭枝往來,刀槍縱橫,直殺得城牆內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遠在長安的前秦統帥符堅一直關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
戰報頻傳,情況越來越對自己一方有利,符堅懸著的心也逐漸平靜下來。
使者來報「「我軍已經展開攻城戰,正在拼殺。」
苻堅心無所動,面上亦無甚表情。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門.文偃禪師

睦州禪師機鋒迅捷,疾如閃電,讓人難以應對。
他平常接人,才跨門坎,便一把抓住來人,喝問:
「快說,快說!」若回答不出,便一把推出門外。
雲門去了兩次,睦州皆閉門不見。
至第三次,睦州在門裡,
睦州問:「誰?」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