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希運 禪師


諸 佛 不 欺
黃檗禪師出家後,認為『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
因此過了三十年禪者的生活,卻從來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
但他內心深處,非常記掛年邁的母親。五十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
不自覺的就往故鄉的方向走去。
因此過了三十年禪者的生活,卻從來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
但他內心深處,非常記掛年邁的母親。五十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
不自覺的就往故鄉的方向走去。
母親也思念出家的兒子,可是毫無音訊,每天從早到晚哀傷的哭泣著,
把眼睛都哭得失明。為了想念兒子,母親就在路旁設個司茶亭,
不但親自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親自迎到家中,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她眼睛雖瞎了,
但希望憑萬分之一的洗腳機遇,或可認出誰是他的愛子。
把眼睛都哭得失明。為了想念兒子,母親就在路旁設個司茶亭,
不但親自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親自迎到家中,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她眼睛雖瞎了,
但希望憑萬分之一的洗腳機遇,或可認出誰是他的愛子。
這一天,黃檗禪師也接受了母親的招待,他一邊讓母親洗腳,
一邊向母親述說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
黃檗禪師只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
一邊向母親述說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
黃檗禪師只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
黃檗禪師接連二次返家,雖然覺得難捨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遊行腳,
繼續參訪。鄰居們忍不住將這個事實,告訴他的母親說,
那個向妳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妳經常盼望的兒子。
母親聽後幾近瘋狂似的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
說後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
而且船也開動了,母親情急的跳到河裏,非常不幸的淹死了。
繼續參訪。鄰居們忍不住將這個事實,告訴他的母親說,
那個向妳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妳經常盼望的兒子。
母親聽後幾近瘋狂似的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
說後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
而且船也開動了,母親情急的跳到河裏,非常不幸的淹死了。
黃檗禪師站在對岸看到母親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
慟哭著說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慟哭著說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禪師說後,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親,說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
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
『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
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
在黃檗禪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昇空而去。
黃檗希運禪師,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
但也在安徽南泉禪師處得到印證。黃檗禪師不是一個不孝順的人,
所謂孝順有三:(一) 為小孝,甘脂奉養;(二) 為中孝,光宗耀祖;
(三) 為大孝,度其靈識超昇。禪師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但也在安徽南泉禪師處得到印證。黃檗禪師不是一個不孝順的人,
所謂孝順有三:(一) 為小孝,甘脂奉養;(二) 為中孝,光宗耀祖;
(三) 為大孝,度其靈識超昇。禪師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上承百丈下傳臨濟
黃檗希運 (﹖~850) 唐代禪僧,福州閩縣人,姓氏不詳,
幼年在洪州黃檗山出家,聰慧利達,學通內外,相貌殊異,額肉隆起如珠,
號為肉珠。
後來因他人啟發,到江西去參馬祖道一。
那時道一已經圓寂,於是往見百丈懷海,問道一平日的機緣,
懷海向他說起關於「豎拂」被喝、三日耳聾的一段話。
希運自稱得見道一的大機大用,懷海印可他,說他有超師之見。
希運後來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
往來的學眾很多。唐武帝會昌二年 (842),河東節度使裴休在鍾陵為廉鎮,
迎請希運上山安置在鍾陵龍興寺,旦夕問道。
唐宣帝大中二年 (848),裴休移鎮宛陵(安徽省宣城縣),又迎請希運至開元寺,
常去參問,並記錄所說,即為現行的《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
以師酷愛舊山,故凡所住山,皆以黃檗稱之。
當時黃檗的門風盛於江南,圓寂後諡『斷際禪師』。
有《語錄》、《傳心法要》、《宛陵錄》各一卷行世。
他的法嗣有臨濟義玄、睦州陳、千頃楚南等十二人,而以義玄最為特出。
幼年在洪州黃檗山出家,聰慧利達,學通內外,相貌殊異,額肉隆起如珠,
號為肉珠。
後來因他人啟發,到江西去參馬祖道一。
那時道一已經圓寂,於是往見百丈懷海,問道一平日的機緣,
懷海向他說起關於「豎拂」被喝、三日耳聾的一段話。
希運自稱得見道一的大機大用,懷海印可他,說他有超師之見。
希運後來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
往來的學眾很多。唐武帝會昌二年 (842),河東節度使裴休在鍾陵為廉鎮,
迎請希運上山安置在鍾陵龍興寺,旦夕問道。
唐宣帝大中二年 (848),裴休移鎮宛陵(安徽省宣城縣),又迎請希運至開元寺,
常去參問,並記錄所說,即為現行的《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
以師酷愛舊山,故凡所住山,皆以黃檗稱之。
當時黃檗的門風盛於江南,圓寂後諡『斷際禪師』。
有《語錄》、《傳心法要》、《宛陵錄》各一卷行世。
他的法嗣有臨濟義玄、睦州陳、千頃楚南等十二人,而以義玄最為特出。
希運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而力倡「心即是佛」之說。
他在《傳心法要》中說︰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
超過一切限量、名言、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
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他認為這個所謂心,不是見聞覺知之心,
他說「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
世人不悟,以知識見聞覺知為心;
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
然本心雖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
假如「當下無心,決定了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
無依無住,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
又說︰
「諸菩薩與一切蠢動眾生同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而發揮其心佛一如的思想。希運的禪風即是沿這一思想基礎出發,
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反對「以見聞覺知為心」,
有時也以打、棒、喝等為接機的方便。後來臨濟的宗風,即淵源於此。
謹錄希運禪師與百丈懷海禪師對答乙則公案:
黃檗到師處,一旦辭云︰「欲禮拜馬祖去。」
師云︰「馬祖已遷化也。」
檗云︰「未審,馬祖有何言句?」師遂舉再參馬祖,豎拂因緣言︰
「佛法不是小事,老僧當時因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
檗聞舉,不覺吐舌。
師云︰「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
檗云︰「不然,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
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
師云︰「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
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
師云︰「馬祖已遷化也。」
檗云︰「未審,馬祖有何言句?」師遂舉再參馬祖,豎拂因緣言︰
「佛法不是小事,老僧當時因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
檗聞舉,不覺吐舌。
師云︰「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
檗云︰「不然,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
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
師云︰「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
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