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識 悟 入 法 門


 一、鼻識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
                       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

                       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
                       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

                       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
                       世尊記我,當得菩提。

                       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二、經文大意

   1. 解說本名大意

         孫陀羅難陀名譯為豔喜,孫陀羅者云豔,為其妻之名。難陀者是其本名,云喜。
         因佛陀座下甚多名為難陀者,冠妻名以為別。

         豔喜者是淨飯王第二子,為佛陀異母胞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矮佛陀四指而已,
         且容姿端正,具三十種相,與佛比較時,僅差二相,一為白毫相,一為耳垂肩相。
         若不識佛陀者,一見豔喜,以為見佛陀。

   2. 先述修行困境

         孫陀羅難陀,即從其座位中起,五體投地頂禮佛足,而白佛說:

         我最初出家時,即跟隨佛陀修出世佛道,雖然身守具足戒律,常能不違犯禁戒。
         但在修禪定中,心未能住入一定境,故在三摩地,心常散亂妄動,攝受不得,
         未能獲得無漏智慧。

  3. 佛示觀鼻端白

         世尊鑑於我與舍利弗母舅拘絺羅,在修禪定方面,皆屬散亂之機,
         乃教我兩人心繫緣於鼻端,觀鼻尖端之白光影。如此用功,即能攝受散亂之心。

  4. 述修證間鼻識變化

         我初次以此法門,諦觀鼻端白光影,歷經三七共廿一天時,鼻識生起分別識覺,
         突見鼻中出入息之氣,化成灰色煙,在鼻道中進出。

         久而久之,鼻息氣化成內氣分佈全身,心更能凝住內在發明,周遍圓滿洞澈世界,
         心明所見此世界無有障礙,更成虛凝淨盡,猶如淨琉璃剔透無礙。
         至此境界分別意識所覺知之煙相,漸漸銷失,所觀見之鼻息卻變成純白。

  5. 世尊印證得阿羅漢果

         鼻息由灰色轉成白色,顯示行者心已開,並棄除一切垢、習氣,故能得漏盡。
         此時,行者諸出入息,即化為智慧光明,此光明遍照十方界,而成就阿羅漢果。
         世尊印證我得此境界,將來當得證無上菩提。

  6. 結酬所問

        世尊現問藉用根、塵、識、大等四,以何法修入圓通,如我本修因緣,
        乃因鼻識了知一切息相而悟入。

        今佛問我圓通修證方法,就我所修證者,乃因以觀鼻銷息,觀息觀久後,
        息氣發明,產生智慧光明,盡除一切過、習氣,心發光明,圓明不黏餘漏,
        更滅除諸漏得漏盡,成就阿羅漢道。

三、修習方法

  1. 先認識身、意、息之關係

        行者初習禪定時,色身氣源不具足,當行正精進呼吸,使氣源成就,
        呼吸時始能入息相。在身有成就而不能入定意時,息相即不得現。
        故如何攝受此心使其不起亂意,是行者必需要了解與去證悟者。

        息相得現,則行者能入深、遠之禪定,始能銷除原始無明諸漏。
        故行者修證中,身、意、息三,缺一不成就,即不能有所證悟。
 
  2. 觀鼻尖白影

        行者若散亂心重者,應由鼻識修入。
        先將心繫緣在鼻端,此時眼簾垂閉七、八分,並以眼根餘光睹鼻尖白影。
        次當行正精進呼吸,一口氣有多長,即應吸滿;吸多少氣應在呼氣時,全部呼盡。

        初時,行者鼻識覺知出入氣,有冷、暖、粗、細之分。次知,攝受此心守住上盤,
        氣達頭部時,將誘發妄想煩惱垢。初見性現時,因息由風而來,風起火熱,
        在息進出動靜中,起風火動煩惱濁見故,息相色成灰暗。

  3. 次觀鼻息變色狀

        行者初誘發妄想心後,鼻識不經分別識心,見性能觀見此灰色息氣,
        乃因煩惱未退盡故。

        鼻識妄覺心不起,心漸漸清淨無垢,如來藏識顯現,則行者本真現起,
        能觀澈十方虛空界,真如與虛空一體不二,成淨琉璃樣。
        若行者達此境界,則鼻息將轉成白或謂無色,乃因業識清淨故。


  4. 心明漏盡證阿羅漢果

        行者因如來藏心顯現,煩惱已淨盡無餘,故能化息成光明,此心所發光明,
        能照見十方虛空,無有阻礙。

四、修習優劣

        經言:散亂眾生數息觀,故知心亂不能攝受住者,以修數息入門為利。

        此處佛陀所示觀鼻尖白,並以鼻識體知息之變化,讓心不散亂,
        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者在觀息之變化間,亦要了知心起幻相之境界,待心開時,
        不著一法、不應一法,則能證入無漏清淨境界。

        總之,行者在修習鼻識入門時,當熟悉身、心變化過程,
        則謂身、心同時成就。

        若身成就早於心,終有難處之境,宜有善知識指導為要。


                             
  (法爾禪修講義  ---  參證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