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50)
- Sep 16 Thu 2010 01:19
山河大地的呼喚
山河大地的呼喚
- Sep 12 Sun 2010 01:56
一襲衲衣
一 襲 衲 衣
有一位無果禪師深居幽谷一心參禪,二十餘年來都由一對母女護法供養,
由於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難消,故想出山尋師訪道,以明生死大事。
護法的母女要求禪師能多留幾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給禪師。
由於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難消,故想出山尋師訪道,以明生死大事。
護法的母女要求禪師能多留幾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給禪師。
母女二人回家後,馬上著手剪裁縫製,並一針念一句彌陀聖號。
做畢,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
禪師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準備明日動身下山,是夜仍坐禪養息,
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執一旗,後隨數人鼓吹而來,
做畢,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
禪師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準備明日動身下山,是夜仍坐禪養息,
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執一旗,後隨數人鼓吹而來,
- Sep 12 Sun 2010 01:42
死而復活
死 而 復 活
南泉普願禪師有一次在打坐時,突然大吼一聲,把侍者嚇了一跳,
趕緊走到南泉禪師的身旁,南泉禪師道:
趕緊走到南泉禪師的身旁,南泉禪師道:
“ 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
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於是相偕去報告南泉禪師:
- Aug 08 Sun 2010 09:34
佛乘宗理論體系(1)
佛乘宗 理論體系
佛乘宗為頓入大自在實相理體,圓証一心,
即生肉身成佛之圓頓法門,
由祖師 上妙下空禪師與傳人宗師 緣道所立,
尊 大自在王佛為本門第一代祖師。
佛乘宗理論體系:
【佛性】:
法界之存在,必有其終極之物,而且必然是獨立不改、
週行不殆,無始常存、超因果、絕對待者,佛乘宗稱此
週行不殆,無始常存、超因果、絕對待者,佛乘宗稱此
- Aug 08 Sun 2010 09:30
佛乘宗理論體系(2)
【生理功課-九段襌功】
初段-和協功: 和協凝聚全身氣能,打通全身各部氣脈。
二段-力用功: 訓練放射氣能與吸收宇宙能之能力。
三段-氣用功: 綜合打通全身百脈,宇宙能之儲存,可運用氣能隔空療病,
用氣能加持淨水飲用治病,以及金剛指治病等。
用氣能加持淨水飲用治病,以及金剛指治病等。
四段-意用功: 化氣能為心能,隔空治療各種身心疾病,一萬公里內運用。
五段-任用功: 超時空能量治療各種身心疾病,地球上任一角落,均可隔空放射
並治療其疾病。
並治療其疾病。
六段-空用功: 六段以上為發揮個人生命潛能至不可思議之境界,已超越人類現代科學
之範,諸如可達自身質能互變,一身可變百千萬身以至無量身,
並可至全宇宙自由活動。六段的功力,其能量可放射至整個銀河系。
之範,諸如可達自身質能互變,一身可變百千萬身以至無量身,
並可至全宇宙自由活動。六段的功力,其能量可放射至整個銀河系。
七段-能用功: 能量可放射至無數個銀河系。
八段-圓覺功: 能量可運用在整個宇宙,為八地菩薩以上之功力。
- Aug 08 Sun 2010 09:22
佛乘宗 研究主題
- Jul 23 Fri 2010 01:21
咒 語 的 意 義
咒 語 的 意 義
咒 語 又稱「真言」,梵語稱為「曼怛羅」,
又稱為「陀羅尼」,
屬於密宗身、口、意三密中的口密。
「真言」就是真實的話,不虛妄的話,佛菩薩所說的秘密語,
被認為含有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加被)力。
真言源自古印度 ─ 吠陀時代的婆羅門教根本經典,
- Jul 07 Wed 2010 00:10
淨 葉 不 沉
淨 葉 不 沉
一個年輕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燈寺的釋濟大師說:
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麼,
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
如今,我實在有些經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避紅塵,
請大師您千萬收留我!
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麼,
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
如今,我實在有些經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避紅塵,
請大師您千萬收留我!
- Jun 29 Tue 2010 22:53
【涅槃聖境觀】
【涅槃聖境觀】
東晉 僧肇【物不遷論】之思想
【涅槃】乃梵文Nirvana之譯音,舊譯「泥洹」,意譯「滅度」。或稱「般涅槃」( Parinirvana )
意譯「入滅」或「圓寂」,「圓」是圓滿智德;「寂」是寂滅惑業。
「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亦為不生不死之意。
一般而言,係指佛教最高之理想境界。佛家經論曾謂,佛教行者,
長期修道,即能寂滅煩惱,圓滿智德,此種境界,即名「涅槃」。
意譯「入滅」或「圓寂」,「圓」是圓滿智德;「寂」是寂滅惑業。
「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亦為不生不死之意。
一般而言,係指佛教最高之理想境界。佛家經論曾謂,佛教行者,
長期修道,即能寂滅煩惱,圓滿智德,此種境界,即名「涅槃」。
僧肇曰: 「涅槃秦言無為,亦名滅度」。
- Jun 28 Mon 2010 19:02
陰 曹 地 府
陰 曹 地 府
話說清末民初之時,有一位名叫黎澍的法律界名人,他在年約十九歲時,於某夜睡夢中,
見一人前來找他,說有事相請,他看來人非常禮貌恭敬,於是就隨口答應了,之後來人也
就告辭。過了四、五天,原先夢到的人又在黎先生睡夢中出現,且用馬車接他前去一公堂
(後來知道是地府)開始升堂審問罪犯,從此這位黎先生就在每天午後或晚間睡夢中進入
地府干了四、五年的冥判(就是陰間的法官,現在電視連續劇正在上演的包青天也是冥判
轉世,所以包公日能理陽,夜能斷陰)。
見一人前來找他,說有事相請,他看來人非常禮貌恭敬,於是就隨口答應了,之後來人也
就告辭。過了四、五天,原先夢到的人又在黎先生睡夢中出現,且用馬車接他前去一公堂
(後來知道是地府)開始升堂審問罪犯,從此這位黎先生就在每天午後或晚間睡夢中進入
地府干了四、五年的冥判(就是陰間的法官,現在電視連續劇正在上演的包青天也是冥判
轉世,所以包公日能理陽,夜能斷陰)。
嗣後他的朋友為了利益世道人心,向他詳細詢問了陰間的種種,並彙集成了「幽冥問答錄」
- Jun 25 Fri 2010 16:59
生死雙美
生 死 雙 美
西元七一三年,慧能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了,便召集門人,
把這一消息告訴他們。在場的弟子都放聲大哭,唯獨神會面色依然如故,
也不哭泣。六祖道:
把這一消息告訴他們。在場的弟子都放聲大哭,唯獨神會面色依然如故,
也不哭泣。六祖道:
「只有神會超越了善惡的觀念,達到了毀譽不動、哀樂不生的境界。
其餘的人跟隨我這麼多年,求的是什麼道?今天哭泣究竟是為了誰?
我很清楚自己要去哪裡,才能預先告訴你們。
要知道,真如法性(現象的本質本體)是不會生滅去來的。
其餘的人跟隨我這麼多年,求的是什麼道?今天哭泣究竟是為了誰?
我很清楚自己要去哪裡,才能預先告訴你們。
要知道,真如法性(現象的本質本體)是不會生滅去來的。
- Jun 21 Mon 2010 21:14
從科學與佛學看因果觀
從科學與佛學看因果觀
引言
為瞭解因果究竟是甚麼,我們將在下面作廣泛的探討。
在科學時代的今天,我們也要從科學的觀點,去看因果的含義。
就學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不單如此,佛法有世間法
(有為法)及出世法(無為法)二部分,我們就從世(間)、
出世間兩方面都去作些考慮。在這些檢討考慮之後,我們將作一個撮要,
在科學時代的今天,我們也要從科學的觀點,去看因果的含義。
就學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不單如此,佛法有世間法
(有為法)及出世法(無為法)二部分,我們就從世(間)、
出世間兩方面都去作些考慮。在這些檢討考慮之後,我們將作一個撮要,
- Jun 08 Tue 2010 17:28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舉香讚
心香五分。性火初焚。盡空法界遍氤氳。
凡聖普蒙熏。繚繞烟中。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微妙甚深無上法。百千萬劫難值遇。我今見聞得証悟。願解如來究竟義。
五十三佛洪名寶懺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云。爾時藥上菩薩。為行者稱說過去五十三佛名。
告言。法子。過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淨。次名多摩羅跋栴檀香。
次名栴檀光。次名摩尼幢。次名歡喜藏摩尼寶積。次名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
次名摩尼幢燈光。次名慧炬照。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剛牢強普散金光。
次名大強精進通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栴檀窟莊嚴勝。
- May 29 Sat 2010 00:46
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請您救苦救難,
慈悲地垂聽弟子的發露懺悔:
我自懂事以來,
總覺得生命不很安穩;
我在世間生活,
常感到事情不很適意;
我對親朋好友,
缺乏照顧幫忙;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請您救苦救難,
慈悲地垂聽弟子的發露懺悔:
我自懂事以來,
總覺得生命不很安穩;
我在世間生活,
常感到事情不很適意;
我對親朋好友,
缺乏照顧幫忙;
- May 09 Sun 2010 21:52
輪的轉動
輪 的 轉 動
輪 梵語叫做「斫羯羅」,
意謂轉動、周圓、金光明相等。
意謂轉動、周圓、金光明相等。
《說文》中說“輪”,謂有輻曰輪,無輻曰輇。
肯定的說,凡形如車輪者叫做輪,像日輪、月輪等,
諸如動力機械的旋轉與活動,都少不了齒輪或飛輪。
肯定的說,凡形如車輪者叫做輪,像日輪、月輪等,
諸如動力機械的旋轉與活動,都少不了齒輪或飛輪。
密宗裡的曼陀羅,就是一個具體的周圓,具圓滿功德,
- May 06 Thu 2010 22:10
情 與 愛
情 與 愛
你發覺了嗎?
愛的感覺,總是在一開始覺得很甜蜜,
總覺得多一個人陪、多一個人幫你分擔,
你終於不再孤單了,至少有一個人想著你、
戀著你,不論做什麼事情,
只要能一起,就是好的……
總覺得多一個人陪、多一個人幫你分擔,
你終於不再孤單了,至少有一個人想著你、
戀著你,不論做什麼事情,
只要能一起,就是好的……
- Apr 15 Thu 2010 00:29
慈悲三昧水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