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課-九段襌功】
初段-和協功: 和協凝聚全身氣能,打通全身各部氣脈。
二段-力用功: 訓練放射氣能與吸收宇宙能之能力。
三段-氣用功: 綜合打通全身百脈,宇宙能之儲存,可運用氣能隔空療病,
用氣能加持淨水飲用治病,以及金剛指治病等。
用氣能加持淨水飲用治病,以及金剛指治病等。
四段-意用功: 化氣能為心能,隔空治療各種身心疾病,一萬公里內運用。
五段-任用功: 超時空能量治療各種身心疾病,地球上任一角落,均可隔空放射
並治療其疾病。
並治療其疾病。
六段-空用功: 六段以上為發揮個人生命潛能至不可思議之境界,已超越人類現代科學
之範,諸如可達自身質能互變,一身可變百千萬身以至無量身,
並可至全宇宙自由活動。六段的功力,其能量可放射至整個銀河系。
之範,諸如可達自身質能互變,一身可變百千萬身以至無量身,
並可至全宇宙自由活動。六段的功力,其能量可放射至整個銀河系。
七段-能用功: 能量可放射至無數個銀河系。
八段-圓覺功: 能量可運用在整個宇宙,為八地菩薩以上之功力。
《動禪卅六式》 依法而立,與法同行。
動禪修行法要、次第:
法要:
心理境界: 隨時處於空靈淨明之狀態,不用時自會一念不起,需用
意識思考事理時,則運用自如,智力超人。
生理境界: 行住坐臥之間,身體皆處於放鬆、柔緩的狀態,呼吸則維持深長、沈穩。
若能處於體呼吸的狀態則已入門矣!
若能處於體呼吸的狀態則已入門矣!
(體呼吸即是體表部分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替由表皮細胞擔任其作用)。
如此則能整天均感身輕如燕,四肢柔和有飄逸欲飛的感覺。視力、聽力、
記憶力、思考力均增強,百脈暢通、筋肉強健,腦、心、肝、脾、胃、腎
如此則能整天均感身輕如燕,四肢柔和有飄逸欲飛的感覺。視力、聽力、
記憶力、思考力均增強,百脈暢通、筋肉強健,腦、心、肝、脾、胃、腎
、腸等四肢五官之機能隨之增強,自己任運可覺察全身各部細胞之活動情況。
(常人無感,細膩者感官可以察見,否則即無法感知。)
次第:
一、由體生能:由有相用到無相用。
二、由能還質:由無相用到有相用。
三、身心一如,質能互變:
質能互變,肉身元素可自由分合,身心理事如如為一。
一為無量,無量為一,至此已修出永恆自由自在之生命體。
修學進度:
初級偏在於體能之鍛練與德性之培養。
中級則偏重於心(精神),身(物質)潛能之發揮及運用。
高級則重在身心一如,生命大能之發揮方法及運用之研究。
《 禪定四度空間 》-依心靈狀態而言
禪定四度空間,是本門的一個法要,以定為體,以慧為用,戒定慧
一如,而至實証菩薩的境界。
第一度空間: 初級禪定,入定時是心空或身空,心法體悟若深則第一階段
即能心空,或身心皆空。身空指不知肉身的存在,忘我之境為心空,
勤練動禪易達身空。此段六根較敏銳,心空,耳能聽到幻音,
鼻聞味道,觸覺敏銳。
勤練動禪易達身空。此段六根較敏銳,心空,耳能聽到幻音,
鼻聞味道,觸覺敏銳。
第二度空間: 身心皆空,靜到極點,如如不動,不知身在何處,進入深定。
此時六根遲頓,外境一切不存在,整個宇宙祇有微細的靈覺存在。
此時六根遲頓,外境一切不存在,整個宇宙祇有微細的靈覺存在。
第三度空間: 証相似法身,靜極生動,整個身體放大,拉長,識神出體,
此時起心動念較危險。一守丹田,識神即會入體。有點小神通,
不可起心動念,不可執著,要無心。剛証相似法身時,神通量沒有。
不可起心動念,不可執著,要無心。剛証相似法身時,神通量沒有。
第四度空間: 証法身,能運用自如,一念現前,俱六神通,一入定,自性佛現前,
大放光明。(見性後的功課,都在第三加行。)
大放光明。(見性後的功課,都在第三加行。)
〔註〕禪定的障礙是呼吸,呼吸能空掉即是體呼吸,亦即所
謂的胎息法,此即是最高的禪定境界。
《氣能、靈能、心能、超心能》-依能量屬性而言。
行者修行之期間,依身心之修持與變化所呈現的各種體能樣貌。
《四通十二級》- 依生理變化而言
第一通: 初通(假通)
第一級:一般感覺有氣在動,在游走,即氣感,部分氣脈通。
第二級:是氣動,氣在全身各部位流動。
第三級:是氣跑線,氣沿著一條線在走。
第二通: 相似通
第一級:任督二脈通,運轉任督二脈(小周天),運轉時能感覺氣在流動,為皮通。
第二級:不運轉時,氣亦在動,為肉通。
第三級:深入骨髓,自然旋轉,為髓通。
第三通: 真通
全身百脈通,以定力配合能達到証相似法身的境界。全身
收放自如,亦分皮骨髓、入住出三級。
第四通: 妙用通
全身是玄關,全身是丹田,靈脈通,証法身,六神通俱足。
初地以上菩薩境界,亦分入住出三級。
《無相大戒》:
戒體在性、戒相在心、戒德在行。
法身戒定慧一如,三德即一心之德用。
以德為體,以智為用(定為慧體,慧為定用),戒定慧一如。
証道菩薩住一合相,智德一如,以無念之念,念念不離眾生,住無相之相,
法法不離自性,即出世,即入世,聖凡一如。
大自在環境中,體如虛空,相包萬有,自性法身,十大一如,
與時空同一理量,此為無相戒大行菩薩行處住處。
《醒時、睡時、夢時》-依時間而言。
此為眾生身心意識在時空制約下所呈顯的不同狀態,佛性本為覺性,
是廿四時皆定、皆自主的,本非受制於時空的迷夢狀態。
是廿四時皆定、皆自主的,本非受制於時空的迷夢狀態。
醒時:空靈幽遠、即相而離相。
睡時:睡眠週期以及醒、睡之間種種狀態悉皆清楚。
夢時:迷中作夢、清明夢境、夢瑜伽、夢中出體。
《禮佛拜懺文》
懺悔須具足五緣 1.迎請十方諸佛.菩薩 2.頌經咒 3.自白罪名
4.立誓 5.明証教理
修行懺悔、勸請、迴向、隨喜、發願等五悔
《戒定慧自性具足》:
戒:戒體在性(本性、佛性),本來無染污;
戒相在心(本來清淨);戒德在行(萬德莊嚴)。
定:自性本具足,動靜一如。
慧:自性具足,萬法理德全在自性中。
法身戒定慧一如,三德即一心之德用。
<font size="4" face="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