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言 之 美

釋迦牟尼佛窮其一生都在說法,臨滅度時,
文殊菩薩請他再為大家說法一次。
佛說:「我在世四十九年,又何嘗說著一句法?
現在你讓我再講授一次,難道我曾經講授過什麼嗎?」
禪,正發生於不立文字的拈花微笑。
相傳,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 何 是 道 ?
僧問:「如何是道?」
師曰:「寛處寛;窄處窄。」
僧又問:「如何是道?」
師曰:「路不拾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是此性?
《趙州從諗禪師》
僧問:「承師有言,世界壞時,
此性不壞。
如何是此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處不知音時如何?
《 清涼.文益禪師 》
僧問:「如何披露,即得與道相應?」
師曰:「汝幾時披露,即與道不相應?」
問:「六處不知音時如何?」
師曰:「汝家眷屬一群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 玄沙.師備 禪師】
動則起生死之本,靜則醉昏沉之鄉。
動靜雙泯,即落空亡,
動靜雙數,瞞頇佛性。
必須對塵對境,如枯木寒灰,
臨時應用,不失其宜,
鏡照諸像,不亂光輝。
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 財 採 藥

文殊菩薩一日令善財採藥,
曰:「是藥者採將來。」
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
却來白曰 :「無有不是藥者。」
殊曰 :「是藥者採將來。」
善財遂於地上拈一莖草,度與文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那一頭牛不是菩薩呢?
《 星雲禪話 》

有一天,溈山.靈祐禪師和仰山.慧寂禪師一同去牧牛。
休息時,靈祐禪師有意試探慧寂對佛法的領悟,便指著眼前的牛群問說:
「你說,在這些牛當中有沒有菩薩呢?」
仰山.慧寂禪師當下會意,知道老師有意考驗自己,於是氣定神閒地回答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隨 性 生 活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呀。」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 陀 的 煩 惱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
“ 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 有!”
信者:“ 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解脫的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青 天 無 電 影
《 白雲.山約禪師 》
僧問:「不坐遍空堂,不居無學位。
此人合向甚麼處安罝?」
( 知者不問,問者不知,故擺一堆閑傢俱嚇人!)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雲門文偃禪師》
僧問:「如何是法身?」
師曰:「六不收。」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共住不知名
《 藥山.惟儼禪師 》
一日在石上坐次,石頭問曰:
「汝在這裡作麼?」
曰:「一物不為。」
頭曰:「 恁麼即閑坐也。」
曰:「若閑坐 ─ 即為也。」
頭曰:「汝道不為,不為箇甚麼?」
曰: 「千聖亦不識。」
頭以偈讚曰: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 為 如 此!

有一天,藥山.惟嚴靜坐,石頭.希遷看到,問:
“ 你在此做什麼?”
藥山答道:“ 什麼都不做。”
石頭說:“ 這樣就是閑坐了。”
藥山:“ 如果是閑坐,就是在做什麼。 ”
石頭:“ 你說你什麼都不做。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滴 滴 落 在 眼 裏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清涼文益禪師之法嗣,福州福清縣人。
初參法眼(清涼文益),法眼禪師便指著窗外瀟瀟雨滴,
謂清聳禪師道:
「滴滴落在上座眼裏。」
清聳禪師不明其旨。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魚浮于水上
死魚浮于水上,有人問僧:
「魚豈不是以水為命?」
僧曰:「是。」
曰:「為甚麼卻向水中死?」
僧無對。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 僧 不 識 字
師曰:「老僧不識字。」
僧曰:「用識作麼?」
師敲禪床三下。
( 本體即在作用處,體用不可偏離,雖用而不撿擇。)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 如 須 彌 山
《 雲門.文偃禪師 》
僧問:「如何是法身?」
師曰:「六不收。」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

雲晟.雲巖禪師 ─
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
山曰:百丈說甚麼法?
師曰:一日上堂大眾立定,以柱杖一時趁散;
復召大眾,眾迴首;丈曰:是甚麼?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 禪
有一個人問四祖道信說:" 何者是禪師?"
他說:" 不為靜亂所惱者,即是好禪,用心人常住於止,
心則沉沒,久住於觀,心則散亂," 。
這是禪宗史上一段很重要的話,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才是好的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蟬 (禪)蛻

對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來講,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無時不在說法。
如果功夫用得好,
一個平常看起來極微不足道的機緣,
足以激發其本有的智慧現前。
感溫禪師的侍者之悟道,便是一例。
投子感溫禪師,是投子大同禪師之法嗣,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