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處 聞 聲 始 得 知
撰文: 元音老人
洞山.良价祖師 (曹洞宗開山祖師)
於悟得無情說法後,作頌云: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始得知。」
這是他明悟了無說之說的微妙,豁開了正眼,流露出來的慶快心聲。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憨山觀音圓通法門
憨山大師 大師獨居靜坐,有人來也不與人說話,僅望一眼而已。
不久,看人如木樁,最後竟然一字不識……
當時山風怒號,冰雪消融,雪水沖激,奔騰之聲如雷貫耳,
又如千軍萬馬出征。靜中聞聲,甚感喧擾。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的耳根修行觀
— 舉《楞嚴經》為例 ─
◎ 陳 由 斌
舉禪宗公案來說明「耳根」的虛妄性:
僧問玄沙:「承和尚有言:『聞性遍周沙界。』
雪峰打鼓,這裡為甚麼不聞?」沙曰:「誰知不聞?」
又僧間曹山:「親同道伴?只得常聞於未聞。」
山曰:「同共一被蓋。」
曰:「此猶是和尚得聞。如何常聞於未聞?」
山曰:「不同於木石。」
曰:「何者在先?何者在後?」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耳根圓通法門最易成就
春光莊嚴雜誌 105 期
楞嚴會上,廿五位修行者報告自己修學證得圓通的過程後,
佛陀特別請求文殊菩薩在這廿五種法門中,指點出對阿難及在娑婆世界,
行菩薩道的眾生,最容易修行成就的一種法門。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耳根圓通章〉說什麼?
楞嚴會上,在廿四位修學者提出自己修行方法入門的報告後,
觀世音菩薩在最後,也向佛陀及與會大眾說明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性不滅《楞嚴經》
《楞嚴經》指出,非獨見性不滅,聞性同樣不滅:
「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
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
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息─找到自己的韻律
如果身體是放鬆的,那麼你就能夠調整呼吸。
你正更深入的往內前進,
而呼吸是身體與靈魂、意念的橋樑。
如果你知道如何調息 ── 那就是「Pranayam」
──你將擁有超越心念的力量。
曾經注意過嗎?
──當你改變心念時,呼吸的韻律也會立刻改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見 聞 覺 知
【頓悟入道要門論】 作者:大珠慧海禪師
問:云何為禪?云何為定?
答: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
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
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凝 視 鏡 子
無意識並不真的是無意識,它只是較少的意識。
所以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區別只是一個程度的不同,
它們不是對立的兩極,它們是相關的、連接的。
由於我們的虛假的邏輯系統,
我們把每一個事物都分成對立的兩極。
邏輯說:要麼是是,要麼是非;
要麼是光明,要麼是黑暗。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鼎爐、藥物與火候
【鼎爐】:
鼎爐者,內丹家借外丹術語喻煉丹處,
異名雖多,不外是指產丹、藥之丹田。
鼎在上,爐在下,根據階段不同,
又分大、小鼎爐。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内觀到參禪
─ 果煜法師 ─
內觀與四念處
從身心的存在變化中,自得於四念處的結論:所以在南傳的禪法裡,
既說到內觀,就必對應於四念處。而我前已說過,並非先預存理念,
而再去觀;而是在不斷去觀這些身心的變化後,自得於這樣的結論。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照‧靜心‧覺醒
對我來說,最美麗的靜心是坐在一個角落裏,
看著孩子們在修行的地方玩耍。
可我有困惑:這是靜心嗎?
觀照是靜心。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 觀 禪 修
這種觀呼吸的修法可以用來「修習禪定」,
或者是用來「內觀實相」。
第一個方法:
吸入呼出,氣息進出時會接觸到鼻端、上嘴唇
或是這個範圍的某個部位,將心固定在這個接觸點上,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潛 能 狀 態
所謂催眠狀態(解離作用)就是潛能狀態,進入深度的潛能狀態,
可超越時空,發揮人類的潛能。
放鬆冥想的目的就是進入潛能狀態,那麼潛能狀態到底是什麼狀態?
潛能狀態就是一種身心放鬆而專注的狀態;是一種無念無想的狀態;
也是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若以處於半睡半醒之間來形容,
則更為貼切了!一般人在入眠或睡醒之前,都可能通過這種狀態,
只是無法自我控制而已。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 禪 四 息
據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載,「息」:指鼻中出入之氣。
謂坐禪之人若欲攝心入定,則必先行數息之法。
此息分為下列四種:
(一) 風:謂鼻中之氣出入有聲為「風」,
坐禪之人若依之而數,則心散難調,故須揀除。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