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要以悟為期 
 
開示:  虛雲老和尚   




參禪要以悟為期,
也就是說參禪最後要達到的目的,
就是要開悟,
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實際上,佛教所有的法門都是以開悟為目標。
《法華經》云「佛唯以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只不過其他法門不象禪宗那樣直接了當。

禪宗以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而被稱為頓門。
禪宗的手段向來被稱為「狠毒鉗錘」。
怎麼個狠毒法呢?就是一下子把你置於死地,
讓你無路可退,那時你才有可能直下承擔。
 
禪宗的這種方法雖然狠毒,可是假如你能夠真正用得上,
並能契入的話,其效果可以說比任何法都來得快。
禪宗的這個修行方法確實是中國祖師的獨創,
別開生面,能夠直透佛心。
 
禪宗把一切知識性的東西都看成是障道因緣,
包括佛的言教在內。當然這並不是說禪宗否定佛的言教,
或者說不尊重佛的言教,實際上,
禪宗同樣要根據佛的言教來建立自己的法門,
所謂借教悟宗,就是這個意思。

修禪的人為了建立自己的信心,必須通教;
正在參禪用功的時候,則要放下一切文字相,
斷除一切分別思慮。如果不這樣,任你在這三七二十一天當中,
怎樣辛苦地去啃書本教理,也休想開悟。
 
思考和開悟是兩碼事。
思考是知性的東西,開悟則是直覺性的,
超越了語言文字。修禪就是要堵死你的一切思路、
言路,讓你沿著一條佈滿荊棘的路,
死死咬定一句話頭,晝參夜參,直參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
食而不知其味,見色聞聲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那時你便恢復到剛出世的嬰兒狀態,癡癡憨憨的,雖然如是,
心中卻又是明明白白的,有寂有照,有定有慧,對境無心。
 
參禪參到對境無心的狀態,離開悟就為期不遠了。
所以,你在參禪的時候,一定要參到行住坐臥裡,
見色聞聲,了無分別的程度,那時,你就不再使用分別意識,
而用現量直觀了,你的妄想和分別心就起不來了。
到了這個程度,談開悟才有希望。
 
當然,要達到這個程度非常不容易。
必須在用功的過程中,先把妄想、昏沉等掃蕩乾淨。
就形體而言,你坐在那裏,要象個柱頭一樣,石礅一樣,
絲毫不動搖,而在內心,則必須是澄明的,
如同風平浪靜中的一盞燈,「歷歷孤明」。
要保持住這種歷歷孤明的心態,是非常要緊的,
否則開悟便沒有了希望。
 
這種「身如石礅,兀然不動,
心如燈盞,歷歷孤明」的狀態,
實際上就是一種「定慧等持」:
「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座的各位一定要下狠心,
下狠心未必就是要花很長的時間。
 
宋朝有個大慧宗杲禪師,有一年,他舉辦了七個禪七,
在七個禪七當中,他打發了十一個人。
怎麼叫打發了十一個人呢?
就是說,鍛煉出十個人,在這七個禪七內開悟了。
 
可見開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在禪七當中開悟是完全可能的。
難與不難,完全看我們:
(一)有沒有這個福德因緣;
(二)肯不肯下這個狠心;
(三)有沒有好環境及明眼人指導。
 
如果有明眼人來指導,又有好環境,自己又肯下狠心,
我想,要在短時間內開悟是完全可能的。
古來的祖師有過這個經驗,而且也下過這個保證。
通過這次打七找我沒有開悟,大家不要胡思亂想,我有信心。
 

我希望在明年的某個時候,能專門選一批人真正能下狠心,
真正有毅力,真正有信心,拿兩個月的時間來,天天提斯,
只管參話頭,不管其餘的事,如果有二十個人參加,
哪怕有一個開悟了,那就不錯了。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特別是常住的比丘、
沙彌、行者能發這個心。大家一定要十分珍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