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
 
 


臨安府(今杭州市)上竺圓智證悟法師,
俗姓林,台州人,本習天臺,依台蓮仙法師修行。
 
有一天,證悟法師向白蓮法師問起「具變之道」。

理具事變,體同用異
是就而言,是就相、用而言 )

 
白蓮法師指著行燈(行夜路時所用之燈)道:
「如此燈者,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
六凡四聖,所見不同,變則在焉。」
 
(就好比這行燈:
無有自性,遠離是非二邊,
體自空寂
,是為理具

雖是同一對象,然六凡四聖所見,
各不相同,是為變在其中

理同變異,個中關鍵取決於個人的悟性。)

 
可是,證悟法師聽了,迷迷糊糊,
並不能體悟其中的妙旨。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
證悟法師一邊掃地一邊誦《法華經》
當他誦到「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一語時,
始悟其旨。

 
於是他便把自己的所悟,告訴了白蓮法師。
白蓮法師當即印可了他。
 
證悟法師悟道後,即前往臨安上竺,住山示眾。
自從領眾以來,他深感天臺學者「囿于名相,膠於筆錄」,
以至天臺這一重實修之法門,逐漣演變成為文字之學
遭到禪宗行人的鄙視。

於是他便前往台州,禮謁護國此庵.景元禪師。
 
夜間深談的時候,證悟法師提到蘇東坡居士
夜宿東林寺時所作的一首偈子 --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說道:「也不易到此田地。」

此庵禪師道:

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


 
證悟法師道:
「只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

此庵禪師道:
是門外漢耳。」

 
證悟法師聽了非常納悶,便道:
和尚不吝,可為說破?

此庵禪師道:

「卻只從這裏猛著精彩,
       覷捕看!
若覷捕得他破,
               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
 
聽了此庵禪師的教導,證悟法師當即便用功參究,
整個晚上都不睡覺,天快亮的時候,寺院的晨鐘突然響起,
他一驚,心中的疑團頓時消散,於是便步東坡居士之韻,
另作一偈,云:

 「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
       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

 
天亮以後,證悟法師特地把此偈呈給此庵禪師看。

此庵禪師看了,故意說道:
向汝道是門外漢。」

證悟法師一聽,便起身禮謝。
 
不久,有僧為建馬祖殿 (位於江西)前來化瓦,
並求取法語,以便發揚宗風。
證悟法師遂書偈語一首,道:
 
 「寄語江西老古錐,從教日炙與風吹。
       兒孫不是無料理,要見冰消瓦解時。」

 
此庵禪師見了,知道他已經徹悟,笑道:
須是這,闍黎始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