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悟,迷卻闍黎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夾山善會禪師,
船子德誠禪師之法嗣,俗姓廖,廣州人。
 
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廣泛聽習經論,
對戒定慧三學頗能通達。

後住潤州(今江蘇鎮江)鶴林,講經示眾,
因聽道吾禪師之勸告,前往秀州(今浙江嘉興一帶)
華亭見船子和尚,得以發明心要。其悟道因緣頗富戲劇性。
 
在介紹夾山禪師的悟道因緣之前,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船子.德誠和尚
 
德誠和尚,藥山.惟儼禪師之入室弟子,其節操高邈,度量不群,
道吾.宗智、雲巖.曇晟二禪師為同門師兄,關係非常密切。
德誠和尚從藥山禪師那兒得法後,準備離開藥山。

臨行前,他告訴道吾、雲巖二師兄道:

“ 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
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
他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
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

於是他便來到江浙交界的秀州華亭,泛一小舟,
終日以接送四方往來之過客為務,隨緣度日。
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還以為是個普通的擺渡和尚,於是都稱他為:

 “ 船子和尚 ”。
 
船子和尚在華亭擺渡的時間比較長,大約有三十年。
在這漫長的三十年中,他一邊擺渡,一邊等待適合於自己的接法者。
直到道吾禪師給他介紹了夾山善會,他才終止了這種 
“ 一船明月一船詩 ”式的生活。
 
那麼,夾山善會禪師又是如何遇到船子和尚的呢?
 
話說道吾禪師同德誠禪師分手後,四處游方,
心中一直惦記著德誠禪師的臨別所托。在行腳的過程中,
他一直在留心給德誠禪師物色合適的嗣法者。
可是,尋找法嗣並不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年達磨祖師在遇到慧可之前,曾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
這次道吾禪師為德誠禪師尋找法嗣,前後竟用了三十年!
 
終於有一年,道吾禪師行腳來到京口(今江蘇鎮江),
正好遇上夾山善會禪師上堂示眾。
 
有僧問:“ 如何是法身?”
夾山禪師道:“ 法身無相。”
那僧又問:“ 如何是法眼?”
夾山禪師道:“ 法眼無瑕。”
 
當時道吾禪師亦隨眾聽講。
當他聽了夾山禪師的這些答話時,不覺失笑。
夾山禪師於是下座,恭敬地請問道吾禪師:
“ 某甲適來祇對(回答)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
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禪師道:
“ 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師在。”
夾山禪師道:“ 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道吾禪師道:
“ 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
夾山禪師問:“ 此人如何?”
道吾禪師道:“ 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

 
夾山禪師於是休講散眾,改裝易形,前往華亭禮謁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見,便問:“ 大德住甚麼寺?”
夾山禪師道:“ 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問:“ 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問:“ 甚處學得來?”
夾山禪師道:“ 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 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

 
接著,船子和尚又問:
“ 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夾山禪師剛要開口回答,卻被船子和尚一橈打落水中。
夾山禪師慌忙抓住船舷,正準備爬上船,船子和尚追問道:
“ 道!道!(快回答!快回答!)”
 
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頁把打他往水裏打。
這一下,夾山禪師終於豁然大悟,於是點頭三下。

 
船子和尚道:
“ 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夾山禪師接著問:
“ 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
“ 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禪師道:
“ 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
“ 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夾山禪師聽了便掩耳。
船子和尚於是讚歎道:“ 如是!如是!”

並囑咐他說:
“ 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
汝今既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
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夾山禪師聽了,於是辭行,上路時卻忍不住頻頻回顧。
船子和尚看在眼裏,知道他心中尚有一絲疑問,不敢完全承當,
於是便大聲喊道:“ 闍黎! ”
 
夾山禪師一聽,便回首。
只見船子和尚豎起槳來,說道:“ 汝將謂別有!”

(你認為還有別的什麼妙法,不肯死心承當)

說完便將船覆過來,沒水而逝,以絕其疑慮。
 
船子和尚入寂後,夾山禪師恭稟遺命,遁世忘機,隨宜施化。
住山不久,即學者交湊,所隱之處,旋即變成了一大叢林。
 
  曾有上堂法語云:
 
“ 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範。
若或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

他只指示汝:
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
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捨。

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
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
 
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只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
千里萬里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虛謬之見,
定取目前生死為復實有?
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
 
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
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

“ 勞持生死法,唯向佛邊求。
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時有僧問:“ 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麼卻言無?”
師曰:“ 三年不吃飯,目前無饑人。”
曰:“ 既是無饑人,某甲為甚麼不悟?”
師曰:“ 只為悟迷卻闍黎。”
 
復示偈曰:
“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
        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這段法語可以說是船子和尚用生命令夾山禪師
承當的那個。其分量之重,唯有過來人方能知曉。
一句“ 只為悟迷卻闍黎 ”,
足令天下求佛求法者驚破迷夢!
 
  夾山禪師圓寂于唐中和(881)元年。臨行前,師召主事曰:
“ 吾與眾僧話道累歲,佛法深旨,各應自知。
吾今幻質,時盡即去。汝等善保護,如吾在日。
勿得雷同世人,輒生惆悵。”

言訖,奄然而逝。後諡傳明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