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禪 宜 觀 心 
 
撰文: 虛雲老和尚
 
untitled7.bmp    



參禪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
所謂真參,就是要在不落言詮、尋思、擬議處用功;
所謂實悟,必須悟在無所得處。
 
所以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似一物即不中,豈有死執一法能參禪!
然而溈山靈佑禪師又說;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捨一法不成法身,住一法也不成法身。

如此說來,參禪也可隨取一法作方便,追慮審問參究,
作破參的敲門磚。所謂敲門磚者,到擊破門時,磚亦棄捨,
破門而出,刹那之間,能所雙忘,內外脫然,
與虛空渾然一體,真正達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

能如此,則身心世界洞然無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間,
永離煩惱,得大自在,諸苦頓斷,佛果可期。
這一種實證之境,只在當人一念觀心之極,無念無相,
歸無所得,無所得亦不可得,這才成就了真參實悟的功夫。
 
要真參實悟,首先要堅信自己本來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
涅槃妙體,個個圓成,不假他求,從來自備。
故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說: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這種正信,須要當人解會深信。怎麼解會呢?
我覺得「淨念觀心」是最切要的方便法門。
 
佛陀在《法華經.方便品》裏說:
「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
又說:「止止不須說,吾法妙難思。」

佛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所謂大事因緣者,
就是開示眾生悟入佛陀親證實相的知見,除此無別事。
故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
 
又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說為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就是要眾生親證實念。
實念是無形無相,必須以無相之心才能親證,冥契無智亦無得,
方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瞭這種極其深妙的道理,
自然會堅信「淨念觀心」是親證實相無相最好的方便之法。
 
佛陀在華嚴會上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
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
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這說明每人固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個個現成,本來是佛,
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一切現前。所以佛陀又說: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著,
還得從觀心反照作起,除此別求,則愈求愈遠。
故《華嚴經.升須彌山頂品》說:
「若住於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
同經《夜摩宮中品》裏說到觀心的重要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參禪的同道們,淨念觀心吧!
 
《心地觀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佛陀在此明確指導觀心的重要。
如果參禪人不循觀心的方便法門,豈不與佛陀的教導相違。
觀心反照,是為了以無念相之心,親證無相之實相。
眾生自性,本來清淨,一切現成,不用求,不用學,
無你用心處,一有用心,便遠之又遠矣。

所以當下一念休歇便是,不向一切法求、一切心求,
到心法雙忘,自能獨契。雖然如是,在此一刹那以前,
還須時刻提撕,回觀反照。《遺教經》說:
「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制心一處,無處不辦。」
 
 
參禪人若會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錯。
無相之心,本來清淨,皎皎地光潔無染。
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乃至無一切形相。
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世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法身從古至今與佛祖一般,何處欠少一毫毛,
如是了了見無一物,孤迥迥地觀心,即會如是等意,
大須努力,盡一生觀心去。離此心外,無佛可成。
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的人;現在諸賢聖,亦是修心的人;
未來修學的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人,切莫外求。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所以二祖慧可常教導學人說:
「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
三祖僧璨大師說: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下面抄幾段祖師語錄,以供參禪者觀心時體會參考:
 
六祖慧能大師說:「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人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一日謂眾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
皆是本心生萬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
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南嶽懷讓禪師,詣曹溪參六祖。
祖問甚來?曰:嵩山。祖曰:什麼物,憑麼來!師無語。
 
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問祖曰:某甲有個會處。
祖曰:作麼生?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還假修證否?師曰:修證則不無,染汙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染汙,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馬祖道一禪師示眾云:

「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
此心即達磨大師從南天竺來至中華,
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
 
「道不用修,但莫染汙。」 
 
 
百丈懷海禪師說: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問:「如何是大眾頓悟法要?
師曰:汝等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莫記憶,莫攀緣,放捨身心,
令其自在,如水石無所辨別,心無所行。
心地若空,慧日自現,如雲開日出相似。」
 
黃檗希運斷際禪師說: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
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緣慮,佛自現前。」
 
「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
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
不生不滅,即是佛。」
 
「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
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
 
「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
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
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南嶽石頭希遷大師,上堂曰:

「吾之法門,先佛傳授。不許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
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
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
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
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
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洞山良价禪師:

「直須心心不觸物,步步無處所,常無間斷,始得相應。」
 
「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個申意,一老一不老。」
 
曹山本寂禪師:「師辭洞山,洞山問:什麼處去?不變異處去。」
山云:不變異處豈有去耶?師曰:去亦不變異。遂辭去。
 
五祖弘忍大師:
「唯有一乘法,一乘者一心是。」
「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
 
 
 
傅大士:「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臨濟云:「大凡學人,先要明悟自己真正見解,
若悟得自己見解,就不被生死所染,去住自由。
不要求他殊勝而殊勝自備。

然今不得者,病在不自信取。自信不及,即便忙忙,
徇一切世境,滯惑積業。諸仁者,若能歇得念念馳求心,
便與祖佛不別。汝欲識佛祖麼?即汝目前聽法底是。
由汝自信不及,便向外馳求,得者只是文字禪,與佛祖大遠在。
 
諸大德,此時不求真悟,萬劫千生,輪回三界,徇好惡境,
向驢牛肚裏去也。
汝若自信得及,欠少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
一念淨光,是汝法身;
           一念無分別光,是汝報身佛;
           一念無差別光,是汝化身佛。
 
此三身,即今目前聽法底人。
為不向外求,有此三種功用。
然此三種,亦只是名言。
故云身依義而立。
據實而論,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光影。
 
心法無形,通貫十方。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心若不生,隨處解脫。
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頭,十地滿心,如客作兒。
等妙二覺,如擔枷鎖。羅漢辟支,如著糞土。
菩提涅槃,如系驢橛。
何以如斯?
蓋為不達三祗劫空,有此障隔。
若是真道流盡不如此……時光可惜。」
 
總起來講,必須以無心之法,對治妄心,真心才能顯現。
生死涅槃本來平等,妄心歇處即是菩提。
有人疑惑說:人若無心,便同草木頑石,豈能參禪?
這是錯誤的看法。所謂無心,非無心體,名為無心;
心中無物,名曰無心。德山禪師說:
「汝但無事于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
 
    歷代祖師說無心功夫,類各不同,有多種方法,
今據《真心直說》略舉三種以作參究:
 
一曰   覺察
 
謂做工夫時,平常絕念,提防念起,一念才生,便與覺破,
妄念覺破,後念不生,此之念智,亦不須用,妄覺俱忘,名曰無心。
故祖師云;「不怕念起,只恐覺遲。」
三祖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此是息妄工夫。
 
二曰   休歇
 
謂做工夫時,不思善,不思惡,心起便休,遇緣便歇。
古人云:「一條白練去,一念萬年去,冷湫湫地去,古廟香爐去。」
直得絕纖塵,離分別,如癡似兀,方有少分相應。此是休歇妄心工夫。
 
三曰   透出體用
 
謂做工夫時,不分內外,亦不辨東西南北,
將四方八面只作一個大解脫門,圓陀陀地,光皎皎地,
體用不分,無分毫滲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處得起。
古人云:「通身無縫罅,上下忒團圞。」是乃透出體用滅妄功夫。
 
上引三種用功方法,但得一門相應,即便習之,
工夫成熟,其妄自滅,真心即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