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放匣中何不嗚?




萬事萬物皆緣起,聲音也不例外。
《楞嚴經》卷
4
說:

 「譬如琴瑟琵琶,雖有妙音, 
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本是形容學人開悟,需要自心清淨與師家指點的因緣和合。
蘇軾《題沈君琴》化用此語,表達了對聲音和合的體認: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僅有琴弦不能發聲,僅有指頭也不能發聲。
琴聲產生於手指與琴弦的相互作用。

韋應物《聽嘉陵江水寄深上人》也說: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表達了同樣的禪悟體驗:
水石本靜,由於地勢的高下,
江水激石,這才有了聲音。

如果水石之間沒有因緣的合成,
則水聲就無從產生。
世上萬物,莫不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