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深不可思議法?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邯鄲記卷三
法性品第五 (節錄)
           
                                 

 
勝天王問佛,修行何義?

佛言諸佛如來,法性因果不可思
議,
功德及法利益眾生,亦不可思議。
 
法性者諸法實相也,實相無相,故法性空寂。因果者實相諸法也。
諸法本末因
果,緣起相宛然而現。
 
  相雖萬現,而當下性歸空寂。性雖空寂,而當下萬相宛然。
正因為性空寂,始能
隨緣萬現,假使其性不空,不空必有定性,
若有定性,必不能隨緣萬現矣。正因為
隨緣現相,方成其性空寂。
假使不能隨緣而現,其法必有自性。若法有自性,便非
空寂矣。

故知性空即是緣起,緣起即是性空。
智者知性空即知緣起,見緣起即見性
空,
此所謂畢竟空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也。
 
  愚癡凡夫聞性空則執無,見緣起則執有。
不知諸法性相不二,相由性成,則全
相即空。
性由相現,則全性即有。
諸法離「有」,諸法離「無」,諸法離「亦有亦
無」,
諸法離「非有非無」。
如是離四句絕百非是諸法性相,有佛無佛,諸性相常
住。
 
  雖云常住,而諸法性相不可得。
而此「不可得」亦不可得,則宛然性相常住。
如此性相,離四絕百,不可思議。
唯佛與佛乃能究極,故曰諸佛如來法性、因果不可
思議,
功德及法利益眾生亦不可思議。
 
  諸佛修如是法,得無量功德。
然修因不可得,故功德亦不可得,
菩薩以修證此
不可得,蒙佛授記。
金剛經云如來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燈佛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故菩薩證無所得,始蒙佛授記
也。
以無所得故,所以諸佛功德不可思議。
 
  法利益眾生,不同財利益眾生。
財利益有盡,法利益眾生功德無盡,故曰亦復
如是。
                                 
  勝天王白佛言,云何:法性不可思議?

佛言在諸眾生陰界入中,無始相續,所不
能染。
  陰是五陰,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
法性在眾生陰界入中,無始時來相續不
斷,然不為陰界入所染。
 
  何故陰界入所不能染?
因為法性空故,陰界入如幻故,所以無能染所染。
法性體淨,一切心識不能緣起。

心為體,了了分別曰識。

法性本來清淨,無住
、無相、無分別、不可得,
故一切心識不能緣起。
緣起者如幻非為實有,故萬相幻
起,不染法性。
法性無性,以無性故,可為一切法作性。
一切法性即是無性,故曰
緣起性空,以如是故,心識緣起,
不礙法性常寂。是為法性體淨,一切心識不能緣起也。
 
  諸餘覺觀,不能分別。
覺觀是分別心,法性常寂,故諸餘覺觀不能分別。
  邪念思惟亦不能緣。法性恒淨不染,故邪念思惟不能緣。
  法離邪念,無明不起。法性常空,離諸邪念。

法性常寂,一切法不生,故無無
明生,亦無無明滅。
謂為無明者,妄心而已。
是故不從十二緣生,十二緣生即十二
因緣也。
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入,
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愛

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故名十二緣生。
無明虛妄,法性無性,故
不從十二緣生。
 
  法性名為無相,體性空故。非是作法,體不生故。
所以法性無生無滅,無邊無
盡,自相常住。

………………………………

 大王!如是法性無量無邊。
法性清淨,清淨則橫遍豎窮,故曰無量無邊。
 
  但被諸煩惱隱覆,不能顯現。被煩惱隱覆者,即被妄心隱覆也。
因為淨性被煩
惱隱覆,以致隨生死流輪,沉沒於六道之中。
長夜輪轉,墮入苦道。
 
  因為沉沒六道隨眾生故,於是此清淨法性,名為眾生之佛性。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實知法性清淨,如實知煩惱虛妄。
便起厭離煩惱
生死之心,因而不染五塵,不生五欲。
以不生五欲故,不生煩惱。
以不生煩惱故,
不沉沒於生死六道。

是之謂佛性出纏,佛性出纏後,便可證得無上佛果了。
如是修
於無上佛道,是時清淨法性圓顯,便名為出離也。
              
  此性得以出離,便能超脫一切諸苦。
此時清淨法性,又轉名為寂靜。
寂靜是為
究竟法,為一切世間之所樂求。
此寂靜法,是佛如來一切種智,常住之微妙境界也

因此清淨法性,能得自在,受法王位。
受法王位,即是成就佛果也。

………………………………
 
  法性功德不可具說。法性橫遍豎窮即一體清淨,
一體清淨即橫遍豎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不可具說。 
  法性一相所謂無相,故無有二相。以無相故,所以過一異境。
一異是分別,然
而法性清淨,無有分別,故過一異境。
大般若經云,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一切
法一相異相。
因為一切法無相故,一切法空故,
一切法無分別故,一切法不可得故
 
  法性平等一相,覺觀不行。覺觀者,取相心分別心也。
心初起取相名覺,細分
別於相名觀。法性清淨平等一相,故無一動念處,
無住,無分別,如如不動,故覺
觀不行。
 
  菩薩摩訶薩如是平等、寂靜、無礙,行般若波羅蜜。
以無所得心,不取相心,無住著
心,無分別心,行般若波羅蜜,
便能除二種相,所謂人相法相。
若能除二相,便能
了二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

 
  一切凡夫,為執著見所縛,所以不識不見不得法性。執者,染著也。
以染著故
,不見清淨法性。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則能通達如此法性。
何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便
能通達如此法性呢?
因為行般若波羅蜜者,無住,無見,無行,無得。

以如是故,
能通達清淨法性。
故經曰不住一切法,即住般若波羅蜜。

不見一切法,即見般若波
羅蜜。
不行一切法,即行般若波羅蜜。不得一切法,即得般若波羅蜜。
故行般若波
羅蜜,則能通達如此法性。
 
  若在眾生中,無二無別,不生分別心也。何以故?
因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
實知一切法平等、寂靜、無礙,
所以不取於相,與一切法如如無異也。
 


出處:http://buddhism.lib.ntu.edu.tw/resource/ebooks/seeland/praj/007-f.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