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經文釋要:     西蓮淨苑   智諭法師


 
 
 【佛告文殊師利:汝觀何義?
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
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說即菩提相。
 
佛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能於是甚深法中,巧說斯義。
汝於先佛久種善根,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文殊師利言:若見有相,則言無相。
我今不見有相;亦不見無相。云何而言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此一段文,是文殊師利說明無所得,即是無上菩提
無所住住無上菩提

 
佛言汝觀何義為得無上菩提,為住無上菩提?
文殊答言: 無得是無上菩提。

菩提,空即無上,焉有得於空者?
故文殊言: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得、無住,卻正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住佛乘,乘有運載義,可至無上佛果,
可因而得無上菩提,故曰佛乘
菩薩乘何法而證無上菩提?

一切諸菩薩摩訶薩,皆乘甚深般若波羅蜜
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此甚深般若波羅蜜,
無生、無滅、無相、無為,故無所住。


所以不住一切法,即假名住般若波羅蜜。
故文殊師利言:我不住佛乘

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我所說的無得無住,便是菩提之相
 
佛讚歎文殊師利菩薩,汝能於甚深法中,善巧宣說此義。
汝於過去佛所久種善根。以此無相法修此梵行。
梵行照一般說來,斷婬欲修清淨行便名梵行。

修梵天之法即名梵行,因為梵天即斷婬欲法。
修慈悲喜捨可生梵天,故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名四種梵行。
但是佛讚文殊師利久修梵行者,非是言修梵天行也。
菩薩為利他故,能為一切不善行之對治,而修離過清淨故名梵行。
 
文殊師利言下,明不見一切相見般若波羅蜜
以甚深般若波羅蜜故,所以不見有相,不見無相
既然如此,怎能說以無相法淨修梵行呢?
  
 
【佛告文殊師利:汝見聲聞戒耶?答曰: 見。
佛言:汝云何見?

文殊師利言:我不作凡夫見、不作聖人見。
不作學見、不作無學見;不作大見、不作小見;
   不作調伏見、不作不調伏見;非見、非不見。】
  
此一段文,明不見一切法,即見般若波羅蜜,
故於聲聞戒,不作凡夫見,不作聖人見,不作學見無學見。
因為聲聞乘人,即作凡見聖見學見無學見。
甚至菩薩於聲聞戒不作大見不作小見,不作調伏見,
不作不調伏見,乃至非見非不見。如此離一切見而見聲聞戒,
是菩薩以般若智慧觀聲聞乘。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汝今如是觀聲聞乘,若觀佛乘當復云何?
文殊師利言:不見菩提法,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
 
舍利弗是聲聞乘人,所以問曰:
你既以般若智慧如此觀聲聞乘,那麼你觀佛乘又當如何?
文殊答言,不見菩提法,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
六波羅蜜是菩提法,菩薩修六度萬行是修菩提行,佛是證菩提者。
換句話說,若以般若波羅蜜觀佛乘,
便不見菩薩法,不見菩提行,不見佛。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觀佛?
文殊師利言:云何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
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
菩提之相無言無說,何以故?
 
言說、菩提二俱空故。復次舍利弗,汝問云何名佛?
云何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
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
 
 
 
舍利弗聞不見證菩提者,於是問文殊師利說,
那麼怎樣名佛?你又怎樣觀佛呢?   
文殊菩薩反問舍利弗說,我先問你,怎麼樣是我?
舍利弗回答說,「我」者但有假名,而無實法,
所以這個假名字相是空的。
 
於是文殊師利說,是的是的,和「我」一樣但是假名,
佛亦但有假名。如此名字相空,即是菩提
如此說來一切皆空,所以無菩提法,無菩提行,亦無有佛。

故無有證菩提者,如經云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彼諸眾生是計著見。何以故?

如來不二,菩提亦不二,不二者不能覺悟於不二。
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
 
故曰:不以名字而求菩提,
菩提之相無言、無說,因為言說菩提二俱空故。

 
復次舍利弗下,是文殊師利回答舍利弗云何名佛,
云何觀佛。

   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
是名為佛,此之名佛者,是名法身佛。


由法身而有報身,由報身而起化身。
所以報身即報法身,化身即化法身,
既然法身不生不滅,故報化佛究竟,
亦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
 
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眾生五陰身相,皆幻有假相。
若論究竟,則是五陰,故曰觀佛亦然。
像這種觀佛,唯有具甚深
般若智慧者,乃能知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