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性常住          無處不周

  


      《正法眼藏》有一則麻谷用扇的對話:
      時值盛夏,暑熱難耐,馬祖道一的弟子,
麻谷山的寶徹禪師手中拿著扇子
      正在扇風納涼。
 
      一位僧人走過來便問:
      「風性常住,無處不周,為什麼大師需要用扇子呢?」

      寶徹禪師答:
      「你雖然明白風性常住的道理,但並不十分明瞭
                            無處不周及其背後的真義。」

      僧人急忙問:「那麼,什麼是無處不周的真義?」
      寶徹禪師默然不語,只是繼續搖著手中的扇子,
      僧人突然省悟,急忙禮拜。

      就物理現象而言,風是空氣壓力所形成的,所以,
      空氣的存在即是風性的存在,故稱風性常住。

      但這位修行僧託辭於此一「風」字,
並非指空氣中的物理現象的「風」,
      而是將風性比喻為包容一切宇宙真理的「佛性」,
風性即是佛性。
 
      修行僧顯然有備而來,針對此一問題,寶徹禪師認為修行僧
      只懂得性隨時都存在的道理,亦即修行僧只懂得「佛性常住」的道理
      (時間),而不懂得風性無處不周背後的真義,亦即修行僧並不能體會
      「佛性無處不周」背後的真(空間)。
   
               「佛性常住」的「」,是指「時間」,
               「佛性無處不周」的「」,是指「空間」;
               「佛性常住」是
               「佛性無處不周」是

      亙古以來便存在著佛性,存在著此一宇宙之真理,
      而且不只是「眾生皆具佛性」,佛性普遍存在於宇宙之中,
      所以是「無處不周」。
 
      佛性常,如風性常住,佛性無處不周,如同風性無處不周,
      這是外緣,外在條件,重要的是要從「佛性」轉而成「佛」,
      要由「風性」轉而成「風」,亦即要有產生此作用的内需,
      亦即内在條件
 
      這兩種「外緣」及「內需」的條件之說,亦即佛教的「緣起」論;
      讓風性成為真正的風,讓佛性成為真正的佛,
      必須在這雙重條件、雙重因緣正才有可能。
 
      佛教雖言「眾生皆具佛性」,且是「佛性無處不周」,
      但要有人發現此佛性,「直指」此佛性,
要有人想成「佛」這種內需,      將「佛性」轉而為「佛」,
此即惠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才是成風成佛的必要條件。

      故而寶徹禪師才會指出:
修行僧只瞭解「風性」「佛性」的外緣條件,
      不瞭解「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想要扇風納涼,想要成佛的內在條件。
 
      所以,當修行僧再問「何謂無處不周的真義」時,
寶徹禪師只是搖扇,僧人當下便悟。
 
      寶徹禪師通過實際的行動,回答了僧人的問題,
現在這裡有人需要風 ─
亦即現在這裡有人想要成佛:

所以,搖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