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五台悟道
盤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間,
憨山大師與妙峰師又行腳至五臺山,
住 【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主人從雪堆中清理出幾間舊屋,供大師靜修。
當時正是萬山冰雪,一片銀色的世界。大師頓感身心清涼,
似乎置身極樂世界。幾天後,妙峰師往夜台遊覽。
大師獨居靜坐,有人來也不與人說話,僅望一眼而已。
憨山大師與妙峰師又行腳至五臺山,
住 【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主人從雪堆中清理出幾間舊屋,供大師靜修。
當時正是萬山冰雪,一片銀色的世界。大師頓感身心清涼,
似乎置身極樂世界。幾天後,妙峰師往夜台遊覽。
大師獨居靜坐,有人來也不與人說話,僅望一眼而已。
不久,看人如木樁,最後竟然一字不識 ……
當時山風怒號,冰雪消融,雪水沖激,奔騰之聲如雷貫耳,
又如千軍萬馬出征。
靜中聞聲,甚感喧擾。
憨山大師待妙峰師返回後,便向他請教,妙峰師說:
「 境由心生,不從外來。」
當時山風怒號,冰雪消融,雪水沖激,奔騰之聲如雷貫耳,
又如千軍萬馬出征。
靜中聞聲,甚感喧擾。
憨山大師待妙峰師返回後,便向他請教,妙峰師說:
「 境由心生,不從外來。」
古人云:
「 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
「 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
當證觀音圓通 」。
在大師的靜室外不遠處有一獨木橋架山溪之上。
大師每天坐立橋上,初聞水聲不絕於耳,
在大師的靜室外不遠處有一獨木橋架山溪之上。
大師每天坐立橋上,初聞水聲不絕於耳,
以後動念即聞,不動念即不聞 ……
一天坐橋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靜無聲。
從此一切聲音均不能擾亂。
大師習定期間,以米麵合野菜熬粥為食,
一天坐橋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靜無聲。
從此一切聲音均不能擾亂。
大師習定期間,以米麵合野菜熬粥為食,
三斗米吃半年尚有餘。
一天,在食後經行中恍然入定。
不見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
山河大地,影現其中。自覓身心了不可得。
即有一偈湧出: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身心俱洞徹,
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不見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
山河大地,影現其中。自覓身心了不可得。
即有一偈湧出: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身心俱洞徹,
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從此內外湛然,再不為聲音、色相所障礙。
過去的疑念,當下頓消。
回到屋內,看飯鍋上已生厚厚的灰塵,因無人問時間,
過去的疑念,當下頓消。
回到屋內,看飯鍋上已生厚厚的灰塵,因無人問時間,
不知過去多久了。憨山大師自悟後,無師請益,
便展讀《楞嚴經》以求印證。
過去未聽法師講過此經,現在結合自己內證體驗觀照閱讀,
過去未聽法師講過此經,現在結合自己內證體驗觀照閱讀,
不起絲毫妄識情見。如此歷經八個月,全經旨趣了然無疑。
【塔院寺】
由遠處遙望靈鶩峰時,最為醒目的是塔院寺的大白塔。
塔院寺位於顯通寺的下方,原本是【顯通寺】十二院中的一個院閣。
直到萬歷七年(1579),大規模的重建塔院寺,完成後規模宏偉富麗,
因此從院閣中分離出來,獨立成一寺院,名【大塔院寺】。
塔院寺位於顯通寺的下方,原本是【顯通寺】十二院中的一個院閣。
直到萬歷七年(1579),大規模的重建塔院寺,完成後規模宏偉富麗,
因此從院閣中分離出來,獨立成一寺院,名【大塔院寺】。
據說阿育王造了八萬四千個佛舍利塔,在我國共有十九座,大白塔即是其中的一座。
大白塔經過歷代修建,每次修建都會包著前有的白塔,最早的一次是武則天建造了一個
二層八角的佛舍利塔,據說裡面就把摩騰、竺法蘭見到的阿育王塔包藏在腹內。
現今的大白塔是在萬歷年間,第四次重修,塔高七十公尺,周圍八十三公尺。
明代憨山大師與妙峰祖師,也把刺血書寫的華嚴經藏在裡面。
大白塔經過歷代修建,每次修建都會包著前有的白塔,最早的一次是武則天建造了一個
二層八角的佛舍利塔,據說裡面就把摩騰、竺法蘭見到的阿育王塔包藏在腹內。
現今的大白塔是在萬歷年間,第四次重修,塔高七十公尺,周圍八十三公尺。
明代憨山大師與妙峰祖師,也把刺血書寫的華嚴經藏在裡面。
下有三個石窋洞,中間置漢白玉的釋迦牟尼佛像,西洞是康熙重修的碑記,
東洞有少林寺明成、如意二位法師山資鎸刻的佛足印。
標明佛的足印有五十公分長,二十公分寬,足心有千輻輪。
東洞有少林寺明成、如意二位法師山資鎸刻的佛足印。
標明佛的足印有五十公分長,二十公分寬,足心有千輻輪。
寺中本來有大小二白塔,小白塔是有名的文殊發塔,當乾隆皇帝來此參觀時,
小白塔已被火焚三年了,乾隆於是作了一首詩:
小白塔已被火焚三年了,乾隆於是作了一首詩:
兩塔今唯一尚存 既成必壞有名言
如尋舍利及絲發 (遺跡) 未識文殊與世尊
上文引用自唐岐部落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