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茶  去  !

 


                                                        虔州處微問仰山:
                               「 你名叫什麼?」
                                仰山道:「 慧寂。」 

                                處微:「哪個是慧?哪個是寂?」
                                仰山道:「就在你目前。」
 
                                處微:「 仍舊有前後 (關係) 在。」
                                仰山:「 讓我們放下前後 (關係) 的問題,
                                                和尚你看到什麼?」
 
                                處微:「 吃茶去。」



                              若想使那些尚未步入禪門的人對這則問答有所瞭解 ─ 
                              設若這是可能的 ─ 我必須做幾句注解。
                              禪師對於新來到禪寺的人習慣於提出這樣的問題: 

                         (1) 你從何處來?    (2) 你往何處去?    (3) 你的名字叫什麼?
 
                         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存在何來何去,第三個問題則是關乎存在本身。
                              禪中的「 何處來?」並不總是指我們三向度的空間關係。因此,「 去何處」
                              也不是指和尚旅行的目的。但我們又最好記得,禪厭惡我們談論抽象觀念的習慣。
 
                              在這一則問答中,處微問和尚的名字,而當後者把名字說出來,
                              他卻把它分解為兩個字。慧字的本意是「超越」的智慧,
                              這是與梵文的般若相等的字,「寂」則是「平靜」或「安靜」。

                              這兩個字連在一起,意謂「超越的智慧之平靜」,或者,「清靜的本寂」,
                              這是一個適當的禪僧名字。處微本來用不著問這第二個問題,因為他很瞭解
                              慧和寂的意義。因此,當他這般問的時候,他心中必另有用意。

                              他想知道這個禪僧對禪的瞭解。
                              仰山不是一個沙彌;他當然不會向處微解釋什麼是慧什麼是寂。
                              他很清楚處微是什麼意思。因此他答道:“ 就在你目前。”
 
                         「超越智慧」或「本然清靜」不是可以用言詞來解釋的東西;
                              那不是可以對之做某種肯定或否定的東西。一個在相對與個殊層面上,
                              名叫「慧寂」的人,現在正站在另一個於此世界,名喚處微的人面前。
                              然而,這仍是一種英文上的說法。

                              在中文原文中,並沒有提及任何主體或客體。
                              它僅是「只在目前」四字。從英文的習慣看來,這沒有什麼意思,
                              因為我們要問是在誰的目前,誰又在誰面前。所有這些指稱都得確定陳明。
                              在中文或日文中,代名詞或代名詞所代表物體卻省略掉,而這往往導致
                              曖昧不明。但在現在這個例子中,這個曖昧性卻是處微和仰山所處狀態的
                              確切的描述。

                               「本然清靜」存在,卻未特定它是在此或在彼,也沒有特定它是在現在,
                              或在那時。它在目前,這意謂是在任何人的目前,是在每個人的目前─即是說,
                              有目可看之處它就在。「只在目前」,對於處微和仰山在做此問答時,
                              所面臨的狀況是一個確切的描繪。
 
                                     
   語言一旦闖入,時空的因果問題就插足進來。

                              因此處微便以前後 (關係) 的問題相詢。
                              然而,仰山立即抓住處微的用意,因此他說:「和尚,你看到什麼?」
                              這種反問是禪宗的特色。仰山不直接回答問話,卻要知道處微在他前後,
                              看到的是什麼。此中有微妙之處,因為只要有看,必有誰在看、看到什麼
                              以及前與後的問題產生。
 
                              當一則問答到此地步,必須要有一個轉機,將它告終。

                           
        當智性作用開始,禪就變成了哲學。

                              處微自然要避免這個陷阱。
                              因此,他戲劇化但又恰當以「吃茶去」來結束這段問答。
 
                              當我們處在相對的或智性作用的層面上,我們會有種種的意見分歧,
                              因之不得不有一大堆的熱烈爭辯。禪對於這一點看得十分清楚,
                              因此要我們統統回到生活本身去,在那裏不再有爭論。

                              此處有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必須記得的。
                              禪不僅要我們去生活而不要纏入邏輯的糾葛中;
                              它還要我們在生活之際,有一種覺知的體驗,
                              而正是這種覺知,使得我們人類與所有其他一切生物,在本質上有別。

                              而就是在此處──不論我們各個人間有何等可見的不同──
                              我們尋見我們最終的和平居所,同時這裏也是我們原本的家,
                              我們都從那裏來,將來也都回到那裏去。
                              這裏是我們大家都可以快快樂樂「吃茶」的地方,
                            

                                               沒有「前 ─ 後」,
                                     沒有「何來 ─ 何去」,
                                     沒有「我 ─ 你」。



                                                   【禪學隨筆】       鈴木大拙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