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目標集中在涅槃
【森林中的法語】 ─ 一位證悟者的見道歷程
巴蓬寺宗長 ─ 阿姜查
巴蓬寺宗長 ─ 阿姜查
綜觀人的一生,我們是如此渴望得到這許多東西。
一遇到分離或死亡,我們就哭泣與悲傷,我認為這是最愚蠢的事。
我們哭什麼?到底我們認為人會到那裡去?
如果他們仍然在生死輪迴,那麼他們其實並沒有離開。
當小孩長大,搬到大城市裡去,
他們仍然想著他們的父母,不會想念別人的父母;
當他們回來時,他們會回到父母的家去,而不是別人的家。
當他們再度離開時,他們仍然會想著鳥汶這裡的家。
他們會染上別處的思鄉病嗎?你們認為如何?
一遇到分離或死亡,我們就哭泣與悲傷,我認為這是最愚蠢的事。
我們哭什麼?到底我們認為人會到那裡去?
如果他們仍然在生死輪迴,那麼他們其實並沒有離開。
當小孩長大,搬到大城市裡去,
他們仍然想著他們的父母,不會想念別人的父母;
當他們回來時,他們會回到父母的家去,而不是別人的家。
當他們再度離開時,他們仍然會想著鳥汶這裡的家。
他們會染上別處的思鄉病嗎?你們認為如何?
因此我們死了之後,無論經過多少世,只要生與有的因還在,
意識就會再找到一個熟悉的地方,重新投生。
我認為我們對這一切過度恐懼,所以請不要太過悲傷。
想想這點,經上說:「業帶領有情轉生」,他們不會走太遠。
他們不斷轉生,只是換了一個外表,下次以一張不一樣的臉孔出現。
我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不停輪迴,始終沒有離開過。
就像芒果從樹上掉落一樣,哪裡也去不了。
因此,佛陀說:「讓它成為涅槃之因」。
讓你的目標集中在涅槃上,努力達成這點:
不要像芒果墜地一樣,哪裡也去不了!
意識就會再找到一個熟悉的地方,重新投生。
我認為我們對這一切過度恐懼,所以請不要太過悲傷。
想想這點,經上說:「業帶領有情轉生」,他們不會走太遠。
他們不斷轉生,只是換了一個外表,下次以一張不一樣的臉孔出現。
我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不停輪迴,始終沒有離開過。
就像芒果從樹上掉落一樣,哪裡也去不了。
因此,佛陀說:「讓它成為涅槃之因」。
讓你的目標集中在涅槃上,努力達成這點:
不要像芒果墜地一樣,哪裡也去不了!
如果你們能像這樣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你們將能悟得殊勝的寂滅。
請努力改變,讓自己看見與了解。
這些都是你們應該看見與了解的事,如果你們真的看見與了解,
還需要再做什麼嗎?戒與法皆將自然具足。
請努力改變,讓自己看見與了解。
這些都是你們應該看見與了解的事,如果你們真的看見與了解,
還需要再做什麼嗎?戒與法皆將自然具足。
當你們改變觀點時,你們將會了解,那就像是看著葉子自樹上掉落。
他們乾枯時,就掉下來;當春天來臨時,它們又重新出生。
有人會為了它們的掉落而哭泣,為了它們的出生而歡笑?
如果你這麼做,有可能是瘋了,不是嗎?
如果你們能如此看事情,就沒有問題。
你們將知道那只是自然的時序,出生幾次都無關緊要,它一直都會像這樣。
當你們如此思維「法」,產生洞見,改變對世界觀點時,
你們就能悟得寂滅,解脫世間法的干擾。
他們乾枯時,就掉下來;當春天來臨時,它們又重新出生。
有人會為了它們的掉落而哭泣,為了它們的出生而歡笑?
如果你這麼做,有可能是瘋了,不是嗎?
如果你們能如此看事情,就沒有問題。
你們將知道那只是自然的時序,出生幾次都無關緊要,它一直都會像這樣。
當你們如此思維「法」,產生洞見,改變對世界觀點時,
你們就能悟得寂滅,解脫世間法的干擾。
聞法應該能解答你們的疑惑,澄清你們對事物的誤解,
並改變你們的生活方式。當疑惑消除後,痛苦也將隨之消失,
你們將停止製造欲望與苦惱。
之後,無論你們經驗到什麼,即使遇見不如意的事,你們也不會痛苦,
因為你了解它們無常的本質。
如果遇到喜歡的事,你們也不會得意忘形,因為你們知道放下的良方。
你們維持一個平衡的觀點,因為你們了解無常,並且知道怎樣如何解決問題。
你們知道善與惡的情況都一直在改變。
曉得內在現象,你們就能了解外在現象:不執著於外,你們就不會執著於內。
無論向內或向外觀察,都完全一樣。
並改變你們的生活方式。當疑惑消除後,痛苦也將隨之消失,
你們將停止製造欲望與苦惱。
之後,無論你們經驗到什麼,即使遇見不如意的事,你們也不會痛苦,
因為你了解它們無常的本質。
如果遇到喜歡的事,你們也不會得意忘形,因為你們知道放下的良方。
你們維持一個平衡的觀點,因為你們了解無常,並且知道怎樣如何解決問題。
你們知道善與惡的情況都一直在改變。
曉得內在現象,你們就能了解外在現象:不執著於外,你們就不會執著於內。
無論向內或向外觀察,都完全一樣。
當我們了解事物的實相,並且不會執著苦與樂時,我們就不需要刻意忍耐,
因為法已經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的經驗就是「法」。
無論什麼事都是「法」,覺者根據實相覺知。
經過學法的過程之後,現在事物己經成為「法」。
當經驗是「法」時,我們就可以停下來,因為寂滅己經現前了。
沒有必要再使用任何法,因為每件事都是「法」。
內外現象都是「法」:
能覺知者是法,因緣是法,這個覺知也是法,一切皆合而為一,即解脫。
這個自然的本質,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悲喜、大小、高矮、
黑白或輕重之別。沒有東西可以和它相比,也無法描述它。
世間的名言概念都沾不上邊,也不適用。
因此當佛陀談到超越的層次時,他說:「唯有智者自己能夠了知。」
它無法對人宣說或顯示,只能施用善巧方便而已,達到它的人,將不受後有。
世間的名言概念完全派不上用場,只能到此為止。
因為法已經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的經驗就是「法」。
無論什麼事都是「法」,覺者根據實相覺知。
經過學法的過程之後,現在事物己經成為「法」。
當經驗是「法」時,我們就可以停下來,因為寂滅己經現前了。
沒有必要再使用任何法,因為每件事都是「法」。
內外現象都是「法」:
能覺知者是法,因緣是法,這個覺知也是法,一切皆合而為一,即解脫。
這個自然的本質,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悲喜、大小、高矮、
黑白或輕重之別。沒有東西可以和它相比,也無法描述它。
世間的名言概念都沾不上邊,也不適用。
因此當佛陀談到超越的層次時,他說:「唯有智者自己能夠了知。」
它無法對人宣說或顯示,只能施用善巧方便而已,達到它的人,將不受後有。
世間的名言概念完全派不上用場,只能到此為止。
以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安住在自然的狀態,即寂滅與安定。
無論受到批評或稱讚,都可以不受到干擾。
我們隨順自然,不受外界影響。這就是解脫,覺知並且不落兩端,
我們將會體驗到安樂,這是真實的喜悅與平靜,超越一切世間法。
我們超越一切善惡,凌駕於因果與生死之上。
生在這個世間,我們可以超越世間 ─ 這是佛陀教導的目的,
他不是為讓人受苦而說法。他希望人們達到寂滅,
覺知事物的實相並得到智慧,這就是「法」,不必處於混亂或疑惑中。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適用相同的法則。
無論受到批評或稱讚,都可以不受到干擾。
我們隨順自然,不受外界影響。這就是解脫,覺知並且不落兩端,
我們將會體驗到安樂,這是真實的喜悅與平靜,超越一切世間法。
我們超越一切善惡,凌駕於因果與生死之上。
生在這個世間,我們可以超越世間 ─ 這是佛陀教導的目的,
他不是為讓人受苦而說法。他希望人們達到寂滅,
覺知事物的實相並得到智慧,這就是「法」,不必處於混亂或疑惑中。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適用相同的法則。
在死之前先死
因此趁活著的時候,我們應該訓練平等心,讓自己可以和他人分享財富
與資產。有機會時,我們應該拿出一部份財物給予需要的人,
就像拿東西給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像這樣分享東西,我們會感到喜悅。
如果我們能夠將財物分送出去,那麼當呼吸停止的那一刻,
我們將沒有貪著與不安,因為一切都已經結束。
佛陀說:「在死之前先死。」在事物結束之前,先了結它們,
這樣你才可以輕鬆自在。
讓事物在瓦解之前先瓦解,在結束之前先結束,這是佛陀說法的意涵。
即使你們已經聽過教導千百刧,如果不了解這些要點,
你們將無法去除痛苦,並且得不到平靜,你們將見不到「法」。
但如果能夠了解佛陀真正的意思,以此去解決問題,就可以稱為「見法」。
這樣的見解可以去除痛苦,消除一切煩憂與苦惱。
凡是認真修行,並且能忍耐,內心得到充分訓練與發展的人,
都將能達到寂滅。無論身處何處,他們都將沒有痛苦;
與資產。有機會時,我們應該拿出一部份財物給予需要的人,
就像拿東西給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像這樣分享東西,我們會感到喜悅。
如果我們能夠將財物分送出去,那麼當呼吸停止的那一刻,
我們將沒有貪著與不安,因為一切都已經結束。
佛陀說:「在死之前先死。」在事物結束之前,先了結它們,
這樣你才可以輕鬆自在。
讓事物在瓦解之前先瓦解,在結束之前先結束,這是佛陀說法的意涵。
即使你們已經聽過教導千百刧,如果不了解這些要點,
你們將無法去除痛苦,並且得不到平靜,你們將見不到「法」。
但如果能夠了解佛陀真正的意思,以此去解決問題,就可以稱為「見法」。
這樣的見解可以去除痛苦,消除一切煩憂與苦惱。
凡是認真修行,並且能忍耐,內心得到充分訓練與發展的人,
都將能達到寂滅。無論身處何處,他們都將沒有痛苦;
無論他們是年輕或年老,都將解脫痛苦;
無論處境如何,或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將沒有痛苦。
因為他們的內心已達到苦滅的境界,在那裡只有平靜。
無論處境如何,或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將沒有痛苦。
因為他們的內心已達到苦滅的境界,在那裡只有平靜。
佛陀這樣說,是為了改變你們想法,讓法顯出來。
當心順法時,法就進入內心。
心與法成為密不可分,這是行者們應該了解的事,
能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解與經驗。
法只能被個人所理解,它無法給予,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們認為它很難;它就很難,如果你們認為它很簡單,
當心順法時,法就進入內心。
心與法成為密不可分,這是行者們應該了解的事,
能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解與經驗。
法只能被個人所理解,它無法給予,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們認為它很難;它就很難,如果你們認為它很簡單,
它就很簡單。思維它而能掌握要點,不需要知道很多事。
了解要點,如實觀察現象的生與滅,你們就能了解所有事情。
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了解要點,如實觀察現象的生與滅,你們就能了解所有事情。
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這是成佛之道。
佛陀為了利益眾生而傳法,他希望我們解脫苦痛,達到寂滅。
解脫痛苦不一定要先死,我們不應該認為死後才能解。
現在,我們當下就可以解脫痛苦。
在內在的認知上超越,就在這個世間,透過內心生起的洞見。
接著,無論行、住、坐、臥,或在任何地方,我們都能感到喜悅。
我們不再造惡業,因此沒有惡報,安住於解脫境上。
此時的心,清淨、光明與平靜,就像破雲而出的太陽或滿月,
沒有任何黑暗與汚染,已經達到佛道的勝樂。
佛陀為了利益眾生而傳法,他希望我們解脫苦痛,達到寂滅。
解脫痛苦不一定要先死,我們不應該認為死後才能解。
現在,我們當下就可以解脫痛苦。
在內在的認知上超越,就在這個世間,透過內心生起的洞見。
接著,無論行、住、坐、臥,或在任何地方,我們都能感到喜悅。
我們不再造惡業,因此沒有惡報,安住於解脫境上。
此時的心,清淨、光明與平靜,就像破雲而出的太陽或滿月,
沒有任何黑暗與汚染,已經達到佛道的勝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