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禪 錄
僧問師:「我參禪打坐的時候,斷妄念,可是妄念越斷越多,譬如一碗水,
動的時候泥土不太清楚,一澄下來,泥土便清楚了,所以不斷妄念時,
妄念反少,一斷妄念越斷越多,我以前聽見善知識告訴我,妄念斷盡便是佛性,
何以越斷越多,要怎樣斷,才斷得盡?最多斷到五分鐘,妄念又會起來了。
釋迦佛說‘法亦是念’,為什麼佛不斷妄念,要我們來斷妄念,並且時間坐很久,
頭會發痛,要怎樣用功才合禪宗修法?請師慈悲指示!」
妄念反少,一斷妄念越斷越多,我以前聽見善知識告訴我,妄念斷盡便是佛性,
何以越斷越多,要怎樣斷,才斷得盡?最多斷到五分鐘,妄念又會起來了。
釋迦佛說‘法亦是念’,為什麼佛不斷妄念,要我們來斷妄念,並且時間坐很久,
頭會發痛,要怎樣用功才合禪宗修法?請師慈悲指示!」
師答云:「你根本走錯了路途,起念滅念,不是佛性。
佛性是如如不動,不起妄念。我們見聞知覺,一念無明的妄念一動分為兩方面,
就是正念與不正念,不正念是妄,正念亦是妄,皆是見聞知覺作用,與佛性無干。
如妄念在外面與你不相干,又何必去斷呢?如妄念從裏邊生出來的,比如龍潭出水
的水源,時時有水出來的,斷了又生,生了又斷,無有了期,修行斷妄念,
這道理實在講不通。
佛性是如如不動,不起妄念。我們見聞知覺,一念無明的妄念一動分為兩方面,
就是正念與不正念,不正念是妄,正念亦是妄,皆是見聞知覺作用,與佛性無干。
如妄念在外面與你不相干,又何必去斷呢?如妄念從裏邊生出來的,比如龍潭出水
的水源,時時有水出來的,斷了又生,生了又斷,無有了期,修行斷妄念,
這道理實在講不通。
見聞知覺分兩方面,染緣淨緣,一念無明的妄念一動,學佛修行為善,是正妄念;
種種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兩者都是染緣,心中清清淨淨明明白白的,
這個是淨緣。淨緣斷了,見聞覺知,知覺斷了,是空空洞洞黑黑暗暗的無始無明。
我們的佛性,被無始無明遮障,要見佛性,必定將無始無明打破,方能見到。
要打破無始無明,必定要用妄念的六根,假如用眼根便向空洞黑暗的無明窠臼看去,
思想不要間斷,看來看去,時候一到,「摳」的一聲無明一破,遍滿虛空充塞宇宙
的佛性,便現出來了。
種種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兩者都是染緣,心中清清淨淨明明白白的,
這個是淨緣。淨緣斷了,見聞覺知,知覺斷了,是空空洞洞黑黑暗暗的無始無明。
我們的佛性,被無始無明遮障,要見佛性,必定將無始無明打破,方能見到。
要打破無始無明,必定要用妄念的六根,假如用眼根便向空洞黑暗的無明窠臼看去,
思想不要間斷,看來看去,時候一到,「摳」的一聲無明一破,遍滿虛空充塞宇宙
的佛性,便現出來了。
看見佛性後,無量劫生死善惡是非和盤托出了。這時見聞覺知六根妄念,
通通都變為佛性了。佛說法乃是佛念不是妄念,未見佛性,才是妄念。
馬祖說:參禪不屬坐,坐則有著,行住坐臥,皆須用功,坐多了便會頭痛,
你認見聞知覺業識為佛性,則永不能明心見性。
通通都變為佛性了。佛說法乃是佛念不是妄念,未見佛性,才是妄念。
馬祖說:參禪不屬坐,坐則有著,行住坐臥,皆須用功,坐多了便會頭痛,
你認見聞知覺業識為佛性,則永不能明心見性。
僧問師:「我修禪宗用功已多年,從前在終南山住的時候最多,我打坐的時候,身心完全忘卻,
空空洞洞,最初能維持十分鐘,後來進至二十分鐘,身心空與虛空之空相合,
身心空如鏡子一樣,虛空不如鏡子一樣,好象以鏡照鏡,請問法師,這是不是
明心見性境界?」
空空洞洞,最初能維持十分鐘,後來進至二十分鐘,身心空與虛空之空相合,
身心空如鏡子一樣,虛空不如鏡子一樣,好象以鏡照鏡,請問法師,這是不是
明心見性境界?」
師答云:「明心見性,一見永見,無窮無盡,不再迷失。你坐時所見境界不是佛性,乃六祖
所謂無記空,禪宗說的無明窠臼。你以為坐時得者境界是悟,起身時是迷,
則忽迷忽悟,佛性亦有輪回了。照你這樣用功,不是關門用功的方法,這種境界
是小乘外道的境界。你不要斷念,利用六根隨便哪一根,向空空洞洞的境界看去,
功用純熟機緣至時,無明窠臼「摳」的打破,便看見佛性了。這樣子用功,
才合禪宗的方法。
所謂無記空,禪宗說的無明窠臼。你以為坐時得者境界是悟,起身時是迷,
則忽迷忽悟,佛性亦有輪回了。照你這樣用功,不是關門用功的方法,這種境界
是小乘外道的境界。你不要斷念,利用六根隨便哪一根,向空空洞洞的境界看去,
功用純熟機緣至時,無明窠臼「摳」的打破,便看見佛性了。這樣子用功,
才合禪宗的方法。
僧問師:「緣在金山大徹堂中,打坐用功。我用功的時候,不執著有,亦不執著無,若執著
佛性是有,是法外生心,若執著佛性是無,則墮落因果,有無皆不執著,亦不斷念,
合不合禪宗的用功?」
佛性是有,是法外生心,若執著佛性是無,則墮落因果,有無皆不執著,亦不斷念,
合不合禪宗的用功?」
師答云:「不執著有無,乃見聞知覺思想作用,與佛性了不相干,佛性乃如如不動,
你要把不執著有無的一念,放下再下疑情看去,時候多了,無始無明一破,
便會見佛性。」
你要把不執著有無的一念,放下再下疑情看去,時候多了,無始無明一破,
便會見佛性。」
僧問師:「六祖說善惡不思量,就可以明心見性,我現在善惡不思量,為什麼不會明心見性?」
師答云:「六祖說善惡不思量,正與麼時,阿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六祖的意思,要他在
善惡不思量的地方,下疑情參究,便會見本來面目。你如果只管善惡不思量,
沒有向前參究,哪會明心見性?」
善惡不思量的地方,下疑情參究,便會見本來面目。你如果只管善惡不思量,
沒有向前參究,哪會明心見性?」
居士問師:「佛性無生,佛性從什麼地方來,佛性是從無生來,我們用功的時候,起念是眾生,
將念頭斷了不生,便是無生的佛性,這樣用功,合不合禪宗修法?」
將念頭斷了不生,便是無生的佛性,這樣用功,合不合禪宗修法?」
師答云:「佛性是如如不動的,本來無生故無滅,照你的解釋,則佛性變為有生有滅了,
照你這樣子用功,好象是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周濂溪的無極生太極,
無生有,有生無,是輪迴的,學佛是要超出輪回,哪會再往輪回裏轉?這樣用功,
是小乘二乘、理學家,不合禪宗的道理。你所說的無生,就是禪宗講的無明窠臼,
你用念頭向無生的地方,下疑情去看,單刀直入的將無始無明打破,便會見佛性。
見佛性便是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解釋是佛性,如如不動,不生不滅,萬象莊嚴,
萬德圓滿,將宇宙萬物,通通變為佛性。」
照你這樣子用功,好象是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周濂溪的無極生太極,
無生有,有生無,是輪迴的,學佛是要超出輪回,哪會再往輪回裏轉?這樣用功,
是小乘二乘、理學家,不合禪宗的道理。你所說的無生,就是禪宗講的無明窠臼,
你用念頭向無生的地方,下疑情去看,單刀直入的將無始無明打破,便會見佛性。
見佛性便是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解釋是佛性,如如不動,不生不滅,萬象莊嚴,
萬德圓滿,將宇宙萬物,通通變為佛性。」
僧問師:「佛字是賢的意義,只要我們心中時時覺悟不迷,便是明心見性,這樣合不合禪宗的
用功方法?」
用功方法?」
師答云:「佛之覺義是大覺,是絕對的覺,迷悟了不可得,你說的覺乃是見聞知覺的覺,
是腦筋作用,是相對的,你天天要覺是用腦筋來支持,這樣用功,永不能明心見性。
你用覺照的思想,單刀直入,往前看去,時候多無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見佛性。
見佛性後,腦筋中之覺或迷,皆變為佛性,故維摩居士說法,離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是腦筋作用,是相對的,你天天要覺是用腦筋來支持,這樣用功,永不能明心見性。
你用覺照的思想,單刀直入,往前看去,時候多無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見佛性。
見佛性後,腦筋中之覺或迷,皆變為佛性,故維摩居士說法,離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僧問師:「我用功是行住坐臥一切應酬,皆不執著,譬若吃飯,不是執著吃飯,穿衣不要執著
穿衣,說話不要執著說話,一切應酬不要執著應酬,這樣就是得大解脫,佛說破執著,
我這樣不執著是不是明心見性,合不合禪宗的道理?」
穿衣,說話不要執著說話,一切應酬不要執著應酬,這樣就是得大解脫,佛說破執著,
我這樣不執著是不是明心見性,合不合禪宗的道理?」
師答云:「佛說破執著,乃破小乘修四諦執著有,是化城不是寶所,鼓勵他修二乘;
佛又破二乘,不執著修十二因緣,落空執,是暫時方便,未能見性,須修大乘六度,
方能明心見性。佛說破執著,乃教小乘二乘不執著我執、法執、空執、
並非要他腦筋裏不執著。你說的不執著,就是執著,不執著 — 你不執著分別,
怎麼會認得穿衣、說話、吃飯?
總而言之,你所說的不執著,皆是見聞知覺作用,本來佛性,生死有無,種種名相,
皆不能立足,這樣才是真正的不執著。黃檗禪師說:
『終日吃飯,未曾吃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披著一根紗,
終日走路,未曾踏著半寸地』。
這樣子才可說得大解脫,要明心見性後,佛性將一切執著、不執著的思想,
通通變為佛性,才能說出這種話,佛性才是真正的不執著,見聞知覺是有執著的,
只要你明心見性後,一切行住坐臥皆是佛性妙用,你不必要他不執著,
他自然是不執著。」
佛又破二乘,不執著修十二因緣,落空執,是暫時方便,未能見性,須修大乘六度,
方能明心見性。佛說破執著,乃教小乘二乘不執著我執、法執、空執、
並非要他腦筋裏不執著。你說的不執著,就是執著,不執著 — 你不執著分別,
怎麼會認得穿衣、說話、吃飯?
總而言之,你所說的不執著,皆是見聞知覺作用,本來佛性,生死有無,種種名相,
皆不能立足,這樣才是真正的不執著。黃檗禪師說:
『終日吃飯,未曾吃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披著一根紗,
終日走路,未曾踏著半寸地』。
這樣子才可說得大解脫,要明心見性後,佛性將一切執著、不執著的思想,
通通變為佛性,才能說出這種話,佛性才是真正的不執著,見聞知覺是有執著的,
只要你明心見性後,一切行住坐臥皆是佛性妙用,你不必要他不執著,
他自然是不執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