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文偃 禪師


 
 
 
雲門.文偃禪師  
 
唐末五代高僧;為雲門宗初祖
 
 
   幼年即切慕佛門,從嘉興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
   遍覽諸經,深究《四分律》;後至睦州,因頓折一足而開悟,
   繼參學于道明禪師門下。又謁雪峰義存禪師,依住三年,受其宗印。
  
   遊歷天下,遍訪高僧大德,參究印證,聲名漸著。
  
   於雲門山創建光泰禪院,道風愈顯、法化四播,遂成雲門一宗。
        其機鋒險峻,門風殊絕,禪林中有「雲門一字關」、
        「雲門三字禪」之美稱。
  
   留有《雲門匡真禪師廣錄》三卷和《語錄》一卷行於後世。
 
   人是靈長類的動物,靈就靈在他有精神上的追求,
他要超越自身從而達到精神的永恆彼岸。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煩惱與幸福的衝突,使人類不得不去尋求一條解決衝突
並且調和矛盾的最佳途徑,宗教便得以產生了。
  
   佛教以魔難存在的條件,無魔無佛,無佛無魔,幸福與災禍同時存在。
        然而隨著時代與社會結構的發展與變化,對災難與幸福概念也有了不同的理解,
        所以要求佛教必須加以發展和改革,因而有了小乘和大乘的區別,
        發展到了中國,與本土的儒教道教等相結合,便有了中國式的佛教
        ─  「禪宗」的誕生。
  
  佛教的像教對於廣大信眾的心理安寧來說,的確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流風所及又成了一種迷信執著,偶像的執迷只會影響人們對於佛教真諦
       的領悟,於生死大事毫無幫助。

       於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等禪宗的精要,
       便在靈山會上找了依據。無數人天菩薩請佛說法,佛陀便拈起一朵金色優缽曇花
       滿座信眾都難領會其中的奧妙,只有迦葉尊者展顏微笑而心心相印,
       便有了正法眼藏的流傳。
  
  達摩一葦渡江,慧可立雪斷臂,六祖蘆芽穿膝,都是要破除偶像
       文字以及外境的執迷,從而進入心靈的絕對自由世界

       這在當時追逐享樂的社會和崇拜偶像的佛教界中,無疑是一股清新的涼風,
       帶來了彼岸的溫馨和親切,使廣大信眾精神為之一振。

       而思想界則歡呼著它所賜予的頓悟模式,人類的認識產生了新的飛躍,
       人們對幸福與真諦的理解又有了質的昇華,而且有了到達彼岸的最直接的途徑。
  
  禪風的鼎盛,公案的流播,一方面說明了它的生命力,
       以及為人們所接受的程度,一方面卻在豐富和擴大的同時被分割曲解
       自然會背離它的原始初衷而本末倒置

       葛藤禪的出現,雖使人們擺脫了文字障卻又陷入到語言障之中,
       同樣影響到人們對於終極真理的體認,於是又有了改革的需要,
       禪宗史上的五家七宗便應運而生。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以截斷眾流
       孤危聳峻為宗風的「雲門禪」。
   
       葛藤的纏繞,必須有快刀和利劍來斬斷;煩惱的蘊聚,必須有智慧和覺悟來掃蕩。
       有名的雲門三句、三字關、一字禪等,當體發生,隨處寂滅涵蓋乾坤,截斷眾流
       直下承當,不容擬議,讓修行者無所措手足的當下,直見本源自性頓悟真如法身

      儘管它接引的是上根利器,即那些聰明智能而有慧根天賦的人,
      所以只流傳興盛了二三百年,但它所採用的截斷眾流和隨波逐浪等接引修行者
      的方法,對於人類思維模式的培養,通向真理的終極,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要瞭解和認識雲門宗風,必先知道它的祖師 ─ 雲門文偃禪師
  
      唐末五代時的雲門文偃禪師(西元八六四──九四九年),祖籍浙江嘉興,
      俗家姓張,是東晉齊王司馬冏的部下,東曹參軍張翰的十三代孫。

      雖然他出身貧寒,還要經常出坡灑掃,但是,先天所帶來的靈秀之氣
      和聰明智慧的上根利器,使他在十二三歲時便看破紅塵,
      在自己鎮上的空王寺中出家,跟從志澄律師學習律部經典。

      他天資稟賦極高,反應敏捷,辯才無礙,深得志澄律師的器重和賞識。
      二十歲遠到常州的毗陵壇稟受具足戒,之後又回到志澄律師處繼續研究律部
      並加以修證,時常幫助志澄律師講解經典,尤其對《四分律》
      等經典的深奧意蘊有深刻的鑽研。
   
      數年之間,他已經徹底明白經典中的真諦,不僅精通戒律的內容和精髓,
      而且能夠清淨嚴肅地身體力行。之後,他便離開自己的啟蒙恩師,
      開始到各地遊學參究。

      他先去參拜的是揖世高蹈、不肯隨俗的睦州道蹤禪師,道蹤禪師的風格就是
      不容學生落入妄想,而要當下覺悟。文偃連續三天去敲門,他才把門打開一條縫。
      文偃一腳踏進門裏,道蹤便一把揪住他的前胸要他說。

      他正要說的時候,道蹤便說了一句『秦朝時候的轂轆鑽子』,一把將他推出門去。
      道蹤關門關得急了,文偃的一隻腳還夾在門裏,就在這一陣疼痛的當下,
      他恍然大悟,於是便歸從睦州道蹤禪師修行。
  
      三年之後,道蹤禪師看他勤奮好學,天資穎悟,氣概不凡,堪當大任,
      便引介他到雪峰義存禪師處參學。他聽從師命,離開睦州,
      來到雪峰山參拜義存禪師。

      數年之間,溫習研討,心心相印,深得義存禪師的精髓。
      然後,便遊歷天下,遍訪高僧大德,曾參拜過洞山、曹山、疏山、天童、
      歸宗、灌溪等,研究印證,聲名漸大。

      後來到了廣東韶州靈樹如敏禪師那兒,如敏禪師拜他為上座。
      貞明四年(西元九一八年),如敏圓寂,他繼承法席,擔任靈樹寺的住持。
      其間,他屢次被南漢皇帝請入宮中說法講經,深得皇帝的欽仰敬服,
      並御賜名號為「紫袍大師」。

      同光元年(西元九二三年),他遷徙到韶州的雲門山,創建了光泰禪院,
      道風越來越顯著,天下的禪僧蜂擁而來。雲門宗便由此而發揚光大。
  
      雲門宗的宗旨包括在三句話中:「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等,
      世稱「德山三句」。

      首句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物相即是法相,法相即是物相
      而且都在自身,莫要外求。

      二、三句是接濟印證學生境界的方法,一是直下承當、斷絕妄想
      一是因材施教、隨機度人。他常以一個字來截斷學生的妄想情識
      禪林稱做「雲門一字關」。

      當然,因為太快猛、太急切、太出乎意料,所以一般人都覺得他的門風
      高危峻險,難以接近。為此,他所接引的學生大多都是所謂的上根利器,
      一是一,二是二,含糊不得。

      他的法嗣有香林澄遠德山緣密等六十一人,都很有造詣和名聲。

      乾和七年(西元九四九年),文偃大師圓寂,南漢皇帝敕賜為「匡真禪師」,
      宋太祖趙匡胤則追諡為「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
  
      雲門文偃一生輝煌,猶如禪學天空中的北辰紫微,留給後代的是萬分的敬仰和崇拜。
      但是,任何偉人所走過的路,前面永遠是充滿荊棘和坎坷。

      文偃大師的路如何呢?讓我們從他出生的那一刹那追蹤起,
      跟著他重新經歷所走過的心路歷程吧!
  
      捨身事佛在髫年,持戒空王律法嚴。
  
     折腳睦州真諦了,脫枷雪嶺道統傳。
  
     諸方遍曆英名震,靈樹冥通上座閑。
  
     御賜紫袍師尊貴,雲門絕唱響人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