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聞第一的阿難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
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
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和羅睺羅一樣,所謂童年入道。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
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
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與其中。
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
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與其中。
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
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
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中最要緊的就是物色繼承的人選,加以培植,
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就選上了阿難陀。
因此,當機緣成熟時,阿難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團,披剃出家。
阿難陀二十五歲出家,追隨佛陀二十五年,一直侍奉在佛陀身邊。
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
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中最要緊的就是物色繼承的人選,加以培植,
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就選上了阿難陀。
因此,當機緣成熟時,阿難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團,披剃出家。
阿難陀二十五歲出家,追隨佛陀二十五年,一直侍奉在佛陀身邊。
佛經中對阿難陀的讚揚很多。《增一阿含經》說他:
「知道時機,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沒有疑問,記憶中的事不會遺忘,
而且學識廣博又多聞,能忍而敬奉聖人。」
「知道時機,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沒有疑問,記憶中的事不會遺忘,
而且學識廣博又多聞,能忍而敬奉聖人。」
在教團裏漸漸長大的阿難陀,有著溫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動人的俊容。
他是教團裏裏外外最受女眾尊敬的人,對比丘尼,他盡心關切;
對在俗的信女,他給予安慰。也因為有阿難陀的請求,僧團才有女眾出家。
他是教團裏裏外外最受女眾尊敬的人,對比丘尼,他盡心關切;
對在俗的信女,他給予安慰。也因為有阿難陀的請求,僧團才有女眾出家。
因為阿難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紹隆佛種的人,為了讓阿難陀能夠把持自己,
專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難陀做自己的侍者。
專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難陀做自己的侍者。
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經五十三歲了,那時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
阿難陀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在這以前,佛陀沒有常隨的侍者,
侍奉佛陀都是由諸比丘輪流。
阿難陀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在這以前,佛陀沒有常隨的侍者,
侍奉佛陀都是由諸比丘輪流。
這時目犍連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來勸阿難陀道:
「阿難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樓閣東面開窗,
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輕有為,聰明溫和,我們希望你能夠承擔。
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輕有為,聰明溫和,我們希望你能夠承擔。
阿難陀聽後,以任重而推辭,經過目犍連、舍利弗的勸說,阿難陀提出
三個條件:
三個條件:
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不要穿著。
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
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
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意思轉呈給佛陀,並向佛陀轉達阿難陀
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地讚歎道:
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地讚歎道:
「阿難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
是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
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是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
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從此阿難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這時他的年齡也只二十多歲。
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歲月裏,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
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化。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
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歲月裏,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
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化。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
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年輕的阿難陀,每天跟隨著佛陀,儼然成為佛陀與諸比丘之間的調和者。
在僧團裏,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
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而皈依了佛教。
在僧團裏,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
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而皈依了佛教。
阿難陀集虔誠、質樸、勤勞、謹慎、謙虛、廉潔、守戒、寡欲、敏慧於一身,
對佛法的瞭解也最為透徹,可是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
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
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對佛法的瞭解也最為透徹,可是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
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
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佈將在迦毗羅衛城三十餘裏的
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盤。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枕邊,輕輕地問道:
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盤。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枕邊,輕輕地問道:
「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採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佛陀看看跪在床四周的諸大弟子,然後對阿難陀說道:
「阿難陀!想要離煩惱證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眾放在心中的。
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
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
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問題以後,又把荼毗、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說明。
感情脆弱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
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床前,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感情脆弱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
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床前,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阿難陀想到佛陀將要涅盤,別的大弟子們都已開悟,唯有他,
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
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
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佛陀看到阿難陀不在身邊,就叫人去把他叫來,又再對他說:
「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
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
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
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
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陷,
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繫縛,
能開悟證果。
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
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
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
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陷,
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繫縛,
能開悟證果。
佛陀說到這裏,阿難陀感激得泣不成聲,佛陀又看看大家,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阿難陀非常忠實地侍奉我多年,他很溫和而善良,
他聽聞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他聽聞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阿難陀用手蒙著臉,悲泣地離開佛陀。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用?
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請示佛陀才對,
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道: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用?
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請示佛陀才對,
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道:
「第一、佛陀涅盤後,以誰為師?
第二、佛陀涅盤後,以什麼安住?
第三、佛陀涅盤後,惡人如何調伏?
第四、佛陀涅盤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樣,慈祥愷悌地回答道:
「阿難陀!你和大家好好記住,你們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
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
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處。」
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
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處。」
佛陀的話,大家聽了更感動!更傷心!
這是多麼有權威的聲音啊!
佛陀就這麼進入安養的涅盤了!
四面八方的弟子聽到佛陀涅盤的消息,都集攏而來,阿難陀想到佛陀生前,
很少有婦人能到面前來參拜,於是他就先讓比丘尼和在家信女來親禮佛身,
此可知他永遠是婦女們的同情者!
很少有婦人能到面前來參拜,於是他就先讓比丘尼和在家信女來親禮佛身,
此可知他永遠是婦女們的同情者!
佛陀涅盤後,摩訶迦葉主持法會時,在眾弟子面前當場指責阿難陀:
「餘垢未盡,不可住此。」阿難陀只得表示自己會深自反省。
「餘垢未盡,不可住此。」阿難陀只得表示自己會深自反省。
當天晚上,他發奮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於中夜即開悟證果。
阿難陀立即去找迦葉,迦葉緊閉著房門不開,只答應讓阿難從鑰匙孔裏進來。
阿難陀果然從鑰匙孔進入房中,這樣的神通力證明他已經得道了,
迦葉便讓他升坐到獅子座講述經典。
阿難陀立即去找迦葉,迦葉緊閉著房門不開,只答應讓阿難從鑰匙孔裏進來。
阿難陀果然從鑰匙孔進入房中,這樣的神通力證明他已經得道了,
迦葉便讓他升坐到獅子座講述經典。
最初結集的經典,所謂《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
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
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阿難陀在涅盤之前離開了摩揭陀國,前往毗舍離國。
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
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如果到毗舍離入滅,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
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處的恒河中間上空進入涅盤。
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
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如果到毗舍離入滅,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
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處的恒河中間上空進入涅盤。
當阿難陀在渡過兩國之間的界河時,便從船上飛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
放出種種色光,進入涅盤,聖體並分成兩半,使骨灰舍利分別落在河的兩岸。
兩國國王於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佛塔供奉,
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
稱為阿難尊者半身舍利塔。
放出種種色光,進入涅盤,聖體並分成兩半,使骨灰舍利分別落在河的兩岸。
兩國國王於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佛塔供奉,
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
稱為阿難尊者半身舍利塔。
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遂釋嫌修好,不再戰爭,
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阿難陀尊者的犧牲,真是偉大崇高!
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阿難陀尊者的犧牲,真是偉大崇高!
雖然阿難陀尊者入滅了,但他對佛陀的功勞,對佛法的貢獻,
以及溫和善良、謙虛忍讓的聖格,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
以及溫和善良、謙虛忍讓的聖格,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