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為用,以弱為動
反者道之用;弱者道之動。
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天下事物生存之道,每正反對立,互為體用,
如弱勝強,柔勝剛,曲則全,少則得,多則惑。
善用人力者為之下,不爭而善勝,進寸而退尺,
及欲翕而故張,欲弱故強,欲廢故舉,欲取故予,
皆以其原有之反者為其之用。
如弱勝強,柔勝剛,曲則全,少則得,多則惑。
善用人力者為之下,不爭而善勝,進寸而退尺,
及欲翕而故張,欲弱故強,欲廢故舉,欲取故予,
皆以其原有之反者為其之用。
其何故?此先天八卦為體,故河圖順生,後天八卦為用,
故洛書逆剋之宇宙造化原理也。
如榦之欲上長,必根先向下長然,使噴射機渦旋不反之,
則無以為前進之正作用矣!
故洛書逆剋之宇宙造化原理也。
如榦之欲上長,必根先向下長然,使噴射機渦旋不反之,
則無以為前進之正作用矣!
觀乎萬物之初生也孱弱,凡物之始動也慢弱,
是知強不生於強而生於弱,動不生於動而生於靜;
而弱也,靜也,皆道也,無也。
故弱者有而不離乎無;不離乎無,則有生於無;
此所以生者,即道之動也;使無弱,則道不動而莫能由無以生有。
又使弱而無道之動以繼之,縱弱欲為用,亦將反為死矣!
故曰:「弱者,道之動也。」
是知強不生於強而生於弱,動不生於動而生於靜;
而弱也,靜也,皆道也,無也。
故弱者有而不離乎無;不離乎無,則有生於無;
此所以生者,即道之動也;使無弱,則道不動而莫能由無以生有。
又使弱而無道之動以繼之,縱弱欲為用,亦將反為死矣!
故曰:「弱者,道之動也。」
弱者,守柔,致虛也。剛強,堅實之對言。
乃道虛無,處於隱而不顯,弱而不強之時,即萬物由無而生之始,
天地由有而名之母,在動相中,柔弱謙下,不為物先之德。
道運動於天地,至強也。
而其動之始,常不剛而柔,不強而弱。
譬如幼苗、嬰兒,始生之時,皆靜而柔弱;
及其長而動,則變柔為剛,變弱為強,是道之動也。
初之時,氣澎湃而象似柔弱,若以心全性,則能先弱後強,先柔後剛。
然強為氣之極,剛為力之極,
剛強至極,其氣死,其力折,則失其可用之道矣。
故道之動,自始至終,在於守弱教致柔,
故老子曰:弱者道之動也。
唯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柔弱勝剛強也。
而其動之始,常不剛而柔,不強而弱。
譬如幼苗、嬰兒,始生之時,皆靜而柔弱;
及其長而動,則變柔為剛,變弱為強,是道之動也。
初之時,氣澎湃而象似柔弱,若以心全性,則能先弱後強,先柔後剛。
然強為氣之極,剛為力之極,
剛強至極,其氣死,其力折,則失其可用之道矣。
故道之動,自始至終,在於守弱教致柔,
故老子曰:弱者道之動也。
唯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柔弱勝剛強也。
惜世人只知動之為動,而不知靜為動之幾,
至靜不動,為群動之主;
萬有之始,皆由靜而動,
凡由靜而動,凡至微、至弱、無用則為道之動象也。
至靜不動,為群動之主;
萬有之始,皆由靜而動,
凡由靜而動,凡至微、至弱、無用則為道之動象也。
故知萬物對立順逆,出於自然,非兩不化,不事於物。
乃自虛無中,體道凝氣而生。
既生也,物之初倪必弱,而後能為強,故曰弱者道之動。
乃自虛無中,體道凝氣而生。
既生也,物之初倪必弱,而後能為強,故曰弱者道之動。
道生天地使有位,天地生萬物使有形。
位者有道之跡,形者萬有之名,故曰:天地萬物生於有。
有、所以能生天地萬物,乃以道為本。
故以詮心中之有,則有亦非有,惟任運自然而已。
位者有道之跡,形者萬有之名,故曰:天地萬物生於有。
有、所以能生天地萬物,乃以道為本。
故以詮心中之有,則有亦非有,惟任運自然而已。
虛無者道之體,萬物者道之用,而體先於用。
故道生天地萬物,天扡生萬物而名有;然道無形象,故名之曰無。
而有生於無,無又即道 ,此所謂:無名天地始也。
然無亦非無,如人以無我我而全我。
將欲全有,而有不,有復歸於無,故曰:有生於無。
引用自【天台經幢‧老子真本】 趙聞起 先生 撰
故道生天地萬物,天扡生萬物而名有;然道無形象,故名之曰無。
而有生於無,無又即道 ,此所謂:無名天地始也。
然無亦非無,如人以無我我而全我。
將欲全有,而有不,有復歸於無,故曰:有生於無。
引用自【天台經幢‧老子真本】 趙聞起 先生 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