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只 是 看!
有一位隱世的修行者,住在靠近現在孟買的地方,
他是一位修行很好的人。
所有遇見他的人,都因爲他的內心純淨而尊敬他,
有很多人認爲他是一位完全解脫的人。
他是一位修行很好的人。
所有遇見他的人,都因爲他的內心純淨而尊敬他,
有很多人認爲他是一位完全解脫的人。
受到這許多的稱贊,這人開始相信:“ 我可能是個真正完全解脫的人。”
但是,生性誠實使他謹慎檢查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心裏仍有染汙。
當然,只要有染汙存在,他並未達到完全解脫的境界。
於是,他就詢問向他緻敬的人們:「 是否有完全解脫的聖人在這世界上呢?」
「 是的,」他們回答:
「 有一位出家人喬答摩,被稱爲佛陀,他住在舍衛城中,
是一位完全解脫的聖人,並且他教導人們達到解脫的方法。」
「 我必須去見這位聖人,」這位隱士下定了決心。
「 我必須向他學習完全解脫的方法。」
於是,修行者從孟買出發,經過印度中部,終於到達舍衛城,
它位於現在北印度的烏塔帕得許。到達舍衛城後,他就前往佛陀的內觀中心,
並詢問佛陀的去向。
但是,生性誠實使他謹慎檢查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心裏仍有染汙。
當然,只要有染汙存在,他並未達到完全解脫的境界。
於是,他就詢問向他緻敬的人們:「 是否有完全解脫的聖人在這世界上呢?」
「 是的,」他們回答:
「 有一位出家人喬答摩,被稱爲佛陀,他住在舍衛城中,
是一位完全解脫的聖人,並且他教導人們達到解脫的方法。」
「 我必須去見這位聖人,」這位隱士下定了決心。
「 我必須向他學習完全解脫的方法。」
於是,修行者從孟買出發,經過印度中部,終於到達舍衛城,
它位於現在北印度的烏塔帕得許。到達舍衛城後,他就前往佛陀的內觀中心,
並詢問佛陀的去向。
「 他已經出去了,」有一位出家人回答:
「 他到城裏去乞食,請在這裏休息等待,他很快就會回來。」
「 他到城裏去乞食,請在這裏休息等待,他很快就會回來。」
「 不行,我不能等待。我已經沒有時間等待!請告訴我他的去向,我要去找他。」
「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去找他,可以順著這條路走去。他是由這條路出發的。」
這位隱士立刻再度出門,到城市的中心。
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沿街托缽。
這位出家人散發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平靜安詳的氣質。
隱士認爲他一定就是佛陀,於是他詢問一位路人,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這位隱士立刻再度出門,到城市的中心。
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沿街托缽。
這位出家人散發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平靜安詳的氣質。
隱士認爲他一定就是佛陀,於是他詢問一位路人,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就在街道的中央,隱士走向佛陀,向他頂禮,並且觸著佛陀的雙腳,
「 聖者!」修行者說,「 我聽說您已經完全解脫,而且教導解脫的方法。
請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吧。」
「 聖者!」修行者說,「 我聽說您已經完全解脫,而且教導解脫的方法。
請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吧。」
佛陀說:「 是的,我教導這方法,我可以傳授給你。但是,
目前的時間和地點都不恰當。請回到內觀中心等我,
我會很快回去教你這方法。」
目前的時間和地點都不恰當。請回到內觀中心等我,
我會很快回去教你這方法。」
「 不!聖者,我不能等。」
「 你不能夠等半個小時嗎?」”
「 不行!聖者,我不能再等!
可能在半個小時內,我會死去,或你會死去,
或是,我對你的信心會完全消失,
那麽我就學不到這個方法了。
聖者!現在就是時候,
請您現在就教導我吧! 」
可能在半個小時內,我會死去,或你會死去,
或是,我對你的信心會完全消失,
那麽我就學不到這個方法了。
聖者!現在就是時候,
請您現在就教導我吧! 」
佛陀注視他,並且發現到:
「 是的,這個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他在幾分鐘後就會過世。
他必須在此時此地得到法的教導。」
可是,在這馬路中間如何傳法呢?
佛陀只說了幾句話,但是,這些話包含了所有的教導:
當你看時,就只是看,當你聽時,就只是聽;
當你嗅、嘗、觸時,就只是嗅、嘗、觸;
當你認知時,就只是認知。
「 是的,這個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他在幾分鐘後就會過世。
他必須在此時此地得到法的教導。」
可是,在這馬路中間如何傳法呢?
佛陀只說了幾句話,但是,這些話包含了所有的教導:
當你看時,就只是看,當你聽時,就只是聽;
當你嗅、嘗、觸時,就只是嗅、嘗、觸;
當你認知時,就只是認知。
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時不要有價值判斷,
也不要有因循舊習的分別心。
當我們開始判別某一個經驗是好或壞時,
過去的盲目反應,會使我們以扭曲的角度來看事情。
爲了讓心從各種束縛中解脫,我們必須學習
不經由過去的習性、反應來判斷事情,
而只是保持覺知,不作價值判斷,不起習性反應。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時不要有價值判斷,
也不要有因循舊習的分別心。
當我們開始判別某一個經驗是好或壞時,
過去的盲目反應,會使我們以扭曲的角度來看事情。
爲了讓心從各種束縛中解脫,我們必須學習
不經由過去的習性、反應來判斷事情,
而只是保持覺知,不作價值判斷,不起習性反應。
由於這位隱士的心已經非常清淨,
所以幾句話的教導已經足夠了。
就在馬路的旁邊,他坐下來,
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的身心,
不作任何價值判斷,不起任何習性反應。
他只是單純地了知:
身心內在的種種變化。
在他活著的最後幾分鐘內,他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成爲一位完全解脫的覺悟者。
所以幾句話的教導已經足夠了。
就在馬路的旁邊,他坐下來,
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的身心,
不作任何價值判斷,不起任何習性反應。
他只是單純地了知:
身心內在的種種變化。
在他活著的最後幾分鐘內,他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成爲一位完全解脫的覺悟者。
by Osho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