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上   道
 





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

無一法可得,
無一行可修,
此是無上道,
此是真如佛。

學道人祇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

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

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
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八萬四千法門,對八萬四千煩惱,
祇是教化接引門,本無一切法,
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
但離一切煩惱,是無法可得。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
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忘境猶易,忘心至難;
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
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
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
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
無數量無形相,無色象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
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
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
同此大涅槃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不可以心,更求於心,
不可以佛,更求於佛,
不可以法,更求於法,
故學道人,直下無心。


默契而已,擬心即差,以心傳心,此為正見。

學道人多於教法上悟,不於心法上悟,
雖歷劫修行,終不是本佛;

若不於心悟,乃至於教法上悟,
即輕心重教,遂成逐塊,忘於本心。

故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
常欲逃境以安心,摒事以存理,
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

但令心空,境自空;
但令理寂,事自寂,

勿倒用心也。凡人多不肯空心,
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然捨有三等:

內外身心一切俱捨,猶如虛空無所取著;
然後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捨。

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捨,
無希望心,是為中捨。

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
遂乃不著,是為小捨。

大捨如火燭在前,更無迷悟。
中捨如火燭在傍,或明或暗。
小捨如火燭在後,不見坑井。

故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
過去心不可得,是過去捨;
現在心不可得,是現在捨;
未來心不可得,是未來捨;
所謂三世俱捨。

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印著空,即印不成文,
印著物,即印不成法。

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
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

佛有三身:

法身說自性虛通法,
報身說一切清淨法,
化身說六度萬行法。

法身說法,不可以言語音聲形相文字而求
無所說,無所證,自性虛通而已,
故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報身、化身隨機感現,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為攝化
皆非真法,故曰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

所言同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
此六根各與塵合:眼與色合,耳與聲合,
鼻與香合,舌與味合,身與觸合,意與法合;

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
若了十八界無所有束六和合為一精明

一精明者即也,學道人皆知此,

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
遂被法縛,不契本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