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性   成   佛


 
 
        性        禪宗的根本目的

                參禪者必須透過的關門,是古今參禪人的第一要事
 
       所謂“ 見性 ”,即開發自性徹見自己本來心性
自覺到本來具有的佛性

       換句話說,就是離一切對待,一切矛盾
超然獨脫無執著無絆累,觸著普遍法界的無我的大我作用
無礙地適應社會,至此名為“ 無位真人 ”,
       或曰“ 閑道人 ”。

       達磨大師來中國,舉揚“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的宗旨,
       也就是傳此見性之法,使參禪之人實現獨脫、自在的境界而已。
 
       五祖弘忍對六祖慧能宣說《金剛經》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慧能言下悟徹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之旨。遂啟弘忍: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弘忍知慧能已悟本性,遂謂之曰:
     “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天人師。”
 
      大悟者,覺破了無始以來的迷妄,開顯了真實的知見身心廓然
      沒有一切塵垢習染,孤迥迥地,光皎皎地,活潑潑地,洞然同於太虛,
      不曾生,不曾滅,所以不生不滅。心的自性,不從外來,不自他得
      性含萬法,本自具足

      自性本無動搖,自性能生萬法。如《傳心法要》說:
     “
此靈覺性,無始以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
         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

         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
         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
。”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

    即是,心即是,佛即是,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不可以心更求於心,不可以佛更求於佛,不可以法更求於法。
     故學道人,直下無心,默契而已,擬心即差。以心傳心,此為正見。”

     所謂“ 本心”者,就是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
     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的心體是。悟此本心,見此自性,
     其人功德,無有邊際內外圓明到處皆通
 
     達磨來華時,中國佛教處在由譯經進入研究的過渡時期,佛教界偏重於教理
     的研究,對生命的解脫疏忽,可以說是墮到戲論中去了。
     所以達磨大師特別提示出佛教的本旨,
不在經教語言文字,是以求解脫為務

     宋代的蔣之奇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裏說:
    “ 至於像法末法之後,去聖既遠,人始溺於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
         而於一真之體,乃漫不省解。

         於是有祖師出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為教外別傳。”

     這是從外在的理由,即當時的佛教界客觀上的趨勢來說,
達磨大師為了針砭時弊,而特地提出“ 見性成佛 ”。
 
     《景德傳燈錄》卷三載明初祖達磨大師付二祖衣法之後說:
    “
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
         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
         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
。”

     教誡他不要隨順眾流,負擔起弘傳正法眼藏的重任,
     要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心地要門。
 
     釋迦世尊在《法華經》裏說:
    “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
        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故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 佛知見 ”,即徹了實相真如的真見
    在,名一佛乘,在,名一大事,在,名一切種智

    此真知見,生佛平等具有,本來清淨,
惟有自己為無明煩惱障礙,而迷失不能證得。
    如來大慈大悲,就是為了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一大因緣出現世間。
    所以達磨大師來到中國,宣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的“ 見性 ”,是見什麼性?根據在哪裡呢?

    所謂見性,即徹見自心之佛性。如達磨的《血脈論》說:
   “ 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
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他在《悟性論》裏說:
“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六祖也在《壇經》裏說:
“ 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
    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
 
    黃檗《傳心法要》說:

   “ 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
皆有佛性,同一心體。

       所以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法,
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
    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

    日本永平道元禪師法語也說:
   “ 見性者,佛性也。萬法之實相,眾生之心性也。”

    這些語句,都說明瞭見性就是徹見佛性。
    一個參禪辦道人,如果能徹見自己的佛性,就能自由獨立,
    成為解脫自在的無位真人。
 
    佛性如何見呢?

    首先說一說初祖達磨大師為二祖所說法偈:
   “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二祖依所教導而行,果然達到空寂靈知,
湛然圓寂,不生不滅,朗照明淨,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境一如,成為繼承禪宗的二祖。
 
    讀一讀六祖慧能大師對惠明禪師的開示,
也可以領會一些見性的意趣。

    六祖對惠明說:
“ 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

    六祖云:“ 不思善,不思惡,正憑麼時,
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屏息諸緣,不生一念 ”,與達磨大師所說:
   “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是一致的。
 
    諸緣就是色聲香味等一切世間所有的所緣相
都是自己虛妄心識的攀緣,必須摒息。
    內心中不生一念,就是十八界法空,
一切處無心無念,即心便是靈智。
 
    善惡都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
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
    即是本真自性,亦是佛性,亦是本來面目。
 
    六祖四代法孫 ─ 藥山惟儼禪師在習禪時曾問石頭希遷:
   “ 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嘗聞南方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實未明瞭,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石頭曰:“ 憑麼也不得,不憑麼也不得,
                       憑麼不憑麼總不得。子作麼生?”師罔措。
    石頭曰:“ 子因緣不在此,且往馬大師處去。”
師稟命參禮馬祖,仍申前問。

    祖曰:“ 我有時教伊揚眉瞬目,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
                    有時揚眉瞬目者是,有時揚眉瞬目者不是。子作麼生?”
                    師於言下契悟,便禮拜。

    祖曰:“ 你見什麼道理便禮拜?”
    師曰:“ 某甲在石頭處,如蚊子上鐵牛。”
    祖曰:“ 汝既如是,善自護持。”侍奉三年,重返石頭。

    這是以解粘去縛抽釘拔楔不立文字語言不與死法模擬
    實即不思善不思惡,離卻一切粘著的教導手法,
所以能使問者見性得悟
 
    特別要注意的是:“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

    參禪辦道的人在見色聞聲時,但如此;
穿衣吃飯時候,但如此;屙屎放尿時,但如此;
對人接談時,但如此。
    乃至行住坐臥,或語或默,或喜或怒,
一切時中,一一如是

    但虛舟駕浪,隨高隨下,如流水轉山,遇曲遇直,而心心無知。
    今日騰騰任運,明日任運騰騰。隨順眾緣,無障無礙。
    於善於惡,不斷不修。質直無偽,視聽尋常。
    則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
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

    但我們無始以來,煩惱習氣深厚,
在遇緣對境時,難免不被波動。
    若有念起,就體消停。就是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久久忘緣,自成一片。
 
    諸修道人,莫生放逸,不忘照顧,無常迅速,身如朝露,命若西光,
    今日雖存,明亦難保,切須在意。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一失人身,萬劫難複,請須慎之。佛祖機要,唯此一事實。

    不必厭喧求靜,但令中虛外順,內心既虛,外緣亦寂,直截省要。
    最是先忘我見,內虛靜恬,任運騰騰,騰騰任運,於一切法皆無取捨。
    然後無行不圓,於辦道途中,得無間用力,見性成佛去吧。
 
    還應該特別注意,所謂“ 見性成佛 ”者,
只是衝破了凡聖關悟道而已,
    踏上了真正成佛的道路。古德說頓悟漸修之義,切不可忽視。
    未悟的參禪之士,更不可稍輕福智二資糧的培植。

    有個僧人問南陽慧忠國師:“ 若為得成佛去?”
    師曰:“ 佛與眾生一時放卻,當處解脫。    ”

      曰:“ 作麼生得相應去?”            
    曰:“ 善惡不思量,自見佛性。”
       曰:“ 即心是佛,可更修萬行否?”
          師曰:“ 諸聖皆具二嚴,豈撥無因果耶?”

            離了福德智慧的莊嚴,誰也成不了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