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無我所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3679-3562046742.jpg&width=561&height=343)
佛法旨在告訴我們,
沒有一個自我,
也沒有任何屬於自我的東西,
有的只是誤解妄心。
人只有身和心,
而身和心只不過是自然的過程罷了。
它們像一個能夠處理和轉化資料的機轉。
如果它們以錯誤的方法來運作,
就會產生愚癡和迷惑,
使人誤以為有一個自我,也有屬於自我的東西。
如果它們以正確的方法來運作,
那些感覺就不會產生了。
我們應該繼續觀察,直到能夠照見對我的殘酷懲罰,
已經明顯地足夠,以致我們無法再加以忍受為止,
我必須一次就將其止滅。
現在,我們最能夠做的,也只有優柔寡斷而已,
現在,我們最能夠做的,也只有優柔寡斷而已,
就像人們厭惡香煙又要抽煙,
或像討厭酒又不能戒酒一樣,
我們依然執著於「我」和「我所有」而無法捨棄,
我們沒有將其完全捨棄的力量。
「我」和「我所有」的感覺,
是產生貪、瞋、癡的核心。所以,我們可以說,
「我」和「我所有」的感覺是眾毒之首,
也是苦和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一次次的『生』是一次次的苦」
「徹底調伏『我慢』是無上的喜悅」
這裡的「生」很明顯地,就是指我慢的升起。
「涅槃」在日常語言中,
指的是某種炙熱的東西冷卻下來;
依法的語言,涅槃是指消除煩惱。
依日常語言,「空」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物質;
依法的語言,是指沒有「我」、「我所有」的意識。
工作是做了,卻沒有作者。
工作是做了,卻沒有作者。
道路是走了,卻沒有走者。
這首偈指的就是阿羅漢,他們是修習佛法的人,
他們是走完了聖道、抵達涅槃的人,
但卻沒有發現到走路的人或修行的人。
「做而無做者」的原則,
「做而無做者」的原則,
必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體會和應用。
行善和布施是為了拔除「自我」,
持戒和修定是為了調御「自我」,
修慧則為破除「自我」。
─ 佛使比丘的禪修世界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