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是佛,佛就是法
         
 
 
存 於 空 性

 
   若說這個世界空虛不實,可能會讓你誤以為世上沒有東西。
   當我們看缽或痰盂時,這些東西確實存在,不能說它們不存在,
   但是它們是存在於空性之中。

   它們存在,但自性是空的,我們依賴慣例稱某樣東西為痰盂,
   那只是創造出來的名稱,或者我們也可以稱它為罐子。
   事實上,就名稱的角度來看,它們是空的。
   但是我們卻會習慣性地加以執著,而誤認為真實。
 
   有兩個人,一個比較聰明,另一個比較笨。
   後者到市場買東西,他不確定那是什麼─糊里糊塗買了一個夜壼回家。
   他將它當作飯鍋,並且覺得很好用,他不知道別人都怎麼使用。
 
   聰明人前來看見這個情況,感到驚訝與不解:
   「這個人在做什麼?真噁心,竟然拿夜壼來做飯鍋。」
 
   一個被稱作笨人,另一個是所謂的聰明人,為什麼後者會感到憎惡呢?
   那個壼是新的,從來沒有被當作夜壼使用過,所以很乾淨,
   為什麼會對它感到噁心呢?

   這是因為觀念上的執著,這樣的執著會引來厭惡與瞋恨。
   「嗨!看看這個白痴,竟然拿夜壼來盛飯。」
   這兩個人,究竟誰才愚蠢呢?
 
   其實,夜壼本身什麼也不是,它不過是個普通的容器,
   是我們將它命名為夜壼,之後如果有人拿它來盛飯、湯或咖哩,
   別人就會覺得噁心。這些負面的情緒代表什麼意義呢?

   這只是因為執著於名稱,習慣上大家都說:「這是一個夜壼。」
   它並非絕對與不可變更的夜壼實體,它的用法完全取決於
我們的想法與意願。如果它很乾淨,便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用途。
 
性 空 唯 名
  
   如果我們能如此認清事實:所有事物都是性空唯名的存在
   我們並非它們的主人─我們就可以自在地使用餐盤、
夜壼與一般鍋子,沒有任何罣礙。

   這些事物自己沒有名字,我們可以賦予各種名稱,
只要運作方便即可。
 
   因些才說語言是一回事,心則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其他人稱某物為痰盂,我們也可以隨著他們這樣說:
      如果他們稱某物為夜壼,我們也可以照著做。
      換言之,我們可以調整自己,以順應這個世間,隨順世間生活。

   佛陀與他的弟子們生活在一個大社會中,
他們與各式各樣的人一起生活,
   或善或惡,或智或愚,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們都能適應得很好,
   因為他們了解世俗諦與勝義諦的道理。

   當你這樣了解時,心便很舒坦,很平靜,不再執著,
這是正見的自然結果。你知道何者為世俗的慣例,
何者為解脫,心不再受到擾動。放下負擔,輕鬆自在。
 
法即現存的因緣
 
   佛陀希望我們修法,但是什麼是「修法」呢?
   一切事物,是眼睛所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
   這些都是法,因為法即現存的因緣

   一旦有生,必定有滅,
我們不需要對它們期望過高,它們原本就是如此。
   我們應該內觀這個實相,在身心之中看出它來,而不須向外尋找。
   身與心的成份皆不穩定,亦無法持久,
它們缺乏固定不變的實體,佛陀建議我們不要把它們視為真實,
你怎麼能將缺乏實質的事物視為真實呢?
   ─直處於生滅變易狀態的事物,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
   唯一真實的是,它們的無實體性。
 
   佛陀希望我們看清這個實相,即事物皆是無常、苦與無我的。
   缺乏如此的洞見並執著於事物,唯一的結果就是受苦。
   唯有正觀並放下,才有可能帶來解脫。
 
   為什真實修行的人值得尊敬?因為他們皆已見佛。
   當他們坐在那裡時,佛陀就好像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無論行走,站立或倒臥都一樣,片刻不離。

   他們在心裡親自見証,因此由衷恭敬佛、法、僧,
   佛陀的教法   亦得以因此而維持興隆。
   它不可能遺失,因為它存在於心中。
   無論身處何處,他們都可以聽到佛陀的教法。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觀念時,非常不解。
   我前往聆聽阿姜曼開示,他說:
      「你!獨自修行,聆聽佛法。當你坐在樹下時,聆聽佛陀開示;
         當你走路時,聆聽佛法;連你睡覺時,也要聆聽佛法。」


   我當時怎麼想也想不通,
因為它無法藉由思維測度而被理解,
   只能由清淨心加以印証,我無法正確思維這些話,
   因為其中談到的是真實見法的經驗。
   不過它並非遙不可及,因為法是無所不在的
 
   我們認為佛陀很久以前就入涅槃了,
不過事實上,見到法的人就見到了佛。
   這並不容易理解。當你見佛時,你見到了法;
   當你見到佛與法時,你見到了僧。

   它們都存在於心中。不過,洞見不只是玩弄文字而已,否則,
   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言論:「佛陀就在我的心中。」
   然而他們的行為卻荒腔走板,完全不照佛陀的指示去做。
 
   覺知法的是心,覺知的人則是佛。
   佛陀教導法,他已經覺法,
不過法並不會隨著他的涅槃而消失。
   假設你是一位老師,你不會生下來就是老師,
你是透過學習而增長見聞,
   並從教學之中累積經驗。
   如此辛勤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你會退休並去世。

   雖然你死了,但是老師不會死,因會讓你成為老師的美德並未消失。
   同理,讓一個人成佛的實相,或究竟法,並不會消失。
   因此我們可以說有兩個佛陀,肉體的與心靈的。

   佛陀說:
      「阿難!善加修行,充實自己,
你一定能在佛陀的教法中証果。
         凡是見到法的人即見到我,見到我的人即見到法。」
 
法就是佛,佛就是法
 
   我們聽到這樣的話,卻無法真正理解,
對於「法就是佛,佛就是法」
   的觀念,感到困惑。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開始時,沒有佛,當他覺悟法,即被稱為佛。
   成佛之前,他是悉達多.喬達摩王子
   我們也是一樣,被稱為喬或愛莉絲或某某王子。
   但是,若能覺悟法,我們也是,與他無異。
   由此可知,佛陀依然活著
 
   佛在那裡?我們的一切行為皆存在著實相
   我們認為做壞事沒闗係,反正沒有人看見,小心!佛在看
   佛陀仍然持續在協助我們行走正道,
只是我們沒有看見,不知道而已。

   行者們對於善惡沒有疑惑,他們正在見証自己的行為;
   可是我們卻以為自己做壞事,沒有人會看見。
   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都在看。

   無論我們在哪裡,或者做什麼,都無所遁形,那稱為「」。
   行為的實相一直都存在,佛陀就是根據這個原則在教導。
   如果世間上每一個人都能修行並覺悟實相,
他們就能轉變成佛,成為傳法者。
 
   所以說佛陀依然存在,你應該為此而感到高興。
   但是有些人卻感到挫折,他們說:
   「老兄!如果佛陀還在,我早就成功了,我現在已經開悟了。」

   不過,他確實在此,在修行的正道或善惡的準則上。



上文引自巴蓬寺 宗長 阿姜查 
森林中的法語Being Dharma 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