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不 自 觀
《星雲禪話》


唐朝的時候,西域有一位崛多三藏禪師,
他曾經參訪過六祖惠能大師,於其言下有所契悟。
他曾經參訪過六祖惠能大師,於其言下有所契悟。
有一次,崛多三藏禪師雲遊到山西省的五台山,看見一位年輕的禪僧,
在山裡結一座草庵,獨居修行。
在山裡結一座草庵,獨居修行。
崛多三藏禪師試探地問說:
「我看你一個人住在這山裡,結庵打坐,究竟想做什麼呢?」
「我看你一個人住在這山裡,結庵打坐,究竟想做什麼呢?」
年輕的禪僧回答說:「我在觀靜。」
「那我問你,觀者何人?所觀的靜又是何物?」崛多三藏禪師又問。
禪僧向崛多三藏禪師作禮,問說:「請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崛多三藏禪師說:「你何不自觀?何不自靜?」
禪僧一臉茫然,不知這是什麼道理。
崛多三藏禪師看他根性遲緩,於是又問說:「你師出何門?」
禪僧回答說:「神秀和尚門下。」
崛多三藏禪師再問:
「神秀和尚只教你獨坐觀心,還是另有其他的法門呢?」
「神秀和尚只教你獨坐觀心,還是另有其他的法門呢?」
「只有教導這個。」
「那麼我問你,如果只是呆呆地空坐,
這對生死大事,究竟有什麼益處呢?」
這對生死大事,究竟有什麼益處呢?」
這時,禪僧躬身問說:「請問禪師,您向那一位大德學習禪法?」
「六祖惠能大師!」
接著,崛多三藏禪師向禪僧建議說:
「你何不前往廣東曹溪,向六祖惠能大師請益禪法呢?」
「你何不前往廣東曹溪,向六祖惠能大師請益禪法呢?」
禪僧於是動身前往曹溪,參拜六祖惠能大師。
禪僧一見到六祖惠能大師,就說:
「我從山西來,經崛多三藏禪師的指點,特來此處向和尚問道請法。」
「我從山西來,經崛多三藏禪師的指點,特來此處向和尚問道請法。」
「你問吧!」
禪僧便把當時與崛多三藏禪師的對話,一一陳述予六祖惠能大師。
六祖惠能大師笑了一笑,說:
「你觀靜能自我明白嗎?
能自我開悟嗎?
能了脫生死嗎?
能斷除煩惱嗎?
不然你為何觀靜?」
「你觀靜能自我明白嗎?
能自我開悟嗎?
能了脫生死嗎?
能斷除煩惱嗎?
不然你為何觀靜?」
年輕的禪僧聞言,驀然有省,向六祖惠能大師問訊作禮之後離去。
世間上,無論做任何事業或工作,都需要有目標,有方法,了解為何而作。
如果禪者失去了自我,沒有從心裡出發,所有的一切都會落空。
因此,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能自我開悟,當然斷煩惱、
了生死就有可能,就有希望了。
如果禪者失去了自我,沒有從心裡出發,所有的一切都會落空。
因此,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能自我開悟,當然斷煩惱、
了生死就有可能,就有希望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