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 嗏帝比丘的邪見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747-2602095495.jpg&width=533&height=42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ddhall102/1381394747-2602095495.jpg&width=533&height=423)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
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
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
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
世尊用各種方法,都在教導我們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
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
大家沒辦法,只好去稟告佛陀。
世尊用各種方法,都在教導我們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
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
大家沒辦法,只好去稟告佛陀。
佛陀請人叫嗏帝比丘來當面確認,嗏帝比丘還是那樣說。
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問嗏帝比丘:
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問嗏帝比丘:
「嗏帝!你說的識,指的是什麼?」
「世尊!就是那能說、能感受、能到處經歷善、惡行而受業報者。」
「你這個愚癡人啊!究竟從誰那裡聽我這樣說的?
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
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
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
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
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於是,佛陀轉問在場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聲回答:
「世尊!您確實用各種方法教導: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
「很好!很好!比丘們!你們都記得我所說的: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所以,
識隨著所引生的因緣,就有不同的名稱:
如從眼睛看見東西所生起的識,就稱為『眼識』;
從耳聽聲、鼻聞香、舌嚐味、身觸物、意識法的因緣而生起的識,
就分別名為『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這就像火,其名稱可以從所引生的燃料來稱呼一樣,
如燒木柴的火,稱為木火;燒一捆捆柴的火,稱為薪火;
燒乾草的火,稱為草火;燒乾糞的火,稱為糞火;
燒穀殼的火,稱為穀殼火;燒垃圾的火,稱為垃圾火。
『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所以,
識隨著所引生的因緣,就有不同的名稱:
如從眼睛看見東西所生起的識,就稱為『眼識』;
從耳聽聲、鼻聞香、舌嚐味、身觸物、意識法的因緣而生起的識,
就分別名為『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這就像火,其名稱可以從所引生的燃料來稱呼一樣,
如燒木柴的火,稱為木火;燒一捆捆柴的火,稱為薪火;
燒乾草的火,稱為草火;燒乾糞的火,稱為糞火;
燒穀殼的火,稱為穀殼火;燒垃圾的火,稱為垃圾火。
很好!比丘們!你們都記得我所說的。
只有這個愚癡的嗏帝比丘,顛倒了文句與含義,既誹謗了我,
也傷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過。你這個愚癡人!知錯了嗎?」
只有這個愚癡的嗏帝比丘,顛倒了文句與含義,既誹謗了我,
也傷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過。你這個愚癡人!知錯了嗎?」
受佛陀這般責備,嗏帝比丘內心憂慼,無言地低頭,若有所思。
佛陀責備過嗏帝比丘後,繼續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你們看到眾生了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你們看到眾生需要依賴食物提供的營養,才能生存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你們看到當食物供給的條件消失了,眾生就會死亡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如果不確定以上說的這一些,那麼就會有懷疑,不是嗎?」
「的確,世尊!」
「比丘們!如果以正慧如實見以上所說的這一些,
那麼就不會有所懷疑了,不是嗎?」
那麼就不會有所懷疑了,不是嗎?」
「是的,世尊!」 ...............
比丘們!眾生當生與來生,都需要四種食物來維持與延續生命。
哪四種呢?即:
物質性的摶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觸食;
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緣執取的識食。
哪四種呢?即:
物質性的摶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觸食;
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緣執取的識食。
比丘們!這四種食物的需求從何而來呢?其根源的『集』是什麼?
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
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
那是『愛』!
愛又是從何而來?其根源的『集』是什麼?
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
是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
這就是從無明而有行,從行而起識,從識而起名色,從名色而起六入處,
從六入處而起觸,從觸而起受,從受而起愛,從愛而起取,從取而起有,
從有而起生,從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
是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
這就是從無明而有行,從行而起識,從識而起名色,從名色而起六入處,
從六入處而起觸,從觸而起受,從受而起愛,從愛而起取,從取而起有,
從有而起生,從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因此,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
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比丘們!有了這樣的知見,還會耽湎於過去,想著:
『我過去存在或不存在?我過去是什麼?後來又變成怎樣?過去如何?』嗎?」
『我過去存在或不存在?我過去是什麼?後來又變成怎樣?過去如何?』嗎?」
「不會的,世尊!」
有這樣的知見,還會飛馳於將來,想著:
『我將來會存在或不會存在?我將來會是什麼?
之後又會變成怎樣?我將來會如何?』嗎?」
『我將來會存在或不會存在?我將來會是什麼?
之後又會變成怎樣?我將來會如何?』嗎?」
「不會的,世尊!」
有這樣的知見,還會困惑著眼前:
『我存在或不存在?我是什麼?如何存在?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嗎?」
『我存在或不存在?我是什麼?如何存在?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有這樣的知見,還會犯: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團、惡意讓如來流血』等五大重罪嗎?
還會故意犯戒、捨戒、放棄在僧團中修學嗎?或者,轉向跟隨外道修學、
求福、持咒,以求離苦息苦嗎?」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團、惡意讓如來流血』等五大重罪嗎?
還會故意犯戒、捨戒、放棄在僧團中修學嗎?或者,轉向跟隨外道修學、
求福、持咒,以求離苦息苦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有這樣的知見,還會有第八次的輪迴受生嗎?」
「不會的,世尊!」
感謝暢遊詩人因緣提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