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 . 查
阿姜.查,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
生於泰國東北靠近烏汶鎮的一個小村莊。
生於泰國東北靠近烏汶鎮的一個小村莊。
接受了基礎教育之後,他出家成為沙彌三年,
然後返俗幫忙父母親種田務農。
二十歲那年,他決定重新回到出家的寺院生活,
二十歲那年,他決定重新回到出家的寺院生活,
於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受了比丘具足戒(upasampada)。
受了比丘具足戒(upasampada)。
阿姜查早期的僧侶生活,遵循一種研習佛教教義,
和巴厘經文的傳統模式。受具後的第五年,他的父親病重而過世;
人命的脆弱和無常直接地提醒了他。
這促使他去深思關於生命的真正目的;
雖然他已有廣泛的學習,而且也相當程度精通了巴利文,
但對於痛苦的止息這件事,似乎並沒有具備更進一步親身的瞭解。
於是,想從迷妄當中解脫的那種覺醒在他心中生起了,
終於(在一九四六年)他放棄自己原本的學習,
開始了一段托缽行腳的生活。
他走了大約四百公里到達泰國中部,沿途睡在樹林裡,
乞食則到村落中。他在一處重視毘奈耶(Vinaya 出家僧侶的戒律)
的研究和行持的道場住了下來。停留在那兒期間,
他聽到關於阿姜 曼.布利達多(Ven. Ajahn Mun Buridatto)
這位備受尊崇的禪修大師。渴望去會見這樣一位成就的老師,
這位備受尊崇的禪修大師。渴望去會見這樣一位成就的老師,
阿姜.查以步行出發前往東北部,尋找他的蹤跡。
這個時候,阿姜.查正與一個決定性的問題掙扎著。
他研究過戒、定、慧的教理,雖然經論中闡述地極為詳盡且精細,
但他卻無法明白,究竟要如何將它們實際地付諸實踐。
阿姜 曼告訴他,雖然這些留下來的教導的確是無所不包,
但論到它們的核心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有了念住(覺知)的建立,如果見到了內心當中
有了念住(覺知)的建立,如果見到了內心當中
每一個事物的生起……當下便是修行的真實之道。
這樣簡潔而直接的教導,對阿姜.查而言
是個天大的啟示,而因此改變了他的修行方式--
是個天大的啟示,而因此改變了他的修行方式--
這條正道變得清楚了。
接下來的七年當中,阿姜.查在這種嚴峻
而簡樸的森林傳統方式中修行;他游方於鄉間,
尋求安靜而隱蔽的地方,就為了發展禪修。
住在老虎和眼鏡蛇橫行出沒的叢林裡;
利用對於死亡的省思,來透視生命的真實意義。
他曾經在火化屍體的火葬場修行,挑戰自己,
而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他坐在濕寒交迫的暴雨中,
一個無家的僧侶,面對著徹底的淒涼與孤單。
多年的游方之後,一九五四年,
他被邀請回到他故鄉的村子,而在一處熱病肆虐、
鬼魅出沒,被稱為「巴蓬」的森林附近定居下來。
鬼魅出沒,被稱為「巴蓬」的森林附近定居下來。
儘管當地存在著瘧疾的侵擾、住處簡陋和食物稀少……等等困境,
追隨他的弟子還是與日俱增。
這個道場便是現在眾所皆知的「巴蓬寺」(Wat PahPong),
從那兒開始,而慢慢地各地分院道場也相繼建立。
一九六七年,一位美國籍的僧侶來到巴蓬寺。
這位剛出家不久的蘇美多法師(Ven. Sumedho)在靠近
這位剛出家不久的蘇美多法師(Ven. Sumedho)在靠近
寮國邊界的一處寺院練習密集禪修,方才度過他的第一個雨期安居。
雖然他的努力帶來些許收穫,但蘇美多法師明瞭自己需要一位
能夠在全面的僧侶修道生活中給予他訓練的老師。
因緣巧合,阿姜.查的一位出家弟子剛好拜訪了當時
蘇美多法師待的那處寺院,而且湊巧的是,這位泰僧會講一點點英文!
一聽到關於阿姜.查的種種,蘇美多法師向他的戒師請求允許,
而和那位泰僧回到了巴蓬寺。
蘇美多法師待的那處寺院,而且湊巧的是,這位泰僧會講一點點英文!
一聽到關於阿姜.查的種種,蘇美多法師向他的戒師請求允許,
而和那位泰僧回到了巴蓬寺。
阿姜.查很樂意地接受了這位新弟子,但阿姜.查堅持要求,
不會因為他是西方人,就給予任何特別的允准。
他必須和巴蓬寺的任何其他僧侶一樣,
吃同樣簡單的食物以及遵循同樣的方式修行。
不會因為他是西方人,就給予任何特別的允准。
他必須和巴蓬寺的任何其他僧侶一樣,
吃同樣簡單的食物以及遵循同樣的方式修行。
這裡的訓練是非常嚴厲而冷峻的。
阿姜.查經常將他的弟子們,推到他們的極限,
考驗他們的忍耐力,好讓他們發展出堅固的耐心和決心。
有時候他會發起費時,且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工作計畫,
就為了頓挫他們對平靜的執著。
考驗他們的忍耐力,好讓他們發展出堅固的耐心和決心。
有時候他會發起費時,且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工作計畫,
就為了頓挫他們對平靜的執著。
阿姜.查總是強調,任由事物如其本然的呈現
對事物如實呈現的樣子,完全地接受;他更是大大地強調,
嚴格遵守戒律(Vinaya)的重要。
對事物如實呈現的樣子,完全地接受;他更是大大地強調,
嚴格遵守戒律(Vinaya)的重要。
往後的發展,其他西方人也開始相繼來到巴蓬寺。
當時蘇美多法師成為比丘之後已經滿五夏(五個雨期安居),
阿姜.查認為他可以勝任教導工作了;
剛好也有幾位新學僧侶決定留在那兒接受訓練。
當時蘇美多法師成為比丘之後已經滿五夏(五個雨期安居),
阿姜.查認為他可以勝任教導工作了;
剛好也有幾位新學僧侶決定留在那兒接受訓練。
一九七五年的夏天,蘇美多法師和少數幾位西方比丘
在離巴蓬寺不遠的一處森林裡住了一段時間。
當地村民請求他們留下來,而阿姜.查也同意了。
於是國際叢林寺院(Wat PahNanachat)成立,
阿姜 蘇美多擔任住持,這是在泰國由英語說系的僧侶們,
自己運作並且也是專為他們而建立的第一間寺院。
一九七七年,阿姜.查應英國僧伽會之邀訪問英國,
該會系一慈善團體,而以建立一個駐錫當地的佛教僧團為目標。
當時阿姜.查帶著蘇美多法師和契瑪達摩法師同行,
看到那兒人們對佛法真誠的興趣,而將他們留在倫敦的漢普斯特精舍。
另外兩位西方弟子,隨後也前去加入他們。
該會系一慈善團體,而以建立一個駐錫當地的佛教僧團為目標。
當時阿姜.查帶著蘇美多法師和契瑪達摩法師同行,
看到那兒人們對佛法真誠的興趣,而將他們留在倫敦的漢普斯特精舍。
另外兩位西方弟子,隨後也前去加入他們。
一九七九年,阿姜.查再次造訪英國,那時候正值僧侶們離開倫敦,
在薩斯克斯開始建立戚瑟斯特佛法道場之時。
之後他繼續轉往美國和加拿大,進行訪問與教學。
在薩斯克斯開始建立戚瑟斯特佛法道場之時。
之後他繼續轉往美國和加拿大,進行訪問與教學。
這一趟訪問行程之後,一九八一年的雨季,阿姜.查
再一次沒能在巴蓬寺安居;因為糖尿病的關係,
已使得他的健康逐漸走下坡。當他的病情惡化,
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教導,
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教導,
顯示一切事物皆無常的一個活生生的示現。
他從不間斷地提醒人們,要努力地去發現
自身當中一個真實的依止,
因為他能再教導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為他能再教導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一九八一年的雨期安居結束之前,他被帶往曼谷進行一場手術;
手術是帶來稍稍的改善。然而卻在幾個月之內,他不再能說話,
並逐漸地失去了對四肢的控制,直至近乎癱瘓而臥病在床。
從那時候起,阿姜.查被那些摯愛他的比丘弟子們,
手術是帶來稍稍的改善。然而卻在幾個月之內,他不再能說話,
並逐漸地失去了對四肢的控制,直至近乎癱瘓而臥病在床。
從那時候起,阿姜.查被那些摯愛他的比丘弟子們,
細心且不疲不厭地照顧、服侍著;對於曾經無限耐心和慈悲地,
指引出這條正道給那麼多人的這樣一位老師,
能有機會服侍他,弟子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
能有機會服侍他,弟子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
(譯按:敬愛的阿姜查於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在巴蓬寺圓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