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堂 與 禪 堂
撰文: 思 齊
法堂與禪堂是禪宗寺院特有的殿堂建築,
也是禪僧重要的說法和修持場所。
禪宗寺院自百丈懷海禪師提出「不立佛殿,唯樹法堂」以來,
得到了天下禪寺的認同,所有禪寺通過興建法堂和禪堂,
來成就禪宗學徒的學法與共修。法堂與禪堂也因此在培養和
造就禪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也是禪僧重要的說法和修持場所。
禪宗寺院自百丈懷海禪師提出「不立佛殿,唯樹法堂」以來,
得到了天下禪寺的認同,所有禪寺通過興建法堂和禪堂,
來成就禪宗學徒的學法與共修。法堂與禪堂也因此在培養和
造就禪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法堂
也稱為講堂,是佛教大德法師講經說法、
僧徒們皈依、受戒的場所。
佛教傳入中國初期就建有法堂,
佛教傳入中國初期就建有法堂,
特別是到了隋唐禪宗宗派分立之後,
各宗的法堂是僅次於佛殿的主要建築,
各宗的法堂是僅次於佛殿的主要建築,
常建於佛殿之後,方丈之前。
法堂的通俗名稱就是講堂,在佛門中,
法堂的通俗名稱就是講堂,在佛門中,
「講」一般側重於講述佛教教理,禪宗為區別其他宗派,
突出禪宗教外別傳的宗旨,特稱講堂為法堂。
自百丈禪師創建清規,提出「不立佛殿,唯樹法堂」以來,
所有禪寺對此更為重視,將法堂置於禪寺中最重要的位置。
自百丈禪師創建清規,提出「不立佛殿,唯樹法堂」以來,
所有禪寺對此更為重視,將法堂置於禪寺中最重要的位置。
法堂內一般設有佛像、法座、法被或板屏及鐘鼓等法器。
法堂內設佛像緣由,據《大法炬陀羅尼經》所說:
「法師說法時,有羅剎女常來惑亂。是故說法處,常須置如來像,
香花供養,勿令斷絕。」
法座又稱獅子座,於堂中設立高臺,
法堂內設佛像緣由,據《大法炬陀羅尼經》所說:
「法師說法時,有羅剎女常來惑亂。是故說法處,常須置如來像,
香花供養,勿令斷絕。」
法座又稱獅子座,於堂中設立高臺,
中置座椅,名曲錄木床。
法座之後設置法被(遮掩椅子背後的板屏或帷幕),
或掛獅子圖以象徵佛之說法。曲錄木床前置講臺,供小佛座像,
下設香案,供置香花。
兩側列置聽席等,左鐘、右鼓,上堂說法時鳴之。
兩側列置聽席等,左鐘、右鼓,上堂說法時鳴之。
通常,我們會在《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等禪宗語錄中
看到「小參」、「上堂」等語句,
均為禪師在法堂向僧眾說法的開示。
均為禪師在法堂向僧眾說法的開示。
禪師的說法開示與其他宗派的講經說法是不同的。
如谷山藏禪師的法堂說法:
如谷山藏禪師的法堂說法:
僧問(谷山藏禪師):「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如何是法尚應舍?」
師曰:「空裡撒醍醐。」
曰:「如何是非法?」
師曰:「嵩山道士詐明頭。」
問:「逼迫出來時如何?」
師曰:「還曾拶著汝麼!」
由此可見,法堂是師徒之間相互問對,
師曰:「空裡撒醍醐。」
曰:「如何是非法?」
師曰:「嵩山道士詐明頭。」
問:「逼迫出來時如何?」
師曰:「還曾拶著汝麼!」
由此可見,法堂是師徒之間相互問對,
激烈辯論以啟發僧徒悟性的場所。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很多禪宗寺院已經見不到法堂,
有的即使有法堂也形同虛設。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很多禪宗寺院已經見不到法堂,
有的即使有法堂也形同虛設。
二、禪堂
禪堂古稱僧堂或雲堂,與佛殿、法堂,
同為禪宗叢林的主要堂宇,禪僧晝夜於此行道。
《禪林象器箋》說:「僧堂亦謂禪堂,言眾僧坐禪於此也。」
禪堂二字首出《首楞嚴經》,此經中說道:
同為禪宗叢林的主要堂宇,禪僧晝夜於此行道。
《禪林象器箋》說:「僧堂亦謂禪堂,言眾僧坐禪於此也。」
禪堂二字首出《首楞嚴經》,此經中說道: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
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
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元代編就的《敕修百丈清規 ─ 日用軌範》說:
「不得僧堂內聚頭說話,不得在僧堂中看經看冊子。」
僧堂乃眾僧住、坐之地,因眾僧雲集,故又稱雲堂。
元代編就的《敕修百丈清規 ─ 日用軌範》說:
「不得僧堂內聚頭說話,不得在僧堂中看經看冊子。」
僧堂乃眾僧住、坐之地,因眾僧雲集,故又稱雲堂。
古時僧堂本兼食堂,後世於禪堂外另設齋堂(食堂),
如明徐一夔《靈穀寺碑》說:
如明徐一夔《靈穀寺碑》說:
「以禪與食,不可混於一也,故食堂附於庫院。」
於是如今叢林,禪堂即僧堂在東,
食堂即齋堂在西,這成為叢林定式。
禪堂一般位於寺院中心偏西的靜僻處。
進門先是一間過廳,正壁一般有「行須緩行,語要低聲」的字樣。
這是在提醒進禪堂者,裡面的僧眾正在參禪打坐,不要驚擾他們。
從過廳折進一段巷道,便是一座清靜的四合院落。
進門先是一間過廳,正壁一般有「行須緩行,語要低聲」的字樣。
這是在提醒進禪堂者,裡面的僧眾正在參禪打坐,不要驚擾他們。
從過廳折進一段巷道,便是一座清靜的四合院落。
禪堂座西向東,中間有門,常有布幕遮掩。
布幕上面掛一塊木牌,僧人在參禪打坐時,
木牌呈現「止靜」二字,在其他時間翻至木牌另一面,
呈現「放參」二字。
禪堂中央有一佛龕,供奉藥師佛或毗盧佛。
禪堂中設有「聖僧」像。「聖僧」之像不定,古今也不同。
古時僧堂本兼食堂(今禪林「放參」即晚飯就禪堂而食,
禪堂中設有「聖僧」像。「聖僧」之像不定,古今也不同。
古時僧堂本兼食堂(今禪林「放參」即晚飯就禪堂而食,
猶是其遺風),多安賓頭盧於其中央。
後來,不空三藏奏請令天下寺院食堂中,
於賓頭盧之上,特置文殊師利形象以為上座,
於賓頭盧之上,特置文殊師利形象以為上座,
故唐時僧堂是以賓頭盧和文殊師利為聖僧的。
後世將禪堂與齋堂分開,但聖僧之設仍舊是禪堂必備。
今日叢林,禪堂一般以禪初祖菩提達摩為「聖僧」。
佛龕及「聖僧」周圍留寬敞的空地,作為行香之用。
行香與坐禪,在禪堂中交替進行,行、坐的目的是克服禪眾的昏沉。
禪堂的兩端分別有椿凳,
佛龕及「聖僧」周圍留寬敞的空地,作為行香之用。
行香與坐禪,在禪堂中交替進行,行、坐的目的是克服禪眾的昏沉。
禪堂的兩端分別有椿凳,
禪眾們按其帖單標名的位置在上面打坐。
椿凳後面為高大寬廣的平臺,稱為廣單,這是禪眾睡覺的地方。
禪堂前後壁祇有椿凳沒有廣單,後壁中間為「維摩龕」,
即是方丈和尚的座位。
前壁東邊設有香案,案上放著坐禪儀式中所用的器物,
椿凳後面為高大寬廣的平臺,稱為廣單,這是禪眾睡覺的地方。
禪堂前後壁祇有椿凳沒有廣單,後壁中間為「維摩龕」,
即是方丈和尚的座位。
前壁東邊設有香案,案上放著坐禪儀式中所用的器物,
如引磬、木魚、香爐、香板等。香案正中還放有一個「慧命牌」,
上面寫著:
「大眾慧命,在汝一人,
爾若不顧,罪在爾身」。
參禪僧人若犯了禪堂規約,如引磬、木魚敲打錯亂等,
必須在香案前罰跪,叫做「跪香」。
參禪僧人若犯了禪堂規約,如引磬、木魚敲打錯亂等,
必須在香案前罰跪,叫做「跪香」。
香案上方懸著一口鐘,鐘下掛著一塊厚木板。
按這座寺院所屬禪宗的不同分派,其木板有不同形狀,
分為橫長方、豎長方、三角、半圓和圓形五種,
按這座寺院所屬禪宗的不同分派,其木板有不同形狀,
分為橫長方、豎長方、三角、半圓和圓形五種,
稱為「五家鐘板」。
鐘板有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敲擊方法,作為禪僧,
儘管沒有看見鐘板,祇要聽見鐘板聲,
便知道這座寺院屬於哪個宗派了。
鐘和板是禪堂的重要法器,敲擊鐘板為參禪打坐的主要訊號。
同時,禪堂鐘板發出的訊號,也是和寺院其他堂口的
同時,禪堂鐘板發出的訊號,也是和寺院其他堂口的
訊號密切配合的,它使僧眾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生活秩序,
並且知道甚麼事情正在進行,自己又將該做甚麼了。
禪堂訊號的運用,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避免言語,
使僧眾的心志集中,盡可能不受外界干擾。
使僧眾的心志集中,盡可能不受外界干擾。
在禪堂中要保持緘默。
按照叢林的制度,一般的寺院都會在每年的冬季舉行禪七。
一般禪七為三周,稱為精進禪七,也有的寺院禪七為四十九天,
按照叢林的制度,一般的寺院都會在每年的冬季舉行禪七。
一般禪七為三周,稱為精進禪七,也有的寺院禪七為四十九天,
即七周時間。在禪七期間,禪僧們要比平時更加努力用功參究,
以期克期取證。
禪堂的執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維那:禪堂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全寺的總監察。
維,即綱維,意為統攝僧眾;
一. 維那:禪堂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全寺的總監察。
維,即綱維,意為統攝僧眾;
那,梵文羯磨陀那之意,意為「授事」,
漢梵結合,稱為維那。維那的職責是綱維眾僧,
漢梵結合,稱為維那。維那的職責是綱維眾僧,
曲尺調攝。凡禪堂中有違犯清規者,無論其職位高低,
他都有權予以懲罰。
二. 悅眾: 維那的副手,可設置數人,稱之為大悅眾、二悅從、
二. 悅眾: 維那的副手,可設置數人,稱之為大悅眾、二悅從、
三悅從等。若維那缺席,禪堂可由大悅眾代管,
因此大悅眾又叫管堂。
三. 參頭:也稱禪頭,禪堂中參學最久或最熟練者。
他主要承擔為初學參禪的僧人,
三. 參頭:也稱禪頭,禪堂中參學最久或最熟練者。
他主要承擔為初學參禪的僧人,
做出示範和起到表率作用的重任。
四. 監香:執香板負責監督修持用功之責的僧職。
四. 監香:執香板負責監督修持用功之責的僧職。
法堂與禪堂是古代叢林中重要的學法和用功場所,
有很多禪門高僧都是在法堂和禪堂中開悟的。
在現代寺院中,
有很多禪門高僧都是在法堂和禪堂中開悟的。
在現代寺院中,
法堂的功能雖然不像古代寺院那樣被重視,
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回憶起古代禪師們,
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回憶起古代禪師們,
在法堂中充滿禪機的辯論。
禪堂作為用功辦道的重要場所,
如今依然在行使著僧徒用功修行的功能,
並且有很多禪堂在近代出了很有影響的高僧大德。
並且有很多禪堂在近代出了很有影響的高僧大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