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若法界中一切是常而非無常,
      那豈非成了宿命論的世
界,
  但若無常裡面沒有真常,一切皆變易,
     萬法成戲論,學佛又何益!


「諸行無常」 整個物理界、現象界中,那一樣是永恆

  其實都只是六根攀緣六塵的空相而已,並非永恆不易的實相
  因此法界中一切現象皆是無常相。  

  釋迦佛   說法界的現象,器世間是現成、住、壞、空相
  情世間是現生、住、異、滅相
人道則現生、老、病、死相
  凡此皆是無常相,整個法界的運行皆是因緣所生法

其所呈現的相皆是無常,這就是「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法無自性,你何曾能在身上找出實質不變的我?


  」   僅是個抽象籠統知覺,以為那就是我,其實身、心無一處是
  如「心念」,念念無住,要把那一念當作你的
  「身體」,細胞時時刻刻新陳代謝,要把那一個細胞當作呢?

  一切法,你自己本身都沒有個實質、不變的「我」,
  那麼這個「假我」對外所建立的一切關係,自然也是假的
  如此一來,
人在法界中的情境是悲憐的,依此現象而言,
  人就等於唱布袋戲,進場、出場,幕前、幕後,生生、死死,
 
人生如劇,劇終人散,一切空留回憶!

  想想這因緣多殘酷,你自己這一生所擁有的、最愛護的、所得到的,
  到最後身無一物斷滅成空。倘若有一造物主、有一絕對威權者
  那麼其殘酷蠻橫無理,對人類剝奪不慈悲的程度,
  任人類陷於無助、絕望的深淵,那麼吾人對此現象,對此造物主的眷顧
  真是
夫復何言!
 
  但話說回來,基於佛教的觀點,若身、心皆是畢竟空
  那你人生還有什麼價值
我問你人生價值在那裡?
  又,若法界中一切是而非無常,那豈非成了宿命論的世
界,
  但若無常裡面沒有真常,一切皆變易,萬法成戲論,學佛又何益!

  傳統佛教論及「無明」,無明就是妄念,就是自己的心念思想
  唯識宗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個人的形象價值、未來
  是由自己塑造的,將來是往生佛國淨土?亦或沈淪三界六道?
  一切均取決於你的「」。

  今日學佛,既知法界萬相皆由無明而起,那我們就要修,
  就要把自己十大一如的本能拿出來,十大修成功了,一證道
  三界無常自然不生,一切都成了十大一如涅槃真常境界了。
 
  釋迦佛   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宣說小乘三法印 ─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小乘是解脫道,有別於大乘的菩薩道,修四聖諦 ─ 
  苦、集、滅、道,是解脫三界六道輪迴相的行者。

  而此處「涅槃」的解釋是將三界六道一切無名諸煩惱完全解脫掉,
  也就是把你自己的「十大一如」 ─ 生命的大能,完全證的圓滿
  那才是真常大我真我大涅槃境界

  十大一如 ,若未証圓滿,
  未修出法身,此生命在宇宙中或能超脫輪迴、超脫分段生死
  但對法界仍未全知,即使是法身菩薩,已達變異生死之境,但未証佛果
  只是分証法身,証得法性體的一部分,則對於全法界仍是有惑
  仍有所不及仍有所不知

  涅槃  並非死亡滅度,但若只是說不生不死,仍嫌籠統未明,
  涅槃應是事無不能理無不知德無不及體無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永恆自在,這種十大一如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涅槃境界

  小乘阿羅漢證入偏空超脫三界,不住分段生死,視法界為神通量空相境界
  因此無視於色即是空,而安住於「」的寂靜境界中,未能圓滿十法界
  法身能用不具足。

  阿羅漢不往來不度眾生不住分段生死,而法身菩薩則視法界為「實相」,
  深入三界六道救度眾生,這是變異生死輪迴不輪迴

  前已提過,法身菩薩只是分証法性體,因此不能不知
  初地不知二地事,二地境界初地用盡神通力沒辦法知道。

  變異生死  不是生死,是個變化過程,是能用再擴大
  變異生死好比小孩子的成長過程、學習過程,如小學不知初中課程,
  初中不知高中課程,即是此理。

  證道的菩薩,所謂變異生死,就是生命境界的擴大,不是還要生死輪迴
  涅槃也絕非單純的生死滅度而已,所謂涅槃就是進入「本體」,
  生命回到真如的境界,就是進入真常實相
  就是回歸 佛性十大一如 的最高境界。
 
  釋迦佛所說法中,真常是依實相境界而言,至於現象界則是一切幻化無常了。
  但若就自性本體而言,假使一切皆是無常,那何苦修行來哉!
  人人都在無常中流轉生死,而無恆常不易之體,那修行何益?
  以何證道?以何成佛

  釋迦佛講「無我」是指有形的生命、與生命的功能腦神經的作用),
  凡此作用現象皆是無常無我,而真正那個基體 ─ 佛性
  則是十大一如實相境界

  本門的理論認為,佛性乃是精神與物質的合一體,是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而非單一的純精神或純物質,如唯識宗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若理悟不圓融,重精神而輕物質,則是立論偏頗了。
  事實上精神同物質到最後沒辦法分,是不一不異無二無別的,
  所謂真常就是你生命到了那個境界,自我完全與法界合「」,
  內、外法界已是同理同量,但此境界絕非初初證道者所可事証的,
  三地菩薩視法界一切皆為實相八地菩薩無生法忍
  但仍是理有未知,事有未能,只有証得佛果方才臻此十大一如實相境界

  釋迦佛說「唯佛與佛始能究竟諸法實相」,一定要圓覺究竟,破無始無明
  十大圓融時才知全法界的真實現象。
 
  涅槃  是進入生命真實的境界,如此才是真正不生不滅的境地,
  但此時仍是有「
,假如無我,那什麼叫不生不滅呢?
  誰去不生不滅呢?誰涅槃?
  既然無我,那釋迦佛又要教導誰來成佛呢?

  若認為人死後什麼都幻滅成空,則豈非成了唯物論斷滅論
  佛教史上的法相宗就是唯識宗,其基本理論“ 實有境空 ”,心能
  著重主觀精神的存在,而認為一切客觀的存在是因而有,
  此論調基本上是不錯,但事實上客觀環境獨立存在的,
  並非依附於主觀而有,就等於一個人不能說眼看不見
  外在客觀環境就不存在了。

  佛涅槃之後,各部派的建立是先有空宗,而唯識宗則是在後,
  唯識宗是「有宗」,本門亦是「有宗」。

  雖同是有宗,但彼此理論互異
  唯識宗認為整個客觀的存在都是由主觀來決定
  佛乘宗則是認為整個客觀(環境)是永恆真實的存在

  整個法界,法法對立,人事物是相對存在,乃至全法界都是相對存在,
  直到你證道超三界住於「一合相」後,此相對的存在、差別相才會消失
  因為法界中的一切原本就是絕對的,是絕對的統一
  但雖然是絕對的統一,其中卻仍有差別相,這是因三界眾生而有

   「時空統一」  你要注意,統一不是對立,萬有統一不是對立的,
  但是那種聖位菩薩生命境界,絕非凡位眾生腦意識所能體會。
  比如八地菩薩分身,其能用可達到到無量的無量,雖非絕對的無量,
  但較諸眾生,他簡直是無量,其無量分身,在宇宙中作無量用,
  而且每個身子是獨立運作的。

  此種境界以一合相而言就是「一個」,但若以差別相而言就是「無量」了,
  所謂「一即無量、無量即一」正是如此,因此一切都是萬有都是
 
  唯識宗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言雖是不差,
  但是本門與其差異之處就在這一點,這個絕對不是個空體還是不空
  「空有一如」,統一的,心物彼此交感

  九地菩薩治地加行,其功課就是以心能創造個無量的宇宙出來,
  因此,無量的物理界也就是源溯於精神界的一念了,對不對?
  比如,凡夫証入法身菩薩,其法身總要有個住處有個依靠,對不對?
  道行高者如此,道行低者則念佛往生彌陀淨土,未了生脫死
  橫出三界的眾生,尤其人道以下的境界是:   物理界決定精神界

  但是,到你證道超三界,其境界則是精神決定物質了,但物質還是存在
  並非精神決定物質就沒有物質了,因為物質精神本就是一如
 
依智不依識 ” 」是指一個生命體超心能的最高運用

  唯識
八識四智,其第八識如來藏識,就是生命的根本生命的本元
  所謂依智不依識就是要轉識成智,依智而用,但今天人類都是用腦神經意識
  這就錯了,腦神經、意識所了解所用的東西均極其有限,意識並非完全是錯,
  但是層次低,能轉得了就是超心能,你們可好好研讀「八識規矩頌」。


    【祖師語錄】  錄音/整理
  王賜賢師兄  謄稿 王賜明師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