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法 眼 藏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
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
言離心無佛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金剛經云:「 離於諸相,即名諸佛。」即是離心相也。
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
然佛從心生,而佛未嘗生心。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
欲觀於魚者,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於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
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
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
眾生與菩提,亦如冰之與水。為三毒所燒,即名眾生;
為三解脫所淨,即名菩提。
為三冬所凍,即名為冰;為三夏所消,即名為水。
若捨卻冰,即無別水;若棄卻眾生,則無別菩提。
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眾生性者即菩提性也。
但時節不同,迷悟異境,故有眾生、菩提二名矣。
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
但知心者智內照,身者戒外貞。
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
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非無煩惱,非無悟解;
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
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
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
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
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
但知心者智內照,身者戒外貞。
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
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非無煩惱,非無悟解;
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
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
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
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
亦如左掌與右掌,更無別也。
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
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
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
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
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
若眾生常作善根,即化身現。修智慧,即報身現。
若眾生常作善根,即化身現。修智慧,即報身現。
覺無為,即法身現。
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
斷惑修善,雪山成道者,報身佛也。
無言無說,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
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
此言三身者,但據人智有上中下。
下智人妄興福力,妄見化身佛;
中智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
上智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
上上智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
是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
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
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
斷惑修善,雪山成道者,報身佛也。
無言無說,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
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
此言三身者,但據人智有上中下。
下智人妄興福力,妄見化身佛;
中智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
上智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
上上智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
是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
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
眾生造業,業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
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
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
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
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
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
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
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不苦哉!
若以至理而論之,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
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亦安得妄見業報哉?
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
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
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
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
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
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
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不苦哉!
若以至理而論之,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
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亦安得妄見業報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