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唐 裴休 集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
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
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問:如何是佛?
師云:即心是,無心是道。
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
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
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虛空。
所以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
設使恒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
所以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
設使恒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
為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云:
「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
師云:法無凡聖,亦無沉寂。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
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
所以云:「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
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所以云:「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
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
師云: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
六度萬行儘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
直至十地四果聖位,儘是度門,非關佛心。
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
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六度萬行儘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
直至十地四果聖位,儘是度門,非關佛心。
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
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問:佛度眾生否?
師云: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眾生皆不可得。
問:佛性與眾生性,為同為別?
師云:性無同異。
若約三乘教,即說有佛性有眾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異。
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
若約三乘教,即說有佛性有眾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異。
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
所以云:唯此一乘道,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問:無邊身菩薩,為什麼不見如來頂相?
師云:實無可見。何以故?無邊身菩薩便是如來,不應更見。
只教爾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眾生見,不落眾生邊;
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
不作聖見,不落聖邊。
只教爾不作佛見,不落佛邊;不作眾生見,不落眾生邊;
不作有見,不落有邊;不作無見,不落無邊;不作凡見,不落凡邊;
不作聖見,不落聖邊。
所以云:圓成沈識海,流轉若飄蓬。
只道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有道理也。
若強處即如意,弱處即不如意,似者個見解,有什麼用處?
我向汝道:等閒無事,莫謾用心。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
所以文殊暫起二見,貶向二鐵圍山,唯是一心。
只道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有道理也。
若強處即如意,弱處即不如意,似者個見解,有什麼用處?
我向汝道:等閒無事,莫謾用心。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
所以文殊暫起二見,貶向二鐵圍山,唯是一心。
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為法;見法故,名之為佛;
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亦名一體三寶。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應無所求。
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眾求故無僧。
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亦名一體三寶。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應無所求。
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眾求故無僧。
問:和尚見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
師云:汝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
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云: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
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