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色 界 天

無色界天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一
此界無一可謂為色法之物質,亦無身體,無宮殿,但存識心,
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為無色界。
此界中分四地,自下而上言之,則分為:
1. 空 無 邊 處
此界無一可謂為色法之物質,亦無身體,無宮殿,但存識心,
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為無色界。
此界中分四地,自下而上言之,則分為:
1. 空 無 邊 處
厭形色之身,思無邊之空,得空無邊處。
行者厭惡色之宮殿,覺得宮殿如牢獄,出離色之想,
而緣於無邊之虛空心與空無邊相應。
2. 識 無 邊 處
厭前外之空,捨其虛空緣,內識無心,達心識無邊。
行者厭惡外空之境,捨掉虛空緣,內識唯心,以識為無邊解,
與識無邊相應。
3. 無 所 有 處
厭其識,捨其心識,心識皆無,達無所有處。
行者更厭惡內識之無邊,連識連心均捨離,觀心識均無所有,
與無所有相應。
4.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捨前之有想,再捨前之無想。
行者知識乃是有想,故捨離之,變「非想」。
而無所有處,是「非想」,連無所有處的「非想」也捨離,
於是變「非非想」,於是與非想非非想處天相應。
俱舍論八曰:
「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所。(中略)俱異熟生,差別有四:
一空無邊處,二色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
如是四種,名無色界。」又曰:
「於彼界中色非有,名為無色。所言色者,是變礙義,或示現義。
被體非色,立無色名。」
「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所。(中略)俱異熟生,差別有四:
一空無邊處,二色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
如是四種,名無色界。」又曰:
「於彼界中色非有,名為無色。所言色者,是變礙義,或示現義。
被體非色,立無色名。」
「欲界天」,尚有形質,有衣冠,有飲食男女之欲,所以才叫欲界天。
至於「色界天」,有形質,已無男女之欲,不著衣冠,但如著一般,
以禪定法喜為食。
而「無色界天」,已無形質,無男女之欲,無四種色,有定果色,
以禪定法喜,及識為食。
至於「色界天」,有形質,已無男女之欲,不著衣冠,但如著一般,
以禪定法喜為食。
而「無色界天」,已無形質,無男女之欲,無四種色,有定果色,
以禪定法喜,及識為食。
無色界沒有眼、耳、鼻、舌、身,但存識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
是一個空的世界,有心無身,唯有心識的深妙世界。
入無色界關鍵在於「無念」、「諸法皆空」,但無色界最忌陷入頑空。
是一個空的世界,有心無身,唯有心識的深妙世界。
入無色界關鍵在於「無念」、「諸法皆空」,但無色界最忌陷入頑空。
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
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並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正念者,唯念菩提。
而菩提不可得,所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
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
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並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正念者,唯念菩提。
而菩提不可得,所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
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佛教的三界,其實也是由「靈」的觀點中的世界,
其中這「無形之靈」是充滿整個法界之中。
萬物有靈,靈有層次,「自性明白」可成道 。
其中這「無形之靈」是充滿整個法界之中。
萬物有靈,靈有層次,「自性明白」可成道 。
六道輪迴有二項是有形的,這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輪迴有四項是無形的,這即是「天道」、「阿修羅道」、「餓鬼道」、
「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神身甚難得,人身也很難得,要下地獄道、餓鬼道、轉生畜生道都是
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尤其修善的人,偶而不慎,也入阿修羅道。
這六道輪迴完全是依「業力因緣」轉變你未來的命運,一切均是自作自受。
有些人不肯相信六道輪迴的原因,是因為凡夫看不見和聽不見「無形的世界」,
以是原因而否認「靈魂」的存在。
若無「六道輪迴」,無靈魂,這宇宙是不合情不合理而且又不公平的,
仔細思考便可知道其中要義。
上文取自網路
六道輪迴有四項是無形的,這即是「天道」、「阿修羅道」、「餓鬼道」、
「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神身甚難得,人身也很難得,要下地獄道、餓鬼道、轉生畜生道都是
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尤其修善的人,偶而不慎,也入阿修羅道。
這六道輪迴完全是依「業力因緣」轉變你未來的命運,一切均是自作自受。
有些人不肯相信六道輪迴的原因,是因為凡夫看不見和聽不見「無形的世界」,
以是原因而否認「靈魂」的存在。
若無「六道輪迴」,無靈魂,這宇宙是不合情不合理而且又不公平的,
仔細思考便可知道其中要義。
初禪到四禪是屬於色界,五定到八定是屬於無色界。
要離開欲界才能進入色界,離開色界才能進入無色界。
能離開三界,又能入三界,這是解脫者於三界出入自在。
住居於禪定、而只存識心,謂之無色界。
但即使四禪八定(世間定)具足者,
其修禪仍依緣而有迎、拒之心,
未能如修出世間定者一般涅槃,
從而解脫一切諸苦煩惱。
要離開欲界才能進入色界,離開色界才能進入無色界。
能離開三界,又能入三界,這是解脫者於三界出入自在。
住居於禪定、而只存識心,謂之無色界。
但即使四禪八定(世間定)具足者,
其修禪仍依緣而有迎、拒之心,
未能如修出世間定者一般涅槃,
從而解脫一切諸苦煩惱。
上文取自網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