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物,非他物
大梅山法常禪師 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
湖北襄陽人,俗姓鄭。
幼年即出家,從師子荊州玉泉寺。
其容貌清峻,性度剛敏,具有超人的記憶力,
“凡百經書,一覽必暗誦,更無遺忘”。
二十歲的時候,于龍興寺受具足戒,
後參禮江西馬祖大寂(道一)禪師。
初禮馬祖,法常禪師便單刀直入地問:
“ 如何是佛?”
“ 如何是佛?”
馬祖道:“ 即心是佛。”
法常禪師言下大悟。
開悟後,法常禪師離開了馬祖,前往四明(今浙江寧波市西南)
仙尉梅子真昔日的隱居地,結茅隱修。
仙尉梅子真昔日的隱居地,結茅隱修。
唐貞元年間,鹽官齊安國師(馬祖弟子)座下有位僧人,
因在山上採集拄杖,迷路了,無意中來到法常禪師隱修的庵所。
因在山上採集拄杖,迷路了,無意中來到法常禪師隱修的庵所。
那位僧人問法常禪師:
“ 和尚在此多少時?”
“ 和尚在此多少時?”
法常禪師回答道:
“ 只見四山青又黃。”
那位僧人又問:
“ 出山路向甚麼處去?”
“ 只見四山青又黃。”
那位僧人又問:
“ 出山路向甚麼處去?”
法常禪師道:
“ 隨流去。”
“ 隨流去。”
那位僧人回去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鹽官齊安國師。
鹽官道:“ 我在江西時曾見一僧,自後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
鹽官道:“ 我在江西時曾見一僧,自後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
於是便命令那位僧人回去招請法常禪師下山。
法常禪師以詩偈回答鹽官國師道:
法常禪師以詩偈回答鹽官國師道:
「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鬆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後來馬祖聽說法常禪師在大梅山住山隱修,
便派手下的僧人前住勘驗,看他是不是徹悟了。
便派手下的僧人前住勘驗,看他是不是徹悟了。
那僧問道:
“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便住此山?”
“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便住此山?”
法常禪師道
“ 大師向我道 ‘ 即心是佛 ’。我便向這裡住。”
“ 大師向我道 ‘ 即心是佛 ’。我便向這裡住。”
那僧故意試探道:
“ 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大師最近講法又變了)。”
“ 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大師最近講法又變了)。”
法常禪師問:
“ 作麼生?”
“ 作麼生?”
那僧道:
“ 又道 ‘ 非心非佛 ’。”
“ 又道 ‘ 非心非佛 ’。”
法常禪師道:
“ 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 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那僧回去後,把勘驗法常的經過向馬祖作了匯報,
馬祖大聲贊嘆道:“ 梅子熟也!”
馬祖大聲贊嘆道:“ 梅子熟也!”
後來叢林中便稱法常禪師為
“ 大梅禪師 ”。
“ 大梅禪師 ”。
後來,龐居士 (龐蘊,馬祖在家弟子,一個開悟的大修行人)
聽說了這件事,也想前往大梅山一探虛實。
一見法常禪師,龐居士便問:
“ 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
聽說了這件事,也想前往大梅山一探虛實。
一見法常禪師,龐居士便問:
“ 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
法常禪師道:
“ 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
“ 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
龐居士道:
“ 百雜碎。”
“ 百雜碎。”
法常禪師向龐居士伸過手來:
“ 還我(果)核子來。”
“ 還我(果)核子來。”
於是龐居士便默不作聲。
從此以後,大梅法常禪師開始住山傳法,
道望日隆,四方學者爭相參禮。
道望日隆,四方學者爭相參禮。
法常禪師入寂于開成四年(839)春秋八十八歲。
臨終前,法常禪師仍不忘向徒眾,開示即心即佛之宗旨。
臨終前,法常禪師仍不忘向徒眾,開示即心即佛之宗旨。
一天,法常禪師告訴徒眾:
“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就在這個時候,室中的鼯鼠發出吱吱的叫聲,
於是,法常禪師接著說道:
「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
“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就在這個時候,室中的鼯鼠發出吱吱的叫聲,
於是,法常禪師接著說道:
「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
說完,便怡然而逝。
後世永明延壽禪師,贊嘆法常禪師云:
「 師初得道,即心是佛。
最後示徒,物非他物。
窮萬法源,徹千聖骨。
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